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辽宁 新民 110300)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突发性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急性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目前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突发性脑出血的原因较多,但其发病机制大致为患者的血压出现骤然升高致患者大脑微血管破裂,并引起突发性脑出血疾病。该疾病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等,对中老年人的生活、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患者发病后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方法缓解病情[1-2]。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急诊救治方法与救治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6例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确诊为突发性脑出血,年龄>45岁,临床资料完整。并将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常规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为48岁,年龄最大为75岁,平均年龄为(62.80±3.90)岁;发病原因:情绪失常、过度劳累、排便过于用力、无明显诱因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7、11、6、9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为49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平均年龄为(63.30±4.10)岁;发病原因:情绪失常、过度劳累、排便过于用力、无明显诱因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6、10、7、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急诊救治方法,患者入院后开展CT检查,确定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为患者开展常规降颅压治疗,而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对应的心脑血管疾病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等,在急诊救治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1.2.2 研究组 患者接受急诊内科的临床救治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急救阶段,分别如下:
1.2.2.1 院前急救 ①急救人员未到达现场时,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给予指导,并大致评估患者的病情。②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脉搏、呼吸、血液等生命体征信息进行监测,立即对患者的昏迷程度进行判断,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确定患者有无脑血管意外情况,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有效区分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病情,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3-4]。③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以及出现重度昏迷的患者,立即送往医院,并在路上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救治措施,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稳定患者病情,争取急救时间。④为患者松开衣物,给予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痰液等,必要时为患者进行人工吸痰处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预防患者出现窒息情况。为患者调整体位,将其头部适当抬高。⑤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关注患者的颅内压情况,针对患者情况给予患者甘露醇注射治疗,以及给予患者合适的急救药物,缓解患者病情,注意给予患者利尿处理。⑥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既往史情况以及基本资料。⑦提前与院内急救人员联系,将患者情况告知院内急救相关人员,准备好急救室、急救用品以及急救准备等[5-6]。
1.2.2.2 院内急救 入院后立即将患者送去治疗室,为患者进行降颅压处理,给予补液,进行基础急救后,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送至CT扫描室,进行详细的颅脑CT扫描,了解患者的病情症状,明确患者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确定患者的病理位置,结合患者既往史、生命体征信息、症状表现等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而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呼吸不畅的患者则实施切开气管,给予呼吸支持。给予存在消化性溃疡症状的患者止血药物治疗;给予心肌梗死、心绞痛的患者亚硝酸戊酯、硝酸甘油治疗以及配合吸氧处理控制病情。最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确认患者的治疗方案[7-8]。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通过SPSS21.0软件开展。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用[n(%)]、均数±标准差(±s)表示,且分别进行χ2检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s)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效果的比较[n(%)]
突发性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疾病的15.00%左右,发病较为突然,病情发展较快,且病情较为严重,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对其的治疗效果不显著或预后效果不佳,容易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等,增加了患者的家庭负担、经济压力等。目前突发性脑出血的针对性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尚未确定,对患者影响较大的是患者发病后的急救时间、急救方法以及急救效果,有效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发展,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合适且有效,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其中需要关注临床急诊救治的注意事项,在送患者就医前,应叮嘱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通过电话等途径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防护措施,避免移动患者而影响患者的病情。在患者救治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暖护理,松开患者的衣物时需要注意尺度,确保患者可呼吸顺畅便可。患者的昏迷情况与意识障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患者的脑组织受伤程度,因此临床急诊救治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准确判断患者昏迷程度的技能,以大致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利于临床急诊救治人员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治,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而患者瞳孔情况、呼吸情况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脑出血程度,因此在基础检查中需要注意患者的瞳孔变化与呼吸变化情况。患者的治疗环境与等候治疗环境均需要保持安静,注意病房的舒适度与安静度等,调节病房的温度与湿度[9-10]。头颅CT是了解患者病情的关键,其可确定患者的病情、病理位置以及患者的出血量等重要情况,因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便开展头颅CT检查,提高患者的治疗准确性,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准确的治疗。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用药均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症状选择合适的、有效的药物,同时要求临床急诊救治人员熟悉患者病情症状与评估标准等,提高诊断速度,让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缩短救治时间。
从研究结果数据上可知,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对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临床急诊内科的救治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急诊救治的效率与效果,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有效促进患者良好痊愈,降低疾病对患者健康、生活、工作等的影响,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突发性脑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能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急诊救治,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