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化
——兼谈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2020-11-24 15:10蔡艺袁晓辉22
体育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尚武体操韩国

蔡艺,袁晓辉22

(1.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四川农业大学 体育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韩国开化期指1876 年《丙子修好条约》签订后,打破原有封建社会秩序,促使近代社会开化的过程”[1]。随着1876 年日韩《丙子修好条约》签订,韩国①进入开化期(1876—1910 年),传统教育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虽然1910 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之后,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但教育革新所孕育的学校体育思想,成为影响韩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根基。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在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的嬗变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对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化历程进行梳理,不仅可以呈现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所产生的影响,还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向度和时代背景进行回顾与展望。基于此,以韩国中央图书馆馆藏史料为依据,力求在呈现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思想演进脉络同时,清晰中国启蒙运动对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化的影响。

1 19 世纪中期中国进步思想与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

1.1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进步思想及其对韩国开化思想的影响

19 世纪中期爆发的鸦片战争,打破清政府“天朝上国”美梦,暴露中西科学技术的巨大差异。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引起韩国进步人士警惕和忧虑。开化思想先驱者朴珪寿出使中国后,曾言:“顾今宇内情形日变,东西诸强并峙,与昔日春秋列国之时相同,会盟征伐将不胜纷纭矣。……内治外交不失机宜,则犹可自保,不然则昧弱先亡,天之道也。”[2]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瀛寰志略》等中国书籍大量传入,成为韩国接触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介绍西洋国家和文化的《海国图志》,通过每年往返中朝之间的燕行使传入朝鲜,对朝鲜知识分子产生巨大影响”[3]。这些蕴含进步思想的中国书籍,对韩国开化思想形成影响至深,“促进韩国对西方军事、科学技术的关心和评价”[4]。其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海国图志》备受推崇,“是朝鲜有识之士的必读之书”[5]。

在中国进步思想影响下,韩国社会逐渐形成通过文明开化实现富国强兵及自主独立的思考体系。副总理李国应呼吁:“节财恤民,养兵练武,最为急务也。”[6]改良派大臣郑映朝主张文武并用为治国之要,“且选文武出身,随其才用其人,则此非文武并用长久之术,外国不敢侵侮矣”[7]。韩国政治家朴泳孝更是指出“武者犹人之气力也……国无武备,内不可行政,外不可交邻”[8],主张治兵于学校,教授学生将兵之道。武备强军的爱国主张与实施学校制度改革的呐喊交相呼应、此起彼伏,教育革新蓄势待发。而在开化初期,“由韩国民间人士兴建的私立学校和传教士创建的基督教学校,成为传播西方体育思想的前沿阵地”[9]。

1.2 开化运动与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

进入开化期以后,在武备强军思想的影响下,强调文武兼备的民办学校开始涌现。1883 年韩国最早的近代教育机构——元山学舍得以创立。学校设立初期,选拔养成文士的文艺班学员50 名,养成武士的武艺班学员200 名。文科班教授经义,武科班教授兵书及射箭等技。《春城府志》记载武艺班的教学情况:“武艺则仿东莱,例选出身贤良二百人,刱置别军官,课朔试赏。而本府所在亲骑卫四十四名,不可使叠役,特令移定于各邑。”[10]这段文献说明元山学舍制定“别军官都试”内容,朔试合格者进行奖赏,并选拔出两名优秀学员,都试科目以柳叶箭、片箭和骑射为主。

郭亨基[11]认为:“元山学舍武士的入学人数多于文士,是培养具有战斗力武士的需要。武艺班教育内容由兵书及射击构成,藉由军事体制达成国民体育,具有重要的体育史意义。”元山学舍是韩国最早的近代学校,同时也是最早将武艺列入体育课程的学校。元山学校对传统武艺内容的强调,体现期望通过教育革新实现武备自强的国家目标。尽管其体育内容仍以传统武艺为主,但却打破延续千年的传统教育格局,弱化儒家教化右文抑武的思想禁锢,为近代韩国接受西方体育思想创造有利条件。

