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 200120)
在不影响高校学的专业课学习任务的主要背景下,可以适当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参加体育训练,在实际操作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注意尽量避免过分地强调训练导致对文化课学习无视的现象,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树立正确意识,进行体育训练活动,真正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
主要可以在训练目标和对象两点加以体现,训练对象基本都是统招的高校在校生,而且需要他们喜爱基本的体育锻炼与活动,并有一定的特长,使他们通过平时的训练与比赛满足自身需求,并且很好地保障了体育工作在高校的实施,同时参与到高校训练中的人员也可以收获与之相对的利益和回报。
一般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是有限并且间断的,由于专业课教学的课时影响,导致高校生无法有较多时间去参与到连续性的训练当中,由于不能保障体育训练的持续性,导致体育训练任课教师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也较为困难。
由于大部分高校对体育训练的重视相对不足,所以运动队的训练经费也相对缺乏,导致部分体育训练只能“打折”进行甚至开展无力。另外,管理工作没有具体的规章和秩序,打乱了体育训练的整体训练基调,运动员对参与训练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高校运动队的建立,首先能够帮助学生自身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其运动水平,其次能够将学校的文化理论更好地融入到学生日常训练当中,保障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帮助一个运动队奠定重要基石就是进行合理化的训练,运动队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去努力,用高水准、高水平的训练计划与目标去进行指引和训导。
依据项目定制选材的指标,如果不存在有特招生情况和特殊要求的环境下,可以根据相应的指标来进行自主选拔、培养运动员。按照指标来分别满足各体育项目的不同需求,很大程度地节省了培养专项人才的时间和成本。
教练团队优质与否,对于整个运动队而言至关重要,其要带领体育队训练又要对运动员进行管理,这其中包括教学任务、行政任务、运动监控及心理辅导等,如果仅仅只有一个教练员带一支运动队是很困难的,因此,只有依靠优质的教练团队,进一步将责任分工细化,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才能够促进体育运动队长久发展。
进行优质的专项体育训练是一个运动队的任务核心。围绕运动员的专项来进行特定训练,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地制订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反馈跟踪计划,科学的加强监控,对运动员认真负责,并自觉接受运动委员会的监督,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强教练团队的训练管理,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
充足的经费是体育队一切活动的前提基础。体育运动队所有的活动都依托于相应的经费,经费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当前高校体育运动队的主要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校的拨款,由于部分赛事的级别与规模可能达不到学校所能支持的比赛要求,但参加比赛对于运动员而言是保持良好竞技状态与技术的重要因素,这就“开源”,比如学院自筹、拉赞助商或者参加商业活动等来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
由于资源的缺乏,运动员可能会缺乏参赛的激情,不愿意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因此造成有比赛临时组队而毫无准备的消极参赛现象。设置奖励机制,一方面可以增加运动员的参赛激情和强烈的胜负欲望,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教练团队的训练热情,进一步加大外在的动机激励。
相关院校应当组建专业的运动队管理体系,根据高校自身的现有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出发,考虑分析学校关于体育的传统优势项目,将招进来的体育特长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安排,制订相对符合运动员自身情况的计划进行训练,确保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协调不会冲突。
大部分在高校执教的教练员均毕业于体育院校或者是师范类大学中的体育专业。虽然他们具备理论知识,但对于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和实际的比赛经历相对缺失,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具有高水平的运动员,相关院校应该更注重专业性体育教练的引进。运用其丰富的实战经验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地安排训练强度,将充分运用训练时间,从根本上提升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生本身才是教育的主体,学校应该把参赛的具体情况通过校园小报、校园广播全校报道,充分提高高校体育运动队的在校知名度,彰显突出高校体育运动队在校内的重要地位。
为大力提高运动队整体的积极性,应建立起完善的高校运动队的管理训练基本标准和规章制度,充分释义学校对于运动员的培养确定了怎样的目标、策略及方针定位,以及明确工作要如何开展、如何突破瓶颈期或者重点、难点等方面都要进行非常详细的阐述,为运动队的整体训练和院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构建体系指明方向。
在原有的运动体能训练中,教练要改变原来的思想,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体能的训练,要制订合理的个性方案,进而使得体能与技战术巧妙的结合,从而保持高强度运动比赛中能够稳定的发挥,以免发挥失误。运动训练中将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完美的结合,才能让运动训练展现更好的训练效果。教练员要耐心、细心观察和及时关心疏导,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运动员的潜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高校的体育运动队成为了培养竞技型体育人才的关键方式之一,要求相关院校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运动队管理模式,从每一位运动员本身出发,尊重、信任并且大力培养每一位运动员,将发展运动员作为运动队管理的终极理念,将造就、成全和不断发展运动员当做运动队管理的基本工作落脚点,让运动队成为运动员全面发展和提高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