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霞
[摘要] 目的 通过IMB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的护理干预,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将该院确诊的2019年1—12月住院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采用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在常规流程护理中融合IMB模型护理。比较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随访时间出院日、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结果 出院日、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实验组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在常规流程护理中融合IMB模型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基于IMB模型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9(b)-0009-03
Influence of IMB-based Nursing Care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JI Hai-xia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226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through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IMB model (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The hospitalized diabetic retinopathy patients diagnos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each of 6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nursing procedur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orporated IMB model nursing into routine nursing procedures. Compare treatment compliance,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 quality of life of diabetic patients, follow-up time of discharge day, one week, half month,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diabetes self-efficacy scale, quality of life of diabetic patien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discharge day, one week, half month, 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P<0.05). Conclusion The integration of IMB model care in routin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can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self-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Nursing based on IMB model;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Treatment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近年來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加,而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临床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近年来我国基于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报道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率为16.0%~43.1%。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上海淞南社区糖尿病居民中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率为23.57%,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视网膜病患病率为18.20%,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早期预防主要是控制血糖和血压,延缓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该研究将确诊的2019年1—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病区住院的1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基于IMB模型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病区住院的1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根据2002年由国际眼科大会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分级标准及糖尿病黄斑水肿分级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的患者;②会使用微信和手机的患者;③无智力障碍及认知障碍,可自行填写问卷或回答问卷问题;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该研究。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合并心、脑系统疾病;②病情危重者;③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④非自愿参加该研究。
随机选取该院住院的病情稳定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接受常规护理和回访,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IMB模型干预。根据问卷设计原则,多数学者认为对问卷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时,研究样本量最好为问卷条目总数的5~10倍,最后确定样本量为130例,每组65例。
实验组年龄21~76岁,平均(45.22±2.27)岁,男∶女=30∶35。对照组年龄21~75岁,平均(45.78±2.21)岁,男∶女=31∶34。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出院后1周、半月、1个月及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基于IMB模型护理及时纠正其不正确的行为,具体内容如下。
①I阶段干预:从基础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等方面入手,调查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充分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康复护理方案。
②M阶段干预:通过激励性访谈的形式,了解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问题,与潜意识阶段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意向阶段,正确引导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正确认识疾病的危害性和控制血糖的重要性,纠正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治疗方案;最后,维持阶段,在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家庭的帮助下,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遵医嘱建立健康行为。
③B阶段干预:采用合理的治疗和健康行为方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进行正确的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进行科学的家庭自我管理指导,帮助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主动完成自我健康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随访时间出院日、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
1.4 评价标准
①治疗依从性量表:量表包括8个维度,共28项,总分是28~140分,得分越高说明依从性越好。该量表总体Cronbach's α为0.879,重测信度为0.891。
②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DSES):包括6个维度,共26个项目,总分为26~130分,分值越高越好。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重测信度为0.85。
③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量表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和精神功能、社会关系、治疗4个领域,包括28个条目,其中有3个反向计分条目,采用五级Likert量表评分方法。得分越高,所代表功能损害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量表总体Cronbachs a系数为0.91。生理领域为0.90,心理领域为0.74,社会领域为0.75,治疗领域为0.57。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出院日、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实验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DSES)评分比较
出院日、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实验组自我效能量表(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比较
出院日、1周、半个月、1个月、3个月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发病率高,科室每年有约35%以上的患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且数值在不断增大[2-3]。糖尿病視网膜病的发生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但是血糖、血压的控制,患者良好的自我效能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的进程。临床上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已经开展,如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笔的使用方法、糖尿病的自我监测、血糖仪的使用方法、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心理护理等),邓冬梅等[4]和张映爽[5]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建立患者档案、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糖监测、护眼干预),均在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社会认知理论清楚地表明,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完成或抵抗某些困难,而信息-动机-行为理论(IMB)模型是一种能够预测预防性健康的行为,通过改变其不良行为来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从而实现信息-动机-行为预防的有机结合[6-7]。IMB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可以作为理论指导,从科学的角度充分展示健康行为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较差,生活质量较低。以往的干预措施大多侧重于健康知识教育,缺乏较强的理论基础,干预措施复杂,患者受到监督,缺乏主动性,容易忽视患者的心理状态[8]。IMB模型可以弥补传统健康教育忽视情感因素造成的干预效果不佳,患者感觉更亲切,更愿意接受护理干预,并按要求改变行为。IMB模式健康指导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促进患者康复,全面提高患者的情绪管理得分。IMB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可以作为理论指导,从科学的角度充分展示健康行为的培育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更科学合理地促进患者的康复,为预后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治疗依从性、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在常规流程护理中融合了基于IMB模型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蔺晓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及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2] 周卫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4-225.
[3] 魏霞,叶思勇,张晓越.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1):68-70.
[4] 邓冬梅,钟秀卿,赵雅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74-75.
[5] 张映爽.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870-2871.
[6] 梁丽芬,曾乃仁.护理专案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围术期病人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34):4283-4285.
[7] 官益群.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1):79-80.
[8] 曾乃仁.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填充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12):1342-1344.
(收稿日期: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