主张“西学”是近代韩国接受中国进步思想之后达成的共识。随着1882 年5 月22 日《韩美修好条约》的签订,基督教学校在韩国得以陆续开设,这为韩国学习西方学校体育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韩国开化期总共开设近40 所基督教学校,成为宣传西方体育思想的重要场所。这些基督教学校的教育方针,“对近代韩国社会官僚指向型的教育制度加以批判,并试图用渐进的方式改善之”[1]。培才学堂是韩国最早实施体操的学校。1888 年制定《培才学堂规则》,规定“教育科目包括英语、汉文、圣经、数学、地誌、万国历史、几何、士民必知、天文、地理、体操、手工等”[12]。

梨花学堂是韩国最早创建的女子学校,于1890年开设体操课程,较早接受并引进西方体操。因女性参加体育活动在当时被视为无德之举,为顾及社会舆论,学校开设体操课程之事也一直隐而不彰。1908 年梨花学堂举行首届运动会,也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女性体育运动会,推动了近代韩国女子学校体育的开展。韩国开化初期基督教学校的创立,使得强调全人教育的西方学校体育思想得以迅速传入并不断强化,改变韩国传统教育的格局,奠定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滥觞的基础。

2 洋务运动与韩国自强学校体育思想的演进

2.1 “教育救国论”与韩国自强学校体育思想的发轫

当开化前期进步人士踊跃创建民办学校,西方传教士竞相开办基督教学校之际,韩国政府也以1894年甲午改革为起点,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尝试:裁撤礼曹,废止科举,将学校行政权移归学务衙门掌管。甲午改革为延续千年的传统教育秩序画上休止符,新式教育制度开始经由官方渠道正式登场。1895 年2 月2日朝鲜政府公布《教育诏书》,强调教育在建立近代化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教育诏书》[13]第2 条规定:“曰体养。动作磊落,崇尚勤劳及力行,毋贪疏懒与苟安,毋避烦恼及困难之事,坚实汝等筋肉,强健骨骼,享有康壮无病之乐。”

《教育诏书》明确德育、体育、智育的顺序,强调三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体育在教育体系中的身份确立,“扬弃当时韩国社会将体育视为武艺修炼辅助手段的传统认识,打破体育仅局限于部分阶层的狭隘状况,进而指向具有近代性格的体育”[14]。高宗颁布教育诏书的同时,学务衙门于同年9 月发表告示:“教育为开化之本,爱国之心及富强之术,皆从学问而生;惟一国之文明,繁于学校之盛衰。”[15]韩国政府意图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的期望可见一斑。作为新式教育的主体内容,学校体育承载着塑造国民身心健康的重任,孕育着自强思想的胎动。

《教育诏书》明确体育的学科地位,这种境遇提升,与“教育救国论”的影响息息相关。教育先觉者认为,传统儒教沉滞迂腐,欲求国家强盛,必须除旧纳新,推行新式教育。1896 年4 月23 日《独立新闻》载:“朝鲜人仅是稍习汉文,别无他求……朝鲜若在几年间努力从事教育,则不遇数年,得以开化……故人民教育是国家之根本,而富国强兵之道在于教育。”[16]体育则是实现“富国强兵”最为紧要之事,这种以“富国强兵”为诉求的自强体育思想不断演进,对韩国开化期学校体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2 洋务运动对韩国自强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近代韩国的“教育救国论”,与中国洋务运动的影响息息相关。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效仿西方教育体制兴办新式教育,从而实现富国强兵的诉求。中国在19 世纪60—90 年代,开设了一系列以军事学堂为主的新式学堂,身体操练是主要教育内容之一。“当时北洋水师学堂的体育活动内容有击剑、刺棍、木棒、拳击、羹匙托物竞走、跳远、跳高、跳栏、足球、爬桅、游泳、滑冰、平台、木马、单杠、双杠及爬山等”[17]。洋务运动引入近代西方学校体育,其倡导的教育改革,开创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新局面。

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其“师夷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亦被韩国所吸纳,演化为“东道西器”的政治主张。韩国近代社会活动家张志渊[18]在其《团体然后民族可保》一文中指出:“呜呼!然则吾四千年神圣民族终无保全之望,而竟底于萎落澌灭而止,可乎?夫优胜劣败,即天演界之公理。劣者昧者孤立者自弱者,不得不摧败灭绝,而让于优者明者团合者自强者之胜利矣。此天择自然之淘汰结果也。”其进步言论,明显受严复《天演论》熏陶。为激发国民体育意识,《独立新闻》例举“孔子之劲,能招国门之关”的典故:“孔子与其他古圣人,亦有强壮身体之教训。欲强壮身体,使心脏强固平安,则不可不求诸于体操。”[19]洋务运动废除传统骑射、弓、刀、技勇等武艺,学习西方兵操的举措被韩国借鉴,兵操成为韩国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并迅速渗透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武官学校、外国语学校等各个层面。

