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向即指引和方向,是人们行动的思维方向、方法路径和基本遵循。导向鲜明,则思路清晰;导向正确,则行动有力。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正确导向,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取得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政绩。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无论想问题、作决策,还是办事情、干工作,都应当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规矩导向、全局导向、结果导向。
[关键词]领导干部;导向
[中图分类号]C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0)05-0122-06
导向即指引和方向,是人们行动的思维方向、方法路径和基本遵循。导向鲜明,则思路清晰;导向正确,则行动有力。
一个人坚持正确导向,才能坚定正确的人生方向,人生之舟才能行稳致远;一个领导干部坚持正确导向,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取得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首位,始终绷紧导向这根弦,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无论想问题、作决策,还是办事情、干工作,都应当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责任导向、规则导向、全局导向、结果导向。
一、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是指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想要达到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就是坚持以目标引领行动,始终瞄准目标持续奋进,最终以实现目标为目的。目标导向不是嘴上空喊的口号,而是具体实在的行动,必须贯彻到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只有坚持強烈的目标意识,始终围绕目标来思考、谋划、推进工作,科学地制定目标、坚定地执行目标,才能真正以目标引领各项工作更加稳健、更有节奏、更可持续地发展。没有伟大的目标,人就会失去动力。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产生伟大的实践。但凡成功之人,无不都先有一个明确而宏伟的目标,并能围绕目标坚定而执着地行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没有目标而工作,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干部,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丧失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提出各种具有号召力的具体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之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目标是领导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有了目标才能认清使命与责任,合理地配置工作资源、有效地分配工作时间、灵活地运用工作战略战术、务实地选择工作方式方法、科学地评估工作进展得失、及时地矫正工作的方向和措施等,切实增强领导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方向性、秩序性、针对性、实效性。工作目标的实现,能够使人提高对自我潜能和价值的认知,能够增加对工作必胜的信心和力量。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领导干部要善于用共同的目标来引领思想的统一、行动的一致,从而把宏伟的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没有具体的目标,人就会失去信心。领导干部要把确定目标作为决策制定和方案实施的重要依据。目标一错,就可能会一错再错。因此,目标一旦定好,决策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目标贵在合理,目标过高,不具备完成目标的能力或条件,便会形同虚设,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士气低落。目标过低,轻而易举便可完成,没有任何挑战性和激励性,也同样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领导干部制定工作目标,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握好“时”和“势”,科学合理确定工作的总体目标,使目标制定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工作实际、符合群众需求,切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更不能妄想拔苗助长、一步登天。另外,还要善于根据客观实际,进一步细化长远目标、中期目标、近期目标,使实现总体目标的过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使工作任务更具体、更便于执行、更容易实现。没有坚定的行动,目标就会化为幻影。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划再美好、目标再明确,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和执行,就只是纸上谈兵。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实施措施,时刻保持不达目标不罢休的优良作风,是促进各项目标实现的保证。目标一确定,就要对标对表,制定明晰的工作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合理分解目标,细化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制定奖惩措施,坚定目标、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不折不扣抓好工作落实。另外,还要经常对照目标,加强对工作的检视反思,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目标的问题,确保工作不停滞、不懈怠、不跑偏、不走样,始终在目标引领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坚定前行。点点努力涓滴成流,积小胜为大胜。领导干部要立足工作岗位,主动对标,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任务,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期限,一抓到底,确保工作有条不紊、高质高效地推进,最终实现目标。第5期晓山领导干部应当始终坚持六种导向····
二、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也是发展的起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1]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中矛盾的要害,抓住化解矛盾的着力点,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做好领导工作和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抓住关键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矛盾的外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问题存在的根源,问题是矛盾的具体表现,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如此。一个时代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马克思曾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地推向前进。”他还强调:“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2]问题之中已包含问题之答案,但问题的答案又不是简单直观、信手拈来的,而是需要领导干部潜心思考,准确研判形势,深入实际调查,认真分析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领导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为官避事平生耻。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回避问题只会造成更大的问题。