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云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工作事关全局,编制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规划,增加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川东北是对四川省东北部的简称,属于巴文化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研究川东北地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找出发展中的“短板”,精准制定目标体系,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公平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推动川东北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久稳定。
公共体育服务是国家提供的一项惠民工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公平理念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是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调整、平衡,以最终实现结果均等的动态发展过程。但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消费水平不同、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不同以及各级各地政府服务意识不同而呈现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均等化不仅体现在体育供给的内容与水平上,还体现在体育设施与资源的供给以及公民享受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利与机会上。
通过走访与调查发现,近几年,川东北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人们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但是微观的政策法规较少,加上地域差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制度还未完全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与考核体系尚未完善,比如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项目范围、补助标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构的选择标准,资金筹集方式与渠道,监管体系与考核标准等方面。要使公共体育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制度机制建设与条件建设应不断加强,探索并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尤为重要。
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以及供给质量的高低主要与公共体育服务财政的投入有关。受三级财政体制的制约,地方政府成为公共体育服务最直接的参与供给者,虽然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区域间、城乡间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行为、资源配置、供给效率、供给水平间呈现差异。如广安市近年来体育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投资5.3 亿元修建体育场馆,投资1.38 亿元兴建游泳馆项目,先后在城区公共区域修建大众健身场所,安装健身路径器材,使各类亲民便民的体育设施遍布城乡。达州市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每5 年开展一次国民体质监测;每年组织培训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800 名,各县(市、区)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50 次;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并招选第三方调查机构对纳入名录的场馆进行免费低收费开放绩效调研和群众满意度调查。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地方政府的财力相对较为薄弱,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区域与城乡不均,城镇明显优于乡村,各地域在投入供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有效执行者,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公共体育服务应以公民的体育需求为依托,树立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意识,指导开展实践服务活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为全面了解民众对民生问题及政府民生建设的看法,2015 年广安市政府采用现场调查问卷与“网络民意直通车”相结合调查有关社会腐败与政府执法不公等问题,调查的对象涉及广安6 个县(区、市)城区范围内的13 个乡镇,有效样本总量达到538 个。结果显示,当前存在一定的腐败现象,行政部门成为腐败最严重的行业,导致社会腐败和政府执法不公的原因主要是权钱交易,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49.4%);其次是现行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社会腐败与执法不公(48.9%);还有部分人认为是由于干部自身的价值观有偏差或办公不够透明化,缺少监督导致。2017 年针对政府民生工作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满意为15.69%,比较满意为41.18%,基本满意为37.25%,不满意的占5.88%。对所在地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很满意,设施完善的占8.82%;表示比较满意,设施较完善的占32.35%;表示不太满意,设施有待完善的占48.04%;表示不满意,设施情况很糟糕的占10.79%。以上数据折射出部分官员的公共服务的服务意识没能跟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因此,加强民众监督作用,强化政府职员公共服务意识,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廉政作风,建立良好公众形象,及时关注民生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服务型政府要转变传统“权力至上”的观念,充分认识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加大力度正确解决相关部门与领导对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认识问题,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把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将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规划与发展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将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持续推进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以保障民众的权益,激发民众的广泛参与,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综合性载体,不断满足民众的层次化体育需求,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坚持依法治体,加强政府部门思想政治与行风建设,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逐步完善制度体系。首先,健全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法规,使公共体育服务在服务社会时有法可依,做到有法必依。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并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其次,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与配套政策。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依据,规划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系,结合本地区实际,编制实施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行动计划,制定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提质增效,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制度,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法治化。再次,健全财力投入和多元供给机制、管理运行与维护机制、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绩效评价与监督问责机制等,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从体制上、制度上、管理上改革那些不利于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弊端,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效益和群众满意度。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安排,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面向大众”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下,着力改善健身场地设施条件,缩小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区域间水平差距。各级政府要将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活动中心等体育基础设施,改善全民健身条件,逐步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全覆盖;保障不同区域服务供给,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整合各类资金项目,推动城乡、社区等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发展和共建共享,夯实基层服务基础;整合各级公共资源,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环节、特定人群倾斜;统筹推进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公共体育服务共建共享,切实保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充分保障场地设施普遍化、健身设施功能常态化、器材维护管理属地化、服务组织网络化、健身活动品牌化、国民体质标准化,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加快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首先,在强化政府主责的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加强财政投入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明确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责任,强化公共财政保障、管理运行和监督问责,形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上,采取政府主体供给与市场、社会相结合的多元供给、分层差异服务的供给方式,以扩大供给合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水平,满足民众多样化、层次化的体育需求。其次,增强公共体育服务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稳定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确保公共体育服务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降低。在落实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基础上,强化地方政府的职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构建多元的财政制度。在城乡一体化的攻坚中,加大对贫困乡镇、行政村和弱势人群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的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的差距,扩大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强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保障,夯实人力、财力、物力等基础条件,保障供给的规模、质量和效率,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提高宣传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宣传标语、横幅、微信、电视等媒介手段,普及健身知识;利用知识讲座、编辑资料,推广锻炼方法,提升健康水平;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全民健身健康水平;鼓励城乡居民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公园、健身路径等公共设施就近参与各类文体活动;鼓励公办体育设施(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对公众开放。通过宣传公共体育服务,提高民众的健康认识,树立大健康理念,引导民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共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扩大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人才培养规模。政府组织并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培育社会力量,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公共体育服务工作中的骨干引领作用,丰富全民健身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对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鼓励兼职与志愿服务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以保障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工作高质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