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金
(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广东 佛山 52820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视越来越高。在高中排球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领悟能力、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对排球知识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为了进一步提升高中排球教学效果,可在高中排球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学对象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要求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以分类施教为核心原则开展的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及潜力的基础上,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以水平相近为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根据不同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出发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指导,最后对各个小组开展不同层次的水平检测和评价,以达到充分保障个性与学习水平各异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自身能力,达到个体全面发展的目的。分层教学法最终体现出来的,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优势所在。
分层教学法以学生个体为出发点,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较好地实现了分层指导、分类教学等原则,让每一名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具体而言,分层教学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应用这一方法,既是一种体育教学创新形式,也代表了以后体育教学的一种趋势;(2)分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及良好的教学氛围;(3)分层教学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尝试多种学习方法,同时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4)分层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团队合作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排球教学目标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可实现”“明确具体”及“强调个体差异性”。(1)“可实现”指的是排球教学目标必须具备能正常实现的可能性,既不能制定得过高,让学生通过努力也无法实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制定得过低,让学生轻易实现目标,失去努力的积极性。(2)“明确具体”指的是分层教学目标不能太宏观、太模糊,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定义确切、指向具体,易于理解和衡量。(3)“强调个体差异性”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体质上的差异、运动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的强弱,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
“可实现”“明确具体”及“强调个体差异性”这3个要求是贯穿教学目标分层整个过程的,只有将这3个要求同时落实好,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分层的科学、合理,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开展“正面双手传球”教学时,所面对的学生一定会存在体质强弱、运动水平高低、悟性高低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做好教学目标分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运动成绩并结合其个体特点,将其划分为3类:第一类是成绩优等、悟性高的学生;第二类是成绩、悟性一般的学生;第三类是成绩和悟性都较差的学生。对于第一类学生,因为其运动能力强、领悟能力高,教师应从进一步提升其能力和技巧出发,以指导其掌握正面传球的手形和技巧为教学目标。对于第二类学生,不管在运动能力还是学习能力方面,都比第一类学生差一些,如果都按照第一类学生来设定教学目标,势必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以让其掌握灵活传球为教学目标,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加练习。对于第三类学生,因为运动成绩差,领悟能力也不高,不少学生可能存在不自信的情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切忌拘泥于某一个固定标准,最好能根据这类学生个体的差异量身定制运动目标,然后耐心地为其讲解相关技巧,由浅入深,多让他们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多给予鼓励,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运动水平。
高中排球教学目标分层设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教学对象分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一系列的运动技术,而这些技术只靠教师教,学生是不可能学好的,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练习,才能掌握技术要领。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也是不同的,排球教学训练分层,正是在教学中分类指导学生,按照不同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训练时间和任务要求来分层,以达到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具有合理性,能够根据其自身素质,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以“正面双手传球”为例,学生在学习“正面双手传球”时,教师按照之前的教学目标分层,将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小组的教学目标不同,相应的教学任务也不相同。对于成绩优等、悟性高的学生来说,能够很快掌握手形和技术动作,侧重点在于提高稳定度和灵活度,所以要加强这2个方面的练习。为此,教师可以将“原地传抛”作为他们的教学任务,通过大量运动实践去体会和掌握相关技巧,学会以适当的力量来传球运球。对于成绩、悟性一般的学生,手形和动作基本能做到准确,但是灵活度和熟练度还不够。基于此,教师可以参照优生的教学方法并做一些适当调整,以“原地自抛自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2名学生为一组进行反复练习,要求在教学中能正确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成绩和悟性都较差的学生,在动作学习和运动技巧领悟方面与前2类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在教学内容上,开始时要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进行徒手模仿练习,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指出学生在动作上的问题,一方面从技术上保持正确性,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学生保持学习信心,使其逐步掌握运动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类别和小组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快的学生,教师应及时调整相应层次,将这些学生调整到上一层级的小组;对运动成绩大幅下降的学生,要相应调整到低一层级的小组。采取这种灵活的方式开展教学,既能通过优胜劣汰给予优生一定的压力,又能鼓励后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挖掘自身潜力。
高中排球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任务的最后环节,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如前2个环节重要,但实际上其对学生掌握相关回馈信息、调整自身学习态度和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同样要做好分层工作,既不能一直盯着落后学生的不足,又不能一味肯定优秀学生的优点。任何偏于极端的评价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伤害,不适当的批评容易让学生灰心丧气,盲目自卑,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而一味肯定又会让学生陷入盲目自信,一意孤行。据此,教师的教学评价必须做到公正、客观,并且兼顾学生的个体情况。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避免给予过多的褒奖而使其变得自大;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要以鼓励为主,即使在指出其不足的时候,也要充分尊重其主观感受,避免因为不恰当的言辞让他们丧失自信心。
以“正面双手传球”为例,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分数评价表,按照对优秀学生实行高要求的原则,将优秀学生的起点分数设定为80分,一般学生的起点分数设定为70分,落后学生的起点分数设定为60分。每一类学生根据自己的评价表来衡量各自的学习情况。为了鼓励落后学生努力进步,教师还可以设定加分项,即落后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行为就可以加分,如果学习成绩得到较大进步,也可加高分。对于优生而言,教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优生可以以此为镜,相互学习,保持良性的竞争心态。对于落后学生来说,在学习评价中不光有基础分,自己所做出的努力还能再额外获得加分,也就是说,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被反映到了记分表上,感受也变得更加深刻,由此将大大激发落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向优生靠拢。
分层教学法作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将其运用到高中排球教学中,对提高高中排球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