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琴
【摘要】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促进小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文章针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其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且有助于小学生坚强勇敢意志力的形成。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指导,保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价值
1.有助于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促进积极、乐观心态的形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心智,对事物通常缺乏准确的判断,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些因素所影响,出现一些负面的情绪。而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十分迫切,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给小学生安排各种补习班,极大地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很好地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小学生通常都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再加上教师的心理疏导,很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有助于小学生坚强勇敢意志力的形成
體育运动不仅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需要凭借自身坚强勇敢的意志力完成体育运动…。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除了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外,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强应对挑战的意志力。并且,当小学生完成挑战后,那种成功的喜悦感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未来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会更加勇敢地应对。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
1.促进小学生肢体功能正常地发展
小脑是控制人体动作的重要器官,小脑发育正常是确保小学生正常完成体育动作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来说,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其躯体能够顺利完成正常动作,并且手指可以完成一些比较精细化的操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将促进小学生肢体功能正常发展作为一项主要教学目标,从而确保小学生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
2.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当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其通常对周围的事物存在抵触心理,这时若想和小学生交流或者让其接受新的事物都存在较大的难度。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一些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了小学生的认知。简单来说就是,与陌生人相比,小学生更容易相信亲近的人讲的话。如果小学生比较讨厌一个人,那么当其说话时,小学生通常会选择回避,或者持怀疑的态度。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正常发展作为一项主要教学目标,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策略
1.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3]。这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小学体育教材,从中发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了解,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兴趣喜好和个性化特点,以此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满足小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针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孤僻或者存在怪异行为的小学生,教师应该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体育活动中,让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强化学生集体意识的同时,对其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像足球运动、篮球运动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对于一些做事拖拉、经常犹豫不决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其开展快速决断类体育游戏,像羽毛球、乒乓球等;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缺乏胆量的小学生,教师则应该为其提供一个体育运动表演的机会,像体操表演、武术表演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管针对的是哪一类小学生,都不可以急功近利,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体育运动的难度,在持续激发小学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避免影响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采用灵活的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运用灵活的方法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为小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增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避免小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讲有关立定跳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时,可以将《森林里的清晨》作为背景音乐在课堂上播放。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听觉系统,而且可以营造—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在清晨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从睡梦中醒来,为新一天的到来欢快地跳来跳去。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模仿一下自己比较喜欢的小动物是如何跳跃的。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传授小学生体育运动知识和技巧,不仅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而且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若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威严的教师形象,积极与小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4]。
平等的关系,也就是教师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强制要求小学生怎样做,或者直接指出小学生的错误,并要求其立即改正。教师应该学会倾听,认真、耐心地听完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并尊重小学生的想法,同时正确看待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存在的不足,并深入挖掘小学生的长处。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每一名小学生所享有的权利是相同的。
和谐的关系,则是指教师应该深入到小学生群体中去,与小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起朋友的关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讲授给小学生,而且需要耐心地解答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疑惑,对其正确“三观”的形成进行引导。小学生只有喜欢上教师,才会愿意与其亲近,并对其产生信赖感。据调查,如果小学生十分喜欢任课教师,其通常也会非常愿意上该教师的课,并且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另外,当小学生与体育教师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4.整合愛国主义教育和体育教学
将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在激发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促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逐渐树立起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认真学习的信念。在爱国主义思想的长时间熏陶下,小学生很容易形成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6]。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在讲有关跨栏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小学生播放刘翔夺得金牌的视频,当亚洲飞人刘翔迈向终点线的瞬间,赛场上和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都开始欢呼雀跃。这一视频的播放,可以极大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感受,促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另外,小学体育教师在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教学内容是否适合与爱国主义教育整合,绝不可以生搬硬套地进行整合,否则不但会影响小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小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认真学习的信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现如今,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价值,并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在具体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体育教育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在激发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鑫.谈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滋养学生的健康心理[J].才智,2020( 17):188.
[2]陈红.小学体育心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 05):179.
[3]苏清良.学生品格的培养与体育教学的关系[J].当代家庭教育,2020( 11):10.
[4]李树宏,朱凤秋,李瑞.如何从心理角度优化小学体育教学[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 03):129.
[5]沈阳.基于学生心理发展特征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 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