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蜀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青年教师在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当中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规划实施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办学条件和青年教师成长环境的复杂化给政治思想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困难,不仅由于价值观、意识形态分化导致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而且现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方式以及青年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难以保障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培养高校教师队伍的重点,但近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迅速增长,加之各院校在考核青年教师资质时侧重于学科背景和专业教学能力,在政治素养考查方面尺度有所放松,导致一些青年教师的整体政治素养与当前的人才培育要求不符。体现为青年教师没有将培养国家建设者作为职业理想,在授课与课堂外的和学生交流中,缺乏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意识,无意间会传播负面思想并误导学生。
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人才培育理念下,高职高专青年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和科研、教学能力,而且要有足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职业操守,才能有效应对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始终如一地践行教书育人使命。但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育人环境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面对高职高专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差、学习起点低等问题时,往往无法坚持原则和信念[1]。体现在对学生缺课等行为管束不严、没有就学习问题和学生进行深入沟通、简单地将教师职业视为谋生手段,背离了服务于学生成长和培养各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根本职业操守。
在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中,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从未缺位,但近几十年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青年教师自幼接触到更加复杂多样的信息,导致个人价值取向和自我认知的分化,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首先,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成长于市场经济迅速繁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特殊时代背景,实现个人价值的诉求和自由意志更加强烈,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会遭遇更多抵触[2];其次,大部分青年教师在独享长辈关注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导致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将实现个人理想置于首要位置,一些教师难以认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所要求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思想境界和道德操守层面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高职高专人才培育的社会价值远远不及普通院校,不仅毕业生的高级技术型人才身份难以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而且教师的职称评价和升职渠道也受到了制约,影响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追求个人进步的积极性,导致这一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期望产生偏差。体现为青年教师不看好自身发展前景,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时缺乏向上的动力,仅仅在形式上完成学习和接受考核的流程,并未在道德情操、政治意识等方面有实质性的提升[3]。加之现代社会年轻人普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导致青年教师一方面以教书为谋生手段,在应付思想政治学习和完成教研任务的同时,大部分在寻找其他出路,使得高职高专青年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不利于提升整体的职业素养和教学科研水平。
无论入职时基础如何,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政治思想和教学等方面都需要继续成长,科学的管理机制则是保障高职高专青年教师成为四有教师的基础。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职称评定、个人素质和教研水平考核、福利待遇等规程、标准均存在不合理之处,不足以激励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和教学、科研方面寻求进步,也难以有效约束和规范其言行[4]。体现为没有为青年教师展现才华、实现个人职业理想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导致青年教师感到个人发展前景不明。此外,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更加重视青年教师学科建设、专业课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设计师资队伍培育规划时,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制定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不利于培养以德施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但近年来信息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暴露了传统工作方式的缺陷。组织政治理论学习、研讨等形式不仅受到时空制约,而且宣讲等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很难被青年教师接受,无法契合政治思想工作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而且会挤占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时间,无法取得理想的宣传教育成果。
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陷入困境既有社会环境变迁的原因,也和高职高专院校现行管理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有关,要想走出困境,必须正视当前工作的不足和体制上的缺陷,完善青年教师队伍的培育机制。首先,针对青年教师务实和讲求效能的特点,在设计培育机制时要从提升其实践能力着手,进一步完善导师机制。由各学科教研水平突出、师德师风得到广泛认同的资深教师进行专门的实践指导,运用其人才培育经验、高超的职业素养和学识全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其次,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青年教师的专业课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不断坚定青年教师为国家发展和高教事业服务的信念。
为激励青年教师追求进步、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实践,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优化现行管理机制。首先,完善思想政治素养考核标准,并且将评价结果作为青年教师职位和待遇提升的条件之一;其次,为青年教师实现职业理想创造优良的制度环境,在职称评定方面采用更加公正、灵活的标准和流程,确保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有优异表现的青年教师都能够获得与其能力、职业素养相匹配的待遇,使其有充足的动力寻求思想和政治素养方面的进步。
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环境特点和信息交流习惯,必须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宣传形式和教育方法,在现有的线上平台和线下资源基础上,深入研究青年教师的需求,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与交流渠道[5]。首先,结合最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制作适合在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上放送的宣传资料,供青年教师观看和学习;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和青年教师群体保持线上交流,聆听其对于时政新闻、院校发展规划、学生教育工作的想法和建议,并且将其反馈给院校的管理层,鼓励青年教师关注院校各方面的工作并提升其责任感。
鉴于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承受着较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个人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一员的价值得不到足够认同,在改善其成长环境、提供更好发展机遇的前提下,必须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关怀,使之对教书育人工作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知[6]。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沟通和观察了解每一名青年教师的心理变化和思想状况,及时消除其对职业发展前景的疑虑和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其次,切实关心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状况,清除其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过程中的障碍,保障青年教师队伍稳步成长。
青年教师在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已经超过半数,无论是为满足当前国家对高品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是考虑到高职高专院校未来发展规划的落实,都必须改进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让青年教师稳步成长为新时代的“四有”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