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2020-11-23 01:52杨海涛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0期

【摘要】在課程思政的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师必须重新思考语文教学,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融合的意义,并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88-02

【本文著录格式】杨海涛.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课外语文,2020,19(30):88-89.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高职语文教师也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高职语文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思考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我们的高职语文教学如何创新与改革。

一、课程思政与高职语文融合的意义

在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里提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所以课程思政与高职语文的融合也是应有之义。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却没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作为重要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比较注重文学的审美,却忽视了思想内涵。教学方式主要以传递知识为主,忽略了互动,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因此课程思政与大学语文教学结合有着极大的意义。首先,从教学目标来看,大学语文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等。从内容上看,“课程思政”为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增加了新的内涵,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通过语文教学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精神成长,也是值得探索的。课程思政不仅强化了语文教学的素养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促使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方法,而是以体验式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给学生以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启迪。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其中我们要强调素养目标,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

素养目标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优秀思想的认识和领悟,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塑造健全、独立、自由的人格,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懂得社会赋予的使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具有突破自身局限的意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和了解社会……

当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是三位一体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突破传统的篇章教学,突破传统的文学体裁分类或者文学史线索,而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需要组建教学内容。我们要合理选用教学内容,要慎重选择教学内容。可以结合育人目标,精心选取教学内容,选取那些能够充分体现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特色的作品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育人目标,确定一个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单元,素养目标可确立为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塑造健全、独立、自由的人格。然后可以根据这个单元的素养目标选择篇目。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敬业与乐业》《不朽,我的宗教》和庄子的《秋水》这些文章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选择具有思政元素的材料引入。在课后拓展环节,也可以布置能体现思政作用的课后任务。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不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而是以吟诵、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法、研讨法、辩论和写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1.诵读法和吟诵法。古人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吟诵法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吟唱经典,切身感受汉语音乐之美。同时在吟诵中滋养了“乐以歌德”“乐以安德”的思想。

2.讨论法与辩论法。减少知识的讲授环节和时间,将知识的讲授改变成问题的讨论和话题的辩论。通过讨论和辩论,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学习如何跟人合作,如何跟人沟通。因此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互助的意识。

4.读—思—写结合法。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倡导学生多阅读,读好书。在读书中思考,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反思生活反思自己。

5.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合适的话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然后指导学生表演。这样一是可以锻炼学生创作的能力,二是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刻地体悟人物的精神和品质,领悟故事的寓意和启示。

(二)重視课堂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开展基于课程思政的语文教育与教学,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从做中感悟和思考,以输出倒逼输入。

1.举办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朗诵大赛。可以让学生策划活动,梳理爱国主义题材的诗文。比如岳飞《满江红》、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等。学生在策划过程中和诗文朗诵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就自然实现了课程思政。

2.举办班级诗词大赛,体会中华诗词之美,感受诗词的文化内涵。比如可以引入“飞花令”的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等。

3.举办软笔、硬笔书法大赛。从中可以体会书法之美。感受汉字的横平竖直,引导学生做人也要堂堂正正,做一个正直的人,从书法中引出人生大义。

4.举行班级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主题。在这样的主题下,引导学生讲好故事,感动他人,那么学生也会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5.爱国主义歌曲比赛,或者经典咏流传活动。学生通过唱经典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坚定文化自信;或者是通过演唱爱国歌曲或者其他正能量的歌曲,感受到家国情怀或者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6.读书交流会或者师生共读一本书。激励学生阅读更多精彩书籍,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强化思政教育效果。从而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实践能力,切实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跟学校图书馆合作,开办读书沙龙,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可挑选一些能够带给学生正面能量的书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追求真善美,积极进取。

五、转变考核评价方式

而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纳入其中,体现评价的人文性与多元性。 具体说来,一是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考核中要重视过程性考核,加大过程性考核所占的比重。二是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考核内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平时表现。具体可以包括:1.考勤情况。2.课堂表现情况:是否认真听课,是否在小组合作中团结协作。3.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存在抄袭现象;完成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和端正;是否注重作业的质量。4.日常行为表现:是否尊师重教;是否主动承担责任、关心帮助他人等。这部分可由学生互评或者师生共评,但如何定量存在一定的困难。

六、结语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们应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石瑞珺.阅读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6).

[2]王国庆.“课程思政”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大学语文教育[J].语言文学研究,2018(17).

[3]王聪,姚桃娟,牛浩昌.“课程思政”引导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探究[J].才智,2018(13).

[4]段鸣骅.大学语文课程结合思政教育之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建设,2015(9).

[5]孙静.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才智,2019(9).

[6]王斌.高职类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探[J].大学语文建设,2019(12).

附    注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语文》母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2018-994)。

作者简介:杨海涛,女,1982年生,四川射洪人,大学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