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国
摘 要:审计作为一项财务制度,在我国财务制度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审计按照被审计的对象不同,分成不同层次。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制度发挥着监督、检查的职能。本文主要通过对内部审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分析了我国多数企业忽视内部审计的原因,希冀所有单位都能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做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审计;内部审计;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10-0089-04
改革开放后,审计制度在中国渐次开展。关于其确定记载,始于1983年。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审计制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然而,无论从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还是从内部审计方法,以及人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上看,中国的审计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始于原发性的内部审计更是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目前,虽然进行内部审計的口号很响亮,但多数企业对内部审计制度处于转变观念、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即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企业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机构未从事审计的工作,或者有一部分企业设有审计部门但不执行内部审计业务,只是一个形式[2]。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思想上,企业领导还未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强大功能和重要作用。
审计制度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大量出现,原有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实现改制后,企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了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在此之机,内部审计制度应运而生[3]。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成为内部审计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原动力。而转型完成后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生产管理模式,又成为内部审计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外在需求。
1 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鉴于此,根据我国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本文试图分析内部审计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作用。
1.1 内部审计能够促进股东、管理者利益的最大化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其最大的目的是消耗最小的资本,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或服务,由此创造最多的利润[4]。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就是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偏离企业最初设计的各项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与最初计划相一致,并在结束时对该产品或服务进行最终效果的评价。
从而,确定被审计公司存在的问题,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例如:在进行公司无形资产价值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就以下方面发表内部审计意见或建议,在提升公司整体价值过程中,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参谋作用:
(1)评价无形资产开发研究或购置,是否符合公司所必需,是否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水平,是否适合实际经营活动,是否符合生产成本效益性原则。
(2)评价企业公司文化,公司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公司整体素质处在什么层次,公司富有的凝聚力的突出特点,公司缺乏的凝聚力的具体体现,以及亟待改善的方面等。
(3)评价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及利用。人才培养及激励制度,人才培养保证制度,人才利用制度等的建立健全。
1.2 内部审计能提高财务信息的价值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一直讨论的热门话题。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治理会计基础工作比较非常薄弱,主要问题是内部制度亟待建设,改善缺失现状。目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比如账期、账实、账证、账表等不一致,会计科目的错误运用,入账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等情况。同时,企业内的规章制度包括会计制度、审计制度等,都是经过人为事先制定,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无法避免个人的主观倾向的问题。企业内部,会计岗位职责不明确,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使做好账、管好账为标准的会计,在企业内部形同虚设。主管领导的意图完全控制会计工作职责、左右会计工作的原则,使会计不能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法律法规约束力相对下降,责与权的错位,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为私人欲望的满足创造了一定条件。有的企业出于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人为篡改账目信息,弄虚作假。有的企业和法人为了减少上缴税收额度或者完成指定目标任务、突显个人业绩等目的,采取转移收入或修改部门费用,篡改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随意调节利润率,向不同的部门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息报表等。其中,违反法律法规并导致会计信息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大量存在所致、企业的管理者和监管者未充分履行职责、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市场意识淡薄。对于以上原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息资源是一种特殊经济资源,企业管理人员对外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表等也是属于信息,投资者可以把这些信息作为他们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依据[5]。但有些企业管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角度的考虑,有时所提供的财务报表信息不一定完全真实可靠。这就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做出不正确的决策,导致投资失利或者导致损失,因此就产生了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便产生了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通过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同时也能提高对投资决策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进而保护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使社会经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1.3 完善、健全、有效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内部审计
企业管理者为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在生产、经营、业务等活动时,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所以创建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简称内控。企业内控制度是维护企业正常、良好运营的保障。它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规模越大的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越高,管理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由此可以看出,内控制度已经成为判断企业管理是否具有现代化的标志,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
作为企业良好运营保障的内部审计与内控制度是什么关系呢?现代审计学把内部审计制度视作内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分支系统,内部审计是实现企业内控的必要方法。在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工作就是对企业运营前、中、后各个不同阶段活动和行为进行严格、独立的评价。如,在企业运营前,内部审计需要检查企业的所有政策、程序是否已经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是否已经形成运营的闭路循环系统、资源的使用是否达到最佳合理有效的程度、企业的生产目标是否合理等等。也就是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各部门在遵守国家相应的财经、财政制度和法规的同时,还要自觉地遵守本部门、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应规定和规则。内部审计机构简称内审,作为企业内部,独立于本部门、单位的监督部门,对企业所有的部门、单位实行监督、检查职能,企业内所有部门、单位都接受其监督和检查。通过内部成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使企业自身形成能够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优良系统。通过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客观地反映企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实现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力的提高。對于企业各部门生产经营状态的检查、取证、分析和正确评价,并且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领导做出科学的判断、有效地改善内部的管理,疏导企业管理的堵塞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4 预警风险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中组织管理层次多,内控机构独立于风险管理决策层的董事会、总经理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通过内部审核、临检等方式对企业所有的经营、生产、管理等相关业务进行评价,即内控机构必须对企业预计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及时的给出评估报告。