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等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11-24 08:17马贵平邓成尧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3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应用型

文/马贵平 邓成尧

目前,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理论上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质为教育的竞争。个体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高等教育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高等教育在教育领域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鼓励一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型高等院校转型,并且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目的是由适用大部分“985”“211”高等院校的“学术型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向适合生产服务第一线紧缺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转变[1]。民办高等院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在办学方向、教学宗旨、教学模式及教学资源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区别,导致整体教育情况稍有偏差。因此,民办本科高等教育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结合教育部门提出的向应用型教学转变的引导意见,明确以培养一线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制定符合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输送专业型人才。

一、民办本科高等院校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制约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不仅是由于其办学时间短、教学资源有限,还有其办学特色。民办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公办院校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综合各民办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人才培养是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学校核心价值的目标追求。因此,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一定要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学生学情情况、教师团队建设等综合确定。目前,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基本趋于相同,普遍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但由于民办院校经费有限,教学资源不足,使其离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差距。大部分民办高校教育中仍采用“理论课堂”的形式居多,与人才培养定位中制定的理实一体课程或实践课程内容存在偏差。

(二)人才培养方案不够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是根据调查与专业相关的工作领域,汇总出相关工种及需求的岗位,再综合岗位工作性质,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实践内容,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民办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创新型人才”,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脱节,要与时俱进地开设一些与岗位需求相关的实践课程。但从部分民办高校反馈的信息显示:校内实践内容单一、校外实训时间有限、企业见习偏少等现象,导致各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整体优化,培养计划与岗位实际需求失衡。所以,应区别对待各专业学生,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失衡

人才的培养与师资的建设密切相关。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高校来说,教师团队的建设作用十分重要。根据调查发现,部分民办高校仍然存在教学设备资源更新较慢、实验设备少、实验课程排课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实训室没有真正体现其本身的应用价值。而民办高校任课教师教龄基本趋于两个边缘,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授和刚步入职场不久的新教师,导致教师团队出现结构性失衡。这一因素也给民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增设了阻碍[2]。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民办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合以上影响因素,民办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存在这些较突出的因素以外,还可能存在其他一些不足。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为企业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一线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民办本科高等教育面临的一次重要挑战[3]。

二、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解决途径

人才培养是办学核心价值的体现。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其教育真实水平的体现。人才的培养质量好坏与否、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的科学与否,可以通过相关企业岗位的满意度进行衡量。因此,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满足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需要长期的坚持与持久的努力。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民办本科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各院校老生常谈且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涉及的问题。实际上完全落实到实处的院校可能达不到预期。大多数民办院校是以培养满足相关企业岗位需求的一线创新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不可少,且应放在重点位置上。因此,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内容是每个民办院校势在必行的项目。可根据各个院校每个专业的不同办学教学特色,完善并落实实践教学内容。即巩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为基础,以毕业设计、企业实习为重点,以课外综合实践创新活动为补充,积极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相互协调。在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

(二)课上与课下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外,增加课上课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很必要。告别教师课上授课,课下与学生“零交流”的模式,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如果每个教师可以建立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完成一部分感兴趣的实验,也可将学生自己的创意写成小论文或专利等其他形式表达。此外,教师和学生之间课下关于相关课程的疑问进行交流,不仅可以解决课堂上的疑问,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此门课程反馈信息,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计划。

(三)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曾占据主流形式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将会被教育信息化热潮代替。但传统课堂教育所具有的言传身教、现场板书、适时反馈等优势也不会被淡化。因此,民办本科高校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将两者在教学过程中优势有机结合,弃糟粕取精华。如比较流行的慕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模式,给师生提供了开阔且自由的教与学环境,不仅丰富了师生的线上互动,而且增加了知识资源的共享。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与传统教育的现场示教、及时反馈、师生互动等优势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结合教师及学校各自情况,进行探索、研究、应用,进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学院与企业相结合

为构建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主线的教育目标,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民办本科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寻求校企合作。目前,多数民办本科高校存在以教学为主,科研较为薄弱;理论课程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较少;学生知识储备较多,但技能效果较差。因此,学院应大力寻求相关企业合作,并利用现有师资及实训设备资源,让师生积极参与相关项目中,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学院应有效利用企业资源,要合理增加学生的企业见习项目和见习时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岗位作业中。此外,实践教学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应跟随学生到企业学习,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项目,丰富自身教学经验。

(五)知识与技能相结合

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专业技能,使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处。知识与技能的有效结合,要求民办本科高校将校内教学与企业相结合;授课内容与岗位相结合;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相结合。综合推进这“三个结合”,提升学生现场解决问题及创新应用的综合能力,是民办本科高校培养一线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最终目标。

各高校在校生知识与技能结合直接体现在技能证书的考取、毕业见习、与毕业设计的完成等途径。因此,民办高校应鼓励学生到企业见习,让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习岗位相关,并鼓励学生考取各项相关证书,实行“1+N”毕业政策,使知识与技能结合真正应用到实处。

三、结语

制定符合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且学有所用,致力于培养符合相关企业岗位需求、具有创新思维、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应用型一线工程师。因此,根据多数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一些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应用型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