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要做到敢于担当尽责,就必须坚持强烈的问题导向、形成积极的问题意识,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扭住问题做,揪着问题改,善于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养成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加强理论武装,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敢于正视问题,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不断解决。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把问题找准、把办法研透,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使各项工作缜密而务实地推进。切不可遇到问题绕着走、躲着拖、“当鸵鸟”“踢皮球”或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三、始终坚持责任导向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责。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人一生其实都是生活在责任之中,只有责任才能让一个人有目标有价值,而且变得坚强而勇敢。坚持责任导向,就是把责任意识、责任担当贯穿工作全过程,始终知责、明责、负责、担责、尽责,以责任激发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责任没有“空窗期”。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责任导向,强化责任意识,常掂量肩负的使命,常思量承担的职责,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才能为党和人民创造卓越的业绩。岗位就是责任,责任就是能力。有一个岗位,就有一份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心、责任感的强弱。高尔基曾说:“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而发展起来的,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责任心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坚持责任导向,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再艰难的历程也能度过,再危险的困难也能克服;反之,就会小事拖成大事,小祸酿成大祸。很难想象一个平时随随便便、马马虎虎、敷衍了事的人,一个对待工作履职不尽责、在位不尽心、身在心不在的人,一个总是想着个人进退得失、名利地位的人,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肩负的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当干部不是特权、不是荣耀,而是一种岗位、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职位越高责任越大,权力越大责任越重,一定要时刻心中有责,自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严格践行“三严三实”、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是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的政治品质和做人操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责任就是使命、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始终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体现到促发展上,切实做到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讲困难、完成任务追求圆满;必须始终自觉把工作当事业、当快乐,全身心投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其术、竭其力、乐其业,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决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
四、始终坚持规矩导向“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规矩,原指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规矩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对规矩的崇尚与坚守,彰显的是社会的文明程度。树立规矩意识,是培养现代文明公民、迈向文明社会的必经之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月盈则亏,水满则溢。领导干部职位越高,越要树牢规矩导向,越要强化规矩意识,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时刻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谱,真正发挥好表率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重规矩、守规矩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内在品质,是全党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规矩”的作用,将“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贯穿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让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松松垮垮、稀稀拉拉的组织是不能干事、也干不成事的。如果党组织像个大车店、大卖场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还能有什么核心力量?还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吗?”他还反复强调,“我们党的党内规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规则”,“领导干部必须懂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规矩,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请示报告,都得按规矩办”。身为领导干部,只有坚持规矩导向、切实增强规矩意识,时刻对照警醒、高悬规矩戒尺,把严守纪律和规矩视为生命,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好。举头三尺有纲纪,必须始终把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党的规矩,不仅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这样的成文规矩,而且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软性的未成文的内容。无论是成文的还是未成文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懂得、都必须遵守。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领导干部只有明白严守规矩的重要性和不讲规矩的危害性,才能真正有所敬畏,真正把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现代政党都是具有政治性的,都是有政治规矩要求的,没有政治规矩要求就不能成其为政党。领导干部守规矩,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带动党的其他规矩全面严起来,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于工作始终,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党规,坚持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另外,必须遵守社会规矩,一切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让自己既是合格党员,亦是模范遵守社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公民。