在中国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思想影响下,韩国近代学校体育充盈着浓郁的自强思想。“自强之道无他,若保身则体强,若敦行则德强,若力学则智强;人人皆能自强,我大韩即成地球上之强国也”[20]。“若保身则体强”成为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最为坚定的时代诉求,而这一时代诉求也彰显出鲜明的中国色彩。爱国志士李沂的著作《海鹤遗书》载:“至十三五而勺象,渐就于礼乐。十八而习射御,渐就于艺事也。勺象身御是果古法,然诸公其能见衣袖回旋而不谓之游冶,见弓矢攜带,而不谓之军伍耶?呜呼!体操者,即勺象射御之所从出也。”[20]认为体操犹如勺象射御之古法,是列强争霸时局下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又如,韩国近代独立运动家朴殷植《学规新论》中关于幼儿体育的认识,借鉴《养蒙正轨》的观点:“是故西欧教育名家,有福若伯者,自幼至老,苦心研精竭力造极者,惟是教育一法。要其主义,以为教化之尽善尽美,在于蒙养之法,而蒙养之法莫善于顺其性,故其言曰:‘童稚之好动作天性也,顺其天性而养之易于发达,岂不信哉。’”[21]中国洋务运动探索“中体西用”经验,不仅成为韩国开化运动的重要借鉴,亦为自强学校体育思想的勃兴提供理论基础。

3 维新思潮与韩国尚武学校体育思想的嬗变

3.1 “体育救国论”与韩国尚武学校体育思想的兴起

随1905 年11 月《乙已保护条约》的签订,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愈演愈烈的救亡图存运动,推动“自强学校体育思想”向“尚武学校体育思想”的升华。《大韩每日申报》发表《尚武教育之必要》一文,“尚武教育之精义,亶在除却文弱不振之弊害,发挥不羁独立之精神。勿谓误解是战斗杀伐,是劝是奖者。即使国民宁有准备战斗杀伐之能力,而非使国民常行战斗杀伐也。然则,尚武教育之方法如何?其要有二:发达国民之体育,使国民带有雄伟活泼之气格;勿将各种学问以机械的(即无生脉)教育,必须鼓吹爱国精神,保有卫国御武之性能是也”[22]。该文解释尚武教育含义,强调其必要性,并陈明尚武教育必须依托体育才能得以实现。

尚武教育的观点在韩国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在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中,“教育救国论”也逐渐演化为寓武于体的“体育救国论”。《文弱之弊就是必丧其国》指出:“励行尚武之教育,其主义为重视体育,养成胆力。故于日常,锻炼体操、竞走及拳击,时时跋涉山野,熟习蒐猎,遂成贼群作入掠敌阵之状态,忍耐各种苦难,练励大气力。”[23]《德、智、体三育中体育最急》强调:“体育可以活动身体,提振志气及练习技艺,培养军事能力;故将体育视为智德体三育中最急要之事。”[24]金义善在《体育之必要》中,更是将体育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凡国民教育中有二种,曰体育及学育。所谓学育,是在学问上以教育开发德义及智识。所谓体育,乃培养身体强健及忍耐力。其国民之元气,不在学育,全在体育之发达。”[25]不难看出,此时体育担负恢复国权最基础力量的角色,被给予远高于以往的时代期望。

除此之外,独立运动家安昌浩,推崇务实、力行、忠义、勇敢的教育理念,其创办的大成学校以“涵养健全人格;培养具备爱国精神之民族运动健将”为教育方针。关于大成学校体育教科的情况,有如下记载:“体育训练,至为猛烈。聘请郑寅穆为体育教师,教导体操、单杠、木马等运动;常于黎明作紧急集合,攀登万寿台或清流壁顶上,实施团体体操。……喉咙高唱:‘吾辈学徒强壮,兵式进行不稍逊色于拿破仑军队。钢筋铁骨、坚硬肌肉。少年男儿,振奋爱国精神’的歌词。”[26]从《安岛山传》记载的体育课程情况看,“尚武”已经成为彼时韩国学校体育的思想主旨所在。在“尚武”思想影响下,体育凭借其武力培养的功用,成为韩国近代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3.2 维新思潮对韩国尚武学校体育思想的催化

