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反差模式写命题作文

2020-11-23 01:52张晓琴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0期

【摘要】以反差的视角观照作文,以2019—2020部分省市中考命题作文为例,援引部编文本,结合考试真题,总结技法方法,以“转化、聚焦、兼容”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引入反差模式小工具,搭建支架,让学生快速架构命题作文。

【关键词】反差;转化;聚焦;兼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106-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晓琴.巧用反差模式写命题作文[J].课外语文,2020,19(30):106-107,110.

强烈的对比形成反差。“反差”作用于情节,故事峰回路转,更见奇效;反差作用于人物,映衬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以反差的视角观照作文,尝试从部编文本中援引实例,结合真题,总结技法,以“转化、聚焦、兼容”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具体解析中考真题的构思,引入反差模式小工具,搭建支架,让学生快速架构全篇。

何谓反差?请先看两个课文例子:

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

——《列夫·托尔斯泰》

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藤野先生》

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面容粗鄙丑陋,却拥有一双独特有神的眼睛;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生活上不拘小节,学术上却严谨求实。同为写人,中外两位名家都运用了强烈的对比,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反差不仅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写事、写景。

写物篇《陋室铭》,先写室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紧扣“陋”字展开,后引证古人、古语作结,把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彰显“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的主旨意趣。

写事篇《社戏》先写船头观戏的无聊、失望和失落,后详写月夜归航中偷罗汉豆的乐事。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那夜的豆,吃起来也实属平常。但小伙伴们纯真的情谊和作者对自由淳朴的平桥村的回忆却使那一夜变得尤为美好,“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写景篇《小石潭记》先写作者发现小石潭,“闻其声,如鸣珮环”,即“心乐之”。紧接着细写潭之景、潭之鱼、潭之岸势,后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感受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由“乐”到“凄”,耐人寻味。

《陋室铭》写居室,从陋到不陋;《社戏》说戏,从不好看到好看;《小石潭记》绘小石潭,从心乐到忧之凄之。各类“反差”作用于人、物、事、景,奇趣生动,颇见妙处。

了解了“反差”的作用和行文架构后,我们尝试将“反差”技法从课文中提炼出来,形成“反差模式”这个小工具,用它去解构2019—2020年部分中考命题作文。

一、转化、聚焦、兼容,完成反差构思

以2019—2020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题为例,以“转化、聚焦、兼容”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具体解析中考真题的构思,搭建支架,尝试快速构思全篇。

二、究因、分支,追溯反差立意

好的文章好比身体,骨架、血肉和灵魂互相依附。结构是骨架,材料是血肉,立意是灵魂。反差架构明确了行文的脉络走向,健全了骨骼,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选材圈定了行文的事件,丰富了文章的血肉,确定了“写什么”,但动笔前,还必须思考“写”的目的,要向读者传达什么,才是支撑文章的灵魂。

藤野先生不修边幅,学术上却严谨求实,对比反差是为了凸显先生的学者风范。《陋室铭》解读陋室,先言居室外在之简陋,后自比诸葛庐、子云亭,盖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鲁迅笔下的社戏诚然不好看,但看戏途中的景美、人美、人情美,这些美好让作者至今回味。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美好奇绝却无人赏识,先乐后忧,皆因作者被贬谪失意的忧伤凄苦太过沉重,无力排遣。可见,刻画人、事、景、物的背后均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悟。

反差是外在的形式,形式最终为主题中心服务。反差作用于人物、事物、景物、事件,营造波澜起伏的戏剧冲突,凸显鲜活真实的人物个性,最终是为了表达作者细腻深邃的情懷哲思,主题中心才是文章最重要的内核所在。所以,反差架构必须要找到文章的立意,不然就是没有灵魂的空架子。那如何找准文章的立意?不妨究因、分支。

究因,问一个“为什么”,确定文章的立意。实验操作,从没突破,到最终有所突破,是因为掌握了技巧方法。(《突破》,2019年广东省中考作文)对待生活的挫折,从刚开始悲伤难过,到后来的微笑从容,因为调整了心态,将挫折看作前行的挑战,感谢生活的馈赠:最大的收获来自于最困苦的磨折。(《微笑面对生活》,2020年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作文)

分支,问一个“什么”,名词类的命题作文,需要加一个带有反差的定语进行阐释,行文时从反差的两面具体阐释“什么”。景致是什么样的景致,小区里,传统花灯与高楼大厦奇妙融合的景致,慢生活的老人与快节奏的年轻人和谐共处的景致。(《景致》,2020年山东菏泽中考作文)认识你自己,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不是单一的,是多面的,是可以柔弱,也可以坚强的,是有时静若处子,有时又动若脱兔的,这样矛盾又融合的多面才是丰富鲜活的人物。(《认识你自己》,2019年河北省中考作文)

当用反差模式小工具确定了立意和构思后,可以试着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方便行文时对照。具体示例如下:

综上所述,运用反差模式小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反差”思维,拟定“反差”框架,为快速完成考场命题作文搭建有效支架。

当然,“反差”亦可用于阅读、整合、复习等其他方面的学习;“反差”是技巧,也是思维、路径;“反差”不仅是一节课,一种方法,也是一个系列,一个课程……个人的研究还很粗浅,挂一漏万,期待语文同人共求索。

附    注

基金项目: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课题(项目名称:基于APP平台的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201574071)。

作者简介:张晓琴,女,1977年生,广东省广州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匠杯”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天河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天河区教坛新秀,天河区教学实施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