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之我见

2020-11-24 15:48:40
读与写 2020年28期
关键词:钓鱼意识过程

林 琳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中心学校 四川 内江 641000)

1.提升学生基础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持续性引导,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敢于提问、懂得提问方法,能善于利用问题。善于提问不只体现在提问合理及问题明确上,也能体现学生的基础能力。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是指在适当的情景中提出,学生的提问是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教师避免过多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大脑思考。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独立思考及自主探究方法,若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可向教师提问。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思路,让学生清晰表述问题,也能作为课堂的聆听者。学生通过巧妙的语言结构提出问题,是指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并非浅显的表现在知识层面,而是能由课本向生活拓展。

2.教师自身具备问题意识

教师的职业任务是教书育人,与学生相处过程中,教师的品质会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也要审视自身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问题,先一步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需敢于质疑课本内容,比如,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前人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理念进行优化,观察前人教学理念是否存在问题,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较为丰富,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部分思想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应用,教师需思考这种思想是否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事物。世界上的事物不只有一个面,而是在探索发现中能观察事物的另一面,比如,南半球是黑夜,北半球是白昼,有光明便有黑暗,教师可通过这种思维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本节课内容有深刻地认识,把握文章重点及难点内容,对学习资料仔细研读,发现学习内容与过去内容的联系,强化内容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群体,具有浓郁的求知欲,学生求知欲一旦被激发,便会在学习中投入大量精力。小学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兴趣引导,引起学生求知欲,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注意学生问题回答,若学生回答的问题较为天马行空,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否定学生,而是保护学生人格,认可学生回答的答案,但也要指出学生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听从教师的指导,在日后的学习中合理解答问题。比如,在小学语文《钓鱼的启示》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前,应当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钓鱼过程的乐趣,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为学生展示钓鱼画面,多数小学生并未参与过钓鱼活动,因此,教师可通过一些钓鱼比赛视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鱼上钩时的兴奋感,为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出铺垫。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日常有没有和家长一起参加过钓鱼活动,或者有过钓鱼经验,作者将文章题目定为钓鱼的启示,你们在钓鱼时会获得哪些启示。"教师先引出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有过钓鱼经验的同学可自行思考,没有钓鱼经验的同学可根据多媒体工具播放的影像进行总结。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引起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思考钓鱼过程中会获得什么启示,在思考过后,教师引入文章内容,让学生观看作者在钓鱼时有哪些体会,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与文章内容结合,形成全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达到问题意识培养的目标。

4.构建自由提问情景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还需将传统课堂的距离感打破,让学生能勇敢表达自己的疑惑,教师在课堂中会创设满足学习目标的情景,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活动引导者,可通过语言或者多媒体工具构建情景,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模式下,能拓展思维,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可让学生自省,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学习的问题,将问题在课堂中提出,教师积极为学生解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与关注。比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引出值得深思的问题后,教师应当第一时间鼓励学生,若学生引出的问题缺乏逻辑性,教师无须批评学生,而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答案的同时,也能为日后提出问题做出铺垫。问题意识培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意识到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思考每一节课问题培养的意义,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为学生构建自由提问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意识培养中形成适合自身的知识体系。

5.让学生学会质疑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遇到问题,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解消除学生疑虑。教师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可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将内心疑惑用语言表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问题意识。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依靠阅读材料,教师让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产生怀疑,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学习《夜莺的歌声》,教师让学生在通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其中,含有这样的语句:"人那?战争一开始就没有人了。小孩不忙不忙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野兽来了,就都跑了。"教师先引出问题,让学生掌握问题的提问方法:"文章中野兽指的是谁?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什么样的情感,小孩回答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会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文章内容再次剖析,审视"野兽"一词及小孩回答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掌握文章的主旨及质疑办法,从而完成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钓鱼意识过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钓鱼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小学科学(2015年6期)2015-07-01 14:28:58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小学科学(2015年6期)2015-07-01 14: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