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巴富
【摘要】针对农村落后地区而言,德育教育的开展对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与德行素养,为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工作当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文章对如何做好农村落后地区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落后地区;初中生;德育教育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201 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初中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和心理发育,正确认识农村落后地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将学生的德行培养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借助有效方法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地,促进农村落后地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以生命教育为前提
教育的目的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口中为:向人类传递生命的信息。对于德育教育而言,其起点就是人,其基点即生命教育。学校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对生命教育进行渗透,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其他人的生命,从而对其持有珍惜、尊重即热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同时增强生活信心、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完善人格、善待生命,并健康成长。
例如,积极倡导教师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对其所拥有的巨大潜能有正确的认知,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善于发现其优势与个性,加强其自信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因材施教,重视教学组织的灵活化、多样化以及个别化,采取学生更为适应的学习方式,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将内心困惑与家长、教师等进行分享和交流,以及时解除内心忧虑,以平等的交流使学生保持平和的心态,收获健康成长中的每一点小感动,构建丰富的精神生活,满足情感需要。
三、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敏感自尊,情绪变化较大,且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农村落后地区受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长期存在着德育教育缺失的情况。初中时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修养培育的重要时期,农村落后地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作为基础。德育教育工作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也无法通过单纯的说教去要求甚至强迫学生做出改变,而是需要借助环境、氛围、周邊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渗透,从而由内而外促进德育意识和思想的形成。因此,针对农村落后地区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需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通过言传与身教,由环境影响人,由环境约束人,由环境改变人,逐渐促进初中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渗透。
例如,学校可以在校内张贴德育教育标语,将一些日常行为规范和德行纠正的规范和要求进行展示;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站、校报、板报、班级群等渠道,将一些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如关爱他人、尊重与友爱、文明礼貌、实现自我价值等主题,借助视频、图片、故事、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呈现,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注重个人的言行举止,通过反复地渗透和提醒强化德育教育的效果;另外,学校还应定期开展德育教育结果与收获的展示与分享活动,通过在校内和班级内张贴德育教育的各项活动的照片、视频、文章等内容,宣传德育教育开展的效果,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借助环境和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关注德育教育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德育主题活动当中,在不断地影响与渗透之下,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注重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原则
农村落后地区的德育教育,应当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以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内涵作为教育行动的指导,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地,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国的农村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
一方面,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和师资水平有限,学校大部分的资源都要应用于学科教学当中,学校忙于应付提升教学水平和硬件建设,忽略了德育教育的开展,或只是以说教、会议等形式开展德育教育,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感染。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虽然重视德育教育的推行,却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相应的行动去促成结果的落地,在德育教育的内容、方法、目标等方面缺乏规划,最终只能是空喊口号。
基于此,农村落后地区的德育教育应当本着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借助切实可行的计划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立足于当下,返璞归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农村中学的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加强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品质的塑造,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落地。
例如,农村中学的德育教育可以与国学相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国学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和素材,如果可以合理地加以利用,会起到非常有效的效果。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诵读优秀的国学经典,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与行为准则,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2]。又如,教师可以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深刻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德育知识,如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提炼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德育内容,如《纪念白求恩》中所表现的白求恩医生为追求无产阶级事业贡献一生的精神;《邓稼先》中“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在核武器和原子武器的研发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永久的生命》中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悟等。借助优秀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对初中生德行素养的培育。
五、以丰富的活动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地
农村落后地区由于受到教育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德育教育的开展一直比较滞后,且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也比较单一。这些情况限制了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造成了德育教育工作只能靠说教和灌输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如果能够利用有限的条件,将德育教育融入初中丰富的实践活动当中,既能加深实践活动的深刻意义,又能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道德品质及高尚的人格精神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渗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现良好的效果。
例如,学校可以借助时下最为热门的垃圾分类话题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在校园内普及和宣传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在生活中帮助他人和家长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为维护校园和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又如,学校可以借助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在校园内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根据各个节日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趣味的猜灯谜、包粽子、写春联、滚汤圆等活动,同时请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各个节日的特色积极献计献策,举行丰富的节庆活动,如诗歌朗诵、舞蹈表演、绘画比赛、作文竞赛、节庆歌曲表演等活动,借助这些传统节日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节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丰富的节日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借助各类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加入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风俗的队伍当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六、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农村地区的很多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爱的缺失导致这些学生内心更加敏感,更加渴望得到关心与爱护。教师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责任人,其对学生的帮助、引导与关爱直接影响学生德行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而言,师生关系对学生身心發育的影响更为深刻。近年来,我们经常在社会新闻中看到关于校园暴力、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悲剧等案例的发生。这些事件说明了德育教育的开展对学生价值理念、生活观念、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重要引导价值。教师作为教育的践行者,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农村落后地区而言,由于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落后地区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求教师应首先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用自身的师风师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举止文明,语言得体,以良好的形象和正确行为感染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以严格的道德和职业标准要求自己,影响学生,实现以己度人、教书育人的目的;恪守爱岗敬业的优秀职业品质,以榜样的力量强化个人品格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强硬的教学手段,从自身做起,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营造和谐、开放、团结的教学氛围,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及情绪状况,关心与爱护学生的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顺利度过青春期,建立正向积极的价值理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七、结语
农村落后地区初中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打造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规划,借助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强化教师的影响与示范作用,从而从多方面共同提升农村地区初中生的素养与德行,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地。
【参考文献】
[1]田国艳.浅谈传统文化与农村初中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9 (12):178.
[2]张景荣.谈当前初中德育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