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层在做出风险管理决策方面负主要负责,而内控机构在企业的管理机构作出风险决策时,提供合理可靠的建议和意见。而作为内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要充分做好企业策略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协调人,通过不同周期的计划和实践,调节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企业运行中,内审制度可以为完善提升内控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因此,在企业不断进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内控机构必不可少,内审机构不可或缺,而且其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内部控制更多地面向企业的未来规划和决策部署,对企业生产时可能发生风险进行密切关注。风险包括企业经营发展规划、生产现状、未来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可能性的潜在的风险。内控、内审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充当企业风险管理自评估的协调人和风险预防的策划师,从而最大程度降低企业产生的风险。在企业运行中,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内控系统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内控系统漏洞和缺陷,分析企业日常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剖析问题发生的各方面原因,揭示潜在的风险。
2 忽视内部审计的原因分析
内审制度如此重要随着内部审计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根据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现状,分析我国多数企业忽视内部审计作用的基本原因。
2.1 我国多数企业对内审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
由于内部审计是一种行政命令性的产物,在形成初期就片面强调外向服务性及作为国家的审计基础存在的内部审计式模式。这种模式实际上会引导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作用的误解,造成对内部审计职能上的认识模糊。好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此很不理解,甚至有些还有抵制情绪,直到现在好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仍难以融入其整体经营和管理之中去,其结果是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正常开展,也就谈不上起到其监督和评价职能及开展咨询活动,从而就不能发挥其应该有的内部服务性的作用。
2.2 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就是因为我国内部审计源自行政性命令,从而多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特征的认识不足,误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单纯地查账[6]。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虽然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改进。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很多企业对于内部审计还仅仅局限于对企业财务管理层面的审查,还是很少涉及经营活动管理等,从而使得内部审计只属于财务性质,使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就变成了对财务管理层面的自审过程。
2.3 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服务不够
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的分析、咨询等缺乏全面性正确的理解。实际上,企业在制订内部制度、签订合同、进行投资决策、使用资金、财务活动规划甚至是信息系统组建等很多方面都非常地需要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撑与服务[7],但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却常常被束之高阁,或者有的被赋予其他不应该有的职责。
2.4 内部审计技术发展落后,审计效果差
内部审计技术发展落后,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总是以手工查账方式为主,仅凭内部审计人员个人的经验和职业性判断、通过随意性抽样进行,很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等,审计工作指出的风险无法进行量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都很少开展,更谈不上动态审计。这样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范围受到很大地限制,审计方法比较落后,审计形成的结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而且由于企业管理理人员对内部审计作用认识的浅薄,再加上长期对后续审计工作的忽视,导致内部审计结果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也就谈不上为企业增加效益了。
3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具体措施
对于内部审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我国企业对内部审计的不重视的原因的分析,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内部审计,为企业提出以下一些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3.1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研究
我国企业要用现代的目光去看待内部审计,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工作健康的发展,并且使内部审计慢慢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有限,要想对企业的各个领域都深入细致地做出评价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是不现实的,所以也要有侧重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8]。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揭露出企业潜在的风险,判断是否能有效地、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
3.2 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
我国企业要在加强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放宽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范围,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查账阶段,要有实质性的改进。使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经营管理的每个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不再是仅仅属于财务性质[9]。相对而言,国外的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就非常广泛,内容非常深入,已经广泛开展了发展战略审计、经营决策审计、物资管理审计、产品推销设计审计、产品研发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审计等[10]。这对于企业拓宽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可以很好地借鉴一下。
3.3 内部审计应独立并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对于我国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却被束之高阁,或者有些内部审计机构被赋予了不应该有的职责等情况。内部审计工作在关于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或者说是未被正确认知。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是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过程保持独立,并且与可能不适当的管理活动也要保持独立,不参与企业经营活动决策,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性的,当企业内部审计成员被要求参加企业经营决策(如参与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内部审计成员应根据具体责任的不同,此时他所从事的不再是审计职责。当内部审计成员回到自己的审计岗位后,应避免参与到对由他负责或者参与的经营活动决策的项目的审计工作[11]。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客观、更有效的建议。
3.4 提升内部审计技术,强化内部审计成果
对于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技术,通过使用多种选样技术方法、抽样技术方法,借助审计软件等,并通过建立多种审计风险模型的方式,提升内部审计技术,强化内部审计成果。大力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对企业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实地调查,进而分析、评估和预测各类风险。这种动态的内部审计方式,可以及时发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或事态的未来发展趋势,向企业管理人員提供解决和防范问题的再次发生的合理建议,或者随时接受相关咨询,以帮助企业及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进而增加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中国审计史[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辜飞南,李若山,徐林倩丽.现代中国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3〕郑力.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4〕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Lawrence B. Sawyer, Mortimer A.Dittenhofer, James H.Scheiner.索耶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6〕燕淮明.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研究,2013,34(19):64-66.
〔7〕张友涛.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会计集中核算改革[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0(02):74-76.
〔8〕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Z].2014.
〔9〕王阳,张俊芝,邹蓉.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7,39(06).
〔10〕王霞,吴岚,李亦琴.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策略研究——以LD公司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5,37(10):61-63.
〔11〕李璧君: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0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