五、始终坚持全局导向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全局导向就是指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作决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干部要具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对领导干部而言,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放眼全局、通盘考虑,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是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工作的必然要求。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一切事物之间,以及每一事物诸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全局由局部组成,但全局又统率局部、高于局部,局部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局。就具体的领导工作而言,相对于全党全国,领导干部从事的工作是局部;相对于自己分管领域的各个部分,领导干部从事的工作又是全局。因此,领导工作都存在总揽全局的问题,而不能片面的以为全局只是“大领导”的事。把握全局可以更好地把握局部,把握好局部又可以更好地服务全局。古人云:“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夺也。”领导干部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只有胸怀全局、具有战略思维,才能高屋建瓴、目通万里,立足现在、把握未来;才能跳出一时一事、一地一己的局限;才能冷静研判趋势、顺应趋势,把准方向、保持定力。全局不活,满盘皆输。如果陷入本位主义,被局部利益掣肘,就会迷失方向、罔顾全局、因小失大,连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活儿也干不好。因此,对领导干部而言,全局里有政治,全局里有担当,全局里有境界。总揽全局,必须统筹兼顾。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识大体方能谋大事。领导干部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君子致广大而尽精微。要树立“大局观”,思考问题、研究对策,制定方案、推动工作,都必须从党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自觉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谋篇布局“一盘棋”,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决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学会“弹钢琴”,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做到工作布局点面结合,工作部署有重点难点,工作推进协调一致,工作成效和谐共赢,在协调均衡中实现整体效能最大化。要善牵“牛鼻子”,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精力放在抓战略问题、全局指导、宏观决策上,从根本的、关键的、主要的环节上着手推动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六、始终坚持结果导向所谓结果,通常指事物发展的后续影响或某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结果才是硬道理。做任何事情,最终都要让结果说话。一个好的结果,就是高质量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让组织认同、同志认可、群众满意、自己欣慰。在实际工作中,人们都愿意看到好的结果。争取好结果,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结果意识,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统领目标任务。马克思曾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领导干部坚持结果导向,就是要把取得好结果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把主要精力用到履职尽责、提高质效上来,不仅看干了没有、还要看干得怎么样,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践实干方有好结果。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世界上没有哪项事业不是靠干成就的,没有哪项工作不是干出来的。实践出真知,实干梦成真。梦想如果不去实践,那始终只是个梦而已;有目标而不去实干,目标终究只能“目视”而不能“实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成功没有捷径,梦想不会自成,实干是最靠谱的办法。目标定了,不等于成了,“定了”是思路、是打算、是要求,“成了”是事实、是结果、是评价。没有实绩的干部不是好干部。领导干部干事业谋发展,就得脚踏实地,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靠实绩说话,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真正用实践实干诠释担当,用实践实干涵养初心,用实践实干托举梦想。既要结果更要效果,既要效率更要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工作要注意“时度效”。完成工作固然重要,但倘若是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或是敷衍了事,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意义,还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千忙万忙,没有好结果就是白忙。领导干部干事创业,必须努力做到结果和效果双赢、效率和效益兼得。既要实事求是、更要敢于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面对困难敢闯、敢试、敢于探索,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要积极主动、更要英勇无畏,面对困难和艰巨任务,敢于冲锋亮剑,只要是组织安排的、研究决定的事项,就要毫不犹豫、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绝不能“守株待兔”,更不能让领导推着走。既要认真“干”、更要努力“干好”,坚持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杜绝“好事蛮办”,摒弃“好事虚办”,警惕“好事滥办”,防止“负溢出效应”。既要高速度更要高质量,只讲速度不讲质量,那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贻害无穷;只讲质量不讲速度,则会贻误战机、失去机会。要努力实现速度和质量两手抓、两手硬,又好又快地推动各项工作。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好。坚持结果导向,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和尺度,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然,任何结果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经常对“结果”进行“回头看”,适时进行回顾、总结、反思,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求更大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2]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
Leading Cadres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Six Orientations
XIAO Shan
Abstract:Orientation means guide and direction,and it is the mind map,methodological path and basic ground for peoples action.With clear orientation,the thinking will be clear;with right direction,the action will be strong.Only by sticking to the correct orientation can leading cadres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nd acting abilities,enhance their foreseeability,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in their work,and finally achieve political achievements that are reassured by the organization,satisfied by the masses and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As the “key minority”,leading cadres should always be goal-oriented,problem-oriented,responsibility-oriented,rule-oriented,overall-situation-oriented and result-oriented,no matter they are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making decisions,handling something or doing their work.
Key words:leading cadres;orientation
(責任编辑: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