邓宗艳 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中等职业学校
音乐是中职课程中的一门素质型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提升他们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传统的音乐教育难以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所以体验式教育被中职音乐教育重视,这种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更高实践价值,教师要有创新应用的意识,利用情境设计、任务驱动、活动组织、训练历练等手段和方式,对学生展开触动式、融合性、暗示式教育,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体验式教学强调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深度发掘学生学习潜质,提升其学习效率。
传统中职教学普遍认为,音乐教学在教育中可有可无,不必作为必修学科对学生进行教授。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下,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并不重视音乐学科教学,甚至没有设置音乐学科这门课程。就算学校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传统音乐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多数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教师只管进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巧的讲授,并没有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因此,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甚微,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也没有起到任何推动作用。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作一项任务,不会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也不重视音乐课程为学生带来的效果。因此,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音乐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更不会积极转变音乐教学方式,最终导致音乐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停滞不前。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主要学科教学上,普遍淡化音乐教学问题,加之中职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所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度低,更不存在对音乐学习的创新能力。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激发学习兴趣,注重他们的情感表达,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环节,音乐学习事半功倍,这样有助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舒适、更有效率、更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创造力。
提升美丑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受限于自身知识层面,往往只能体会最表面、最肤浅的美丑,不能深层次发掘事物本质的美丑。音乐的学习不是简单对表面美丑的辨别,而是培养学生鉴赏高雅、低俗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中,始终有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态度。中职音乐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挖掘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开阔音乐学习的知识层面,从不同角度感悟、理解音乐,切身感受音乐的美,丰富自己的审美感觉,形成自己的见解,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借助音乐平台抒发表达自我情感,获得认同感、价值感,让自己审美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人才培养结构的变化。纵观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长期以来与职业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在中职人才的培养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以往的中职教育过于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反而忽视中职教育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忽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不知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这种培养现状下,学生很难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呈现良好的社会竞争力,进而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体验式教学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甚至与之相近的生活情境中很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同时能够在深入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需求和表达的基础上,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得以运用,其自身的音乐技能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情境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互动性特点,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触动,教师科学设计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启动学生音乐思维,建立音乐体验的机会。教师借助媒体展示、演绎等手段创设情境,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体验情境比较有感觉,教师需要做出优化设计,以提升情境调动作用。学生对媒体情境是比较敏感的,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和创新设计,为学生准备适合的媒体展示形式。音频、视频、图片等都是最为常见的,教师不妨增加手机、电脑等辅助工具,为学生展开互动创造条件。如多媒体播放音乐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跟随哼唱或者是律动表演,也可以播放伴奏音乐,让学生演绎展示,学生有更多参与机会,其学习体验认知自然产生。
如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做好聆听。这首歌曲是江苏民歌,带有江南水乡的特点,其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有地方风味。为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教师播放歌唱家的演唱视频,还增加了同学的演唱内容,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欣赏感受。学生在聆听歌曲时,对同学演唱视频最感兴趣,纷纷做出评价,将欣赏学习推向高潮。教师借助媒体展开助学设计,推出学生演唱视频材料,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学生欣赏热情更高,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也更为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呈现个性化,其关注点也有所不同,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认知。如果能够让学生参与信息搜集活动并做信息共享,其组织效果会更为丰富。
音乐欣赏学习有不同呈现形式,教师以任务设计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利用一些辅助手段,展开个体或者集体的学习行动,对音乐作品做深度分析,在公开展示和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形成的学习体验会更为深刻。音乐鉴赏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支持,学生接纳任务后,需要做更多信息搜集和乐理知识的准备,确保鉴赏品质,其体验认知随即形成。
比如,《友谊地久天长》歌词是苏格兰诗人罗伯特彭斯创作的,后来被谱写成乐曲,属于苏格兰民歌,在世界广为流传,后来被《魂断蓝桥》电影作为主题曲。教师给学生设计欣赏任务: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这首乐曲的相关欣赏素材,根据聆听、思考和讨论的情况,自行设计演绎方案。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比较熟悉,其欣赏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对演绎方案设计不是很明白,教师随之做出指导,要求学生针对我们班级特点,推出集体演绎活动方案或者是演绎构思,准备参与班级集体交流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操作,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建立。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创意设计,学生大多能够主动发言。教师组织学生互动评价,推选出一些个性设计构思。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欣赏素材,设计一些演绎方案,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在信息搜集和演绎设计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中职音乐教学属于艺术类教育,而艺术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因此要求中职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应当更多重视学生音乐学习体验感,体验式教学,需求灵魂上契合。体验式音乐教学是强化学生音乐体验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爱玩、活跃是他们的天性,体验式音乐教学是一种解放天性的教学,满足学生愿望,是课堂充满趣味性,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灌输式教学。歌曲接龙、唱歌比赛、合唱比赛等都是音乐体验式音乐教学常用活动,深受学生喜爱;教师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开阔思维,为学生增设更多富有创意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提升音乐综合素养,提高音乐学习成绩;体验式音乐教学强调的是情感交流与传递,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同学生成果及时分享学习体会,体验音乐学习的价值,感悟音乐真谛。
音乐学习一堂课《童话故事与节奏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在轻松娱乐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从而感悟音乐的美好。体验式教学活动可以从音乐作品理解,音乐情感培养等方面培养学生抓住音乐内涵提升音乐素养。
师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互动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学生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对于很多问题都缺乏完整的思考,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中,能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或是思考不完善的地方,也可以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一起共同进步。在中职院校音乐教育的体验式教学下,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学习和理解,并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轻松。师生互动最常见的就是集体讨论。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好讨论的主题,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或是让学生面向全体同学进行分享自己的心得,这同样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自信。
例如,在《花非花》的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上台分别进行歌唱表演,然后让台下的学生认真聆听,并且在歌唱结束之后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注重歌唱技巧,有些学生注重歌词吐纳清晰,有些学生重视歌唱技巧。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对于歌唱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出来,最终融合在一起,让大家互相借鉴和学习对方好的观点和想法,达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体验是音乐学科学习的主要手段,教师借助更多辅助手段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准备更多展示、演绎、创编任务,组织学生观看、欣赏、搜集音乐演出和音乐素材,能够创造一些体验机会。体验式教学在当前的中职院校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发展和成长。面对社会对音乐人才的需求以及音乐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融入体验式教学,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体验式新教学方式的优势,以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对体验式学习持开放态度,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创造更多教学成长点,助力学生形成丰富学习体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