韩国近代尚武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维新思潮的影响密切相关。在康有为的变革思想中,首倡德、智、体三育并重的观点,主张仿效德日,发扬尚武之风。“泰西男女皆有体操,故能强力而任事。日本人为体操之教,游戏之事,附于舞末,有意哉!”[27]康有为的尚武教育思想契合了近代韩国救亡图存的政治诉求,在韩国近代社会引发强烈共鸣,对韩国近代尚武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28]。

在探讨救亡图存的问题时,梁启超亦对中国之积弱进行了深刻反省,认为“尚武”才是国力复兴之关键。1897 年2 月15 日《大朝鲜独立协会报》设立专刊,首次对梁启超的爱国救亡思想进行报导。“且清国新会中人梁启超,去年时事悲愤,托意于波兰国灭亡之实例,附论鲸吞蚕食诸国以自广大,虽出兵力……不图自强,而欲庇大国之宇下,借他人保护。呜呼!则足以速其亡而已矣。”[29]此后,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国魂》等文章先后在《大朝鲜独立协会报》登载。1906年9 月《大韩每日申报》《大韩自强会月报》等报刊登载张志渊翻译《教育政策私议》,“译文中力陈体育对国民养成的重要意义,为体育在近代朝鲜课程体系中普及推波助澜”[30]。

“《饮冰室文集》是传播最为广泛的书籍之一”[31]。韩国著名独立运动家安昌浩在自己建立的“大成学校”中,将《饮冰室文集》作为汉文教材并亲自授课,“对前来探讨‘爱国之路’的人士,安昌浩一再强调阅读此书也可谓是‘爱国之路’”[32]。韩国进步人士的推波助澜,使梁启超的尚武教育思想在朝鲜半岛呈燎原之势。“梁启超以斯巴达武力兴国的历史为背景,强调了通过严格体育锻炼来培养强壮青少年的核心思想,为军国民体育在韩国的开启提供重要理论参考”[33]。

在“体育救国论”持续影响下,学校体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家实现政治诉求的重要环节。以培养武力和促进民族团结为目的,以兵式体操为主要内容的尚武学校体育思想,成为日占之前韩国学校体育的主旋律。1906 年8 月27 日韩国政府颁布《普通学校令》《高等学校令》和《师范学校令》,对官办学校教育进行明确要求,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体育内容。民办学校的尚武体育思想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教育内容基本相同,但在鼓吹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方面更为注重。除此之外,韩国近代成立的基督教学校也纷纷加入爱国救亡运动的队伍,通过兵式体操训练实现兵力储备,进而谋求民族解放。对于韩国近代社会兵式体操盛行之状况,当时的《大韩每日申报》如是评论:“目下韩国为存立于列强的竞争之间,不可不实行军国民教育。”[35]

自1876 年韩国进入开化期后,由进步教育思想家倡导的开化教育思想开始萌芽。在开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意图通过教育革新实现富国强兵和民族独立的时代诉求贯穿始末,成为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演化的主旨。在中国进步思想影响下,韩国开化初期民办学校追求武备强军的探索,以及基督教学校的竞相创建,为西方体育思想的传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学校体育思想初步形成。西方体育思想与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交互渗透,孕育出民族主义色彩浓郁的“自强体育思想”和“尚武体育思想”。“自强体育思想”明确学校体育学科地位,规范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坚韧精神。《乙已保护条约》签订后,韩国国权渐失,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促使“教育救国论”演化为更为鲜明的“体育救国论”,将学校体育推举到新的历史高度。与此同时,在维新思潮的催化下,“自强体育思想”也实现了“尚武体育思想”的升华,成为影响韩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基础。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关于学校体育的历史探索,为韩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进步思想,成为助推韩国近代学校体育思想不断递嬗的催化剂,在韩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永恒的中国印迹。

注释:

①韩国开化期经历国号更迭的过程。1897 年10 月12日,高宗称帝,将国号“朝鲜”改为“大韩帝国”。在描述朝鲜半岛开化运动时,韩日学界通常将其称为“韩国开化期”,为避免概念混淆,本文沿袭韩日学界之惯用。

猜你喜欢
尚武体操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在韩国走马观花
体操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中华尚武魂
头脑体操
晚清学人的“尚武”思想探讨
走出尚武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