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双
初夏,大雨过后山中一片沁凉。汽车在大山中前行,从车窗望去,险峻的地势用层峦叠翠并不足以形容。山道狭窄,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隐约有水声进入耳朵,我不知道溪流离脚下有多远,车行驶在山腰之上,而山腰挂满了层云,山脚的溪流和远处的山头若隐若现。张开鼻翼轻轻一吸,胸腔当即被茶香灌满——在茶叶之乡,眼前这片广大的区域,除了原始次森林,小山坡上几乎全种满了茶树。打量眼前的景象,阳光从云缝中漏下使人感到亲切,而另一种更为庞大更为壮硕的情感在胸口不断膨胀,进而激荡起来。
屡过湘西,她的山水永远看不够。这里的山是古老的,水是古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更保有罕见的原生态。因为其古老而让人心生敬畏,又因为其古老诱使人们纷纷前来探个究竟。对世人而言,这片神奇的土地具有无穷的魅力。
乘车从古丈县城到默戎镇翁草村,有二三十里山路,虽然经过了提质改建,这条公路相比以前有了根本改善,司机还是开得小心翼翼。如果不是政府在这偏僻险要的地方修通公路,这里的人们可能依然还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是一个百分之百的苗寨。寨子分布在山坡之上,房子是传统的木质构造,新旧交替,错落有序。细雨迷蒙,寨前水田里新栽的秧苗正在蓬勃生长,田埂上触目所及是烂漫的野花,而更远处的山头全被绿油油的茶树所覆盖。古朴,清静,自然,这里有现代人最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在我的印象中,但凡美丽的地方多数都很贫穷,尤其是山区,它们是因为远离政治经济中心,未曾遭到现代手段的破坏而保有其美丽元素的。这可以说是幸运,也可以说是不幸。湘西偏远山区的贫穷也正在于此。如何既保持它的美丽不被破坏,又让它告别贫困,彻底富起来呢?在寨子里走一圈,看看山间地头的变化,听听村民们的说法,再仔细辨认他们脸上那真诚笃定的笑容,答案已是了然。
村支书石盛龙,脸色黝黑,有抬头纹。这个精明能干的男人并不善于言谈,但一听说我们来自常德,立即激动起来。古丈是常德市对口扶贫的援助县,1994年10月,常德向古丈派出第一支工作队,至今已是第八批。25年来,常德把古丈当作自己的“第10个县”,在扶贫援助上不遗余力,给钱、给人、给技术,县城里的标志性建筑几乎都是常德人民援建的:德润体育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常德街、人民医院住院楼、茶博物馆……具体到默戎镇翁草村,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翁草村作出茶旅结合脫贫攻坚决定之后,常德市给出了第一笔项目启动资金。
如今,整个翁草村三个寨子,成为了“白叶一号”茶业基地,拥有近600亩茶园,他们与浙江省安吉县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协议。村支书说,最初,寨子里只有几十亩茶园。这里的百姓种茶仅仅是为解决日常生活所需,作为大山的子民,他们没有足够的眼光,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的优势利用起来,对口扶贫的常德市委、市政府帮他们抓住了茶园产业化发展的机会。
石盛龙进过省城长沙,又去过首都北京,言语之中充满了骄傲。但他最骄傲的并不是这些,而是那些背井离乡,到南方大城市打工的年轻人慢慢地重新回到了寨子。年轻人一度纷纷选择远离故土,去大城市打工,留下老人与孩子看家,这几乎是所有贫困村寨的共同特点。村寨就像一个个行将离去的老人,毫无生气,也看不到希望。没有年轻人就没有活力,也没有创造力,更没办法彻底根治贫穷之病,扶贫工作也很难开展,富起来的只是少数人。
在翁草村,我看到那群年轻人,他们果敢,勤劳,英姿勃发,脸上透露着一股非要干出一番事业不可的决心。他们是恋家的,他们深爱着自己脚下这块土地。如果有一条脱贫致富的路,谁愿意背井离乡,长年忍受与家人的分离之苦?
翁草村的苗族文化保护得很好,原生态环境基本没有遭到破坏,2016年,翁草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对翁草村的村民而言,这无疑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发展原生态旅游的新的希望。
茶旅结合,与时俱进,积极主动与外界交流,推荐这里的田园生活,推荐独特瑰丽的民族文化,推荐大山里的优质茶叶,这是翁草村脱贫致富的大道通途。我相信,随着更多的人走进大山,这里的美景美食和美好生活,会被越来越广泛地接纳和喜爱。在古老的村寨中心,悬挂着一条醒目标语:“落实东西协作政策,携手共奔小康社会”。五星红旗在前方猎猎作响,它给了村民们信心,也给了村民们方向。
行走在村寨之中,耳边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村支书告诉我,今天寨子里有人纳亲。说话间一队人马从大路走来,穿过风雨桥朝寨子门口走去。为了不阻挡他们的去路,我侧身闪到另一条小路上。鞭炮声再次响起,喧声闹语之中我看到了古老村庄的过去,也看到了美丽苗寨的未来。不久后,新的生命将在这里降临,新的苗寨也会从湘西的大山中脱颖而出。
大美湘西,人间有情,贫穷终会远去,富饶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