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任家恒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武术是中华传承五千年的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尤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同时武术也将中华民族奋勇拼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作为中华传统的项目,在很多高校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项目,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将此列为十四五时期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武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且武术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学生在武术中也可以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武术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政内容,而且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其优势,通过武术精神、传统文化等与思政相融合,不断形成思政和武术发展的一种隐形推力,使其打造课程思政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目前很多高校开始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教学中,通过不断挖掘课程蕴藏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模式,不断推送思政在课程中的实践与发展。武术作为中华传承文化的结晶,更是高校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课程,其中武术的武德、礼仪等方面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对武术教学育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武术教学中,可以推动课程思政和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学生的德育。在新时代,高校也逐渐加大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目前来说,高校需要将传统的体育文化、武术等与思政或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此来实现传统项目或传统文化育人。通过在高校传统体育项目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优势,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传统项目中,武术作为其中一项,武德和礼仪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高校多开设中华武术课,通过武术与思想的融合,找到两者发展的契合点,使中华文化和思政内容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现如今,思政工作是高校教育重点研究的工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发展课程思政问题,让教师重视思政育人问题,是现在高校教学的重点。要想把思政融入各课程中,就需要所有教师承担起课程育人的责任,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和思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隐性和显性育人完美融合。相同的,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武德和武礼的作用,在教学中,武术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技术能力,而且要充分发挥武术的育人作用,把武术育人与思政有机结合起来。
目前来说,很多高校的武术课,老师只注重教授学生基本的武术技能,对于学生的基础体能和德育教育少之又少,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武术教师的职责,武术教师应该明确除了教授学生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确保思政教育和武术武德、礼仪等进行融合。对于在校的民族传统学生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防止进入教学单位后出现类似的情况,对于现有的武术教师,要加强培训,只有将武术技能和思政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武术教师作为武术传统文化和武术事业的传播者,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有高尚的武德和武礼。对于武术教师的培养,要通过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来提高教师的师德。特别是要加强思政和武德融合的培养。同时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加强这类学生的技能培训和武德、思政培育,对他们要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的熏陶。使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在武术技能还是武德、思政方面都要有所提升。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要不断贯彻落实思政育人的理念,使思政元素和课程教学有机融合,为教师教学和学习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激励所有学生要树立爱国意识,通过不断提升武术教师的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的中担任执行者,同时也是落实思政育人政策的主导者,是提升武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首先要通过武术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其次,要武术教师提前制定武术育人和思政育人发展的教学目标,这对于提升武术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学生武术课程中学习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任放在武术教师身上,但是在很多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却忽视了武术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和育人内容,逐渐弱化了武术的武德和武礼,只是在武术教学中传授学生武术基本的技能,最终把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作为教学评价的指标。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教会学生科学体育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而针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但从目前高校武术教学的教学目标看,大多数高校没有制定相应的目标,并且在教学中也没有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甚至很多高校没有将思政融入武术教学中。
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中主要以太极拳、武术套路等为主,这就造成了在高校教学中不会向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武德,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也没有促进作用。以至于现在的武术教学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内涵出现的断层现象。另外,武术文化和武德传承已久,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这就造成了很难统一制定武术的教材,加之现在国家对教材的把关程度较严,所以对于武术德育和武礼等方面未在教材中体现,只是在少部分的书籍中体现有武德。
目前,很多高校的武术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与现代教学相脱节,教学的方式也使得学生对于武术不感兴趣。另外,目前还有武术教师在教学中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随着教学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也体现出了弊端,学生不再喜欢体育课,对于武术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同时由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在上课中只传授基本的武术技能和套路,没有对学生进行武德、武礼、武术发展等的传授,才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武术或者传统文化的意义,这对于学生学习武术起到了制约的作用。另一方面,武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将武术发展、武德等方面很好的融入教学中,缺少针对性和新鲜感,使得学生失去了对武术的兴趣。
老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他指引了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着重提高武术专业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意识。通过专业的培训不断提升武术教师对于武术思政育人的挖掘,把武德和思政育人融入教学中。学校方面要定期开展队武术教师的培养和考核,不断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要培养武术教师具有榜样意识,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形象。学生方面也要以老师为榜样,认真学习武术方面的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在大学课程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同样高校武术教学也要制定相关目标,并且指定的目标要紧紧围绕思政教育理念展开。要确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确立武术教学目标时要将武德等文化融入进去,保证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共同构建知识、能力、育人三个方面的融会贯通。
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结合现在国家发展的要求,把思政融入武术教学中,在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中融入武德、武礼和思政元素,通过深入挖掘、不断拓展,实现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的最优化。另外,在中华传统武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道德文化,这些都可以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全面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传道之人,是大学课堂中的主导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武术与其他国粹如琴、棋、书、画、中医等一样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言传身教的方式就显得极为重要,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因此要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挖掘武术的价值引领、文化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要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课程标准和武术教材,统一思政为主题的教学理念。教师也应经常参加全国性的技术培训与学术交流活动,参加练习与做学术研究,将技术与理论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武术专业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评价理念,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在课程思政视域下,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建立起科学全面的多元评价体系,不应只重视武术技术的学习成绩,而是将学生在武术课上武术知识的学习、武术技能的学习和在武术学习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评价。同时也要将武术竞技等方面的成绩纳入教学评价体系,让有武术天赋的同学充满成就感,激发同学们对于武术学习的热情。武德、武礼等具体内容都纳入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