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魁
【摘要】文史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历史解释与时空意识,促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文章以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文史融合教学优势进行了阐述,针对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提供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文史融合;阅读教学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点。在初中历史教材中,采用文史结合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仅能推动历史学科素养培养,而且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二、文史融合材料阅读教学优势
1.促使历史事件生动、形象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文史融合阅读材料的运用,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该方法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阅读学习动力,使学生在文学材料的辅助下快速阅读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感知文章,并理解文本中描述的知识,无形中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2.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史融合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意识到历史发展对国家、社会等方面的影响[1]。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将其与历史学科充分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探索文本信息,并思考历史意义,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3.提升历史教学效果
文史阅读材料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转变了学生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动力,促使学生学习能力与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形成,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强化文史材料的分析,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历史,意识到历史学习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实现新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文学作品的运用,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
与素质教育不同的是,初中历史教材中,部分教师采用说教式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2]。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情感体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与历史解释能力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并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无法满足教育发展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
2.过分强调教师地位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共同組成的,两者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是每个角色发挥的作用不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则是课堂上的主人公,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提升学生成绩,会将所有的知识点都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消化学习。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被动,不仅无法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而且会产生错误的学习观念,认为学习是为了提高成绩而不是提升能力。在后续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自我成长意识。
3.缺乏教育创新意识
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思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延续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教育创新不仅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基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手段,合理设计教学流程,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教育改革。
四、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阅读教学策略
1.课堂应用,提升学生历史感知能力
历史感知能力,就是学生对历史事件、知识的初步感受,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情况,合理运用文史材料,提升学生历史感知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首先,在课堂上穿插历史资料,强化学生对历史背景的认识。初中历史教材中对历史事件背景介绍并不充分,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对于此类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文学方面的内容,充实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历史故事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以“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为例,该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探究唐朝衰亡的原因与表现,掌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对这一事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春望》这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思考为什么会有战争,盛唐衰亡的原因。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春望》这首古诗吧!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学生纷纷点头。教师:“那你们知道这首诗是描写哪个时代的故事吗?”学生:“唐朝。”教师:“没错,这首诗写作背景就是唐朝安禄山起兵背叛唐朝,作者目睹战争的残酷,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3]。今天我们学习的历史知识与这一古诗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接下来,我们结合古诗阅读文章,探究安史之乱的意义。”然后引出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了解安史之乱对当时人们、社会造成的影响。
其次,利用文学作品,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文史融合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故事背景,并借助此分析文本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例如,学习“三国鼎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为阅读材料,结合该故事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分析三国鼎立的意义,思考在三国鼎立后,又会发生哪些问题?通过古诗词的应用,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刻的印象与感受,为后续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开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2.利用文史融合,培养学生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能力是历史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对学生历史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意义重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历史素质。课堂上探究活动开展非常重要,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运用史料融合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加强对阅读材料的筛选,选择有探究意义、价值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思考文本知识。第二,利用史料作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提升[4]。
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学生对红军长征的认识并不深刻,仅仅是了解这一过程的艰辛与困难。文史资料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将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呈现在课堂上,并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思考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什么?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红军战士有哪些好的品质?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思考教材内容,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用文学材料,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并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3.灵活运用文史资料,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文史资料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提升学生历史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不同类型文史资料的运用,呈現更加丰富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历史素养。
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老舍的《骆驼祥子》呈现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结合教材中描述的内容,思考造成祥子落魄生活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北洋政府的统治方式有什么特点9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就会发现北洋政府的统治不仅为当时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压迫,而且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利用文史材料进行全面思考,了解北洋政府统治的本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文史资料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与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通过文史资料的运用,创新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升教育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国亮.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探索——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0( S1):104-105.
[2]杨健璎.家国情怀教育的校园文化进路——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第8课《百家争鸣》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 41( 02):109-110.
[3]巨克梅.初中历史翻转课堂的探索——以《几种常见的历史时间计算方法》一课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0( Z1):41-44.
[4]王必闩.研读教材细节激发学习兴趣——以部编初中历史教材《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20( 02):47-49.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