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罗原
摘要:钢琴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部分之一,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性,还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钢琴教育都与钢琴文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本文首先阐述了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选择,其次,分析了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得出结论:将钢琴文化与钢琴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必然能够共同推动钢琴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钢琴文化;钢琴教育;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6-0053-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6.038
随着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高雅艺术的需求程度也日益强烈,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备受大众关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钢琴热”现象。钢琴教育一直以来都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部分之一,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性,还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钢琴教育都与钢琴文化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本文就钢琴文化与钢琴教育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一、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选择
钢琴教育是一种以钢琴为媒介、以教育为目的来培养广大学员的艺术鉴赏力与审美能力,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钢琴文化因素进行“摒弃”与“吸收”。无论是何类形式的钢琴教育,均会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来具体而又详尽地总结钢琴文化。通常而言,钢琴教育主要是从钢琴作品的创作、钢琴教材的撰写等方面来予以凸显。
首先,钢琴教材的撰写。由于学习钢琴艺术的学员文化程度、年龄大小、钢琴掌握程度等方面均会有所差异,钢琴教师往往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工作,换而言之,就是需要钢琴教师系统化、科学化地整理钢琴文化。从目前来看,很多钢琴教育者都结合实际教学需要来撰写钢琴教材,以此来有效梳理钢琴文化形态。仅以钢琴练习教材为例,目前市面上就有《钢琴练习册》、《哈农练指法》、《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等书籍,且还有不同练习难度的钢琴曲集。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钢琴音乐教材,《高等音乐院校钢琴教学曲选》、《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中国钢琴曲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其次,钢琴作品的创作。纵观世界钢琴发展史,思想观念的转变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钢琴作品的创作。有相当数量的钢琴作曲家都在掌握了基本作曲技巧之后,就会在钢琴作品的音效、技法、题材等实现创新。例如,可通过现代无调性、十二音体系等一系列的音乐技法来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钢琴作品;也可有机结合传统和声与民族调性来让钢琴作品更加富有民族性与趣味性。再例如,对当今海内外盛行的钢琴曲目进行改编,适当地再加以一定的民族调性,这样一来,就能够让钢琴作品的延续性、创新性、文化性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每人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或多或少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乐感较佳的学习者在弹奏钢琴时往往会乐在其中,且弹奏出来的乐曲也富有感染性;而乐感较差的学习者在弹奏钢琴时则会手足无措,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过度紧张的情况。有鉴于此,钢琴教育者需要提高学习者对于钢琴文化的掌握程度,可定期組织学生去参加大型钢琴演奏活动、大型交响乐演奏活动以及钢琴文化讲座,争取让学习者多听多练,以此来增强其乐感。钢琴教育者还要进一步增强学习者对钢琴曲目的理解程度,从宏观角度、理性角度去理解音乐、分析音乐,尤其是在易出错的知识点和概念较为模糊的知识点时更要重点指导,同时还要留下详细而又全面的记录,这样一来,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可让学习者的的即兴伴奏能力得以增强。
二、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一)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传播
通常而言,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传播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分别是“文化的扩散”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指在人类发展体系中通过一代一代通过不断往后代传播的方式来传承文化,钢琴教育亦是如此,它绝对不会由于时代的变迁而放弃传承,也不会由于某个钢琴家的去世而停止传承。正好恰恰相反,自钢琴文化出现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钢琴教育者不断地将新的钢琴文化“动态”融入到原来的钢琴文化系统中,使之推陈出新、开拓发展。持之以恒的话,那么就会让钢琴教育成为钢琴文化传播的主要“推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增值性。钢琴学习者通过钢琴教育也可获得多方面、多学科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就会形成新的文化动力,这样一来,就会让钢琴文化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在给学生讲授《牧童短笛》钢琴曲时,就需要详细而又具体地讲述其文化背景。《牧童短笛》是中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于1934年创作出来的第一首中国钢琴作品,其声乐风格与欧美钢琴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机融合了中国民族风格与西方复调写法,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牧童短笛》再现了中国南方地区牧童在乡野里面边吹笛边放牧的田园景色,一股浓浓的“中国风”。待学生理解了钢琴曲的文化背景之后,学生就能够真正走入到《牧童短笛》的情景之中,感悟钢琴教育所带来的的美,必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切实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意境与钢琴演奏水平。
而“文化的扩散”是指在同一时期内由一个群体将文化“扩散”传递到另一个群体,这是有利于保存文化的创新性。众所周知,文化存在的基础就在于沟通与交流,否则的话,就很难被社会所关注与接受,那么自然就会让“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样最终消失。钢琴教育领域的“文化的扩散”主要是通过学术研讨会、钢琴交流演出、钢琴比赛等方式来实现,既能够扩大受众群体,又能够让钢琴文化更好地与钢琴教育融合在一起。
(二)钢琴教育对钢琴文化的创新
首先,通过钢琴教育活动能够将原本具有较为明显客观性质的钢琴文化转换为一种主体性质的文化,钢琴学习者会在潜移默化中将与钢琴文化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升华为文化认知,这样一来,就可有效激发起钢琴文化创新能力。其次,钢琴教育活动可将广大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主体文化转换成钢琴客体文化,当然这个过程往往具有长期性,通常是以钢琴音乐会、钢琴讲座、钢琴培训会、钢琴课堂情景等为载体来让钢琴学习者体验到钢琴文化的魅力,这对于钢琴文化的创新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