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
胆囊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胆外科类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会持续性地压迫胆囊壁致使胆囊功能发生异常,导致胆汁在胆囊内滞留,继而出现胆囊炎[1]。中老年人是此类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而且常以并发的形式出现。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可能会出现体温骤然升高,甚至会出现感染性休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传统开腹手术的外科治疗方法出血量较多,且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也较长[2]。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效果和对并发症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为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0例、2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9岁,平均(49.5±6.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患者分别为11例、19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69岁,平均(50.0±6.3)岁。两组一般资料经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在术前均接受抗炎、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仰卧位,将右季肋区垫高,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局部麻醉,作一长度约为12 cm的切口于右肋缘下腹的直肌区域,将腹壁、腹膜等组织逐层切开,用相关脏器游离,将胆囊三角充分显露出来,进而将其切除,如果胆囊床未发生渗血或是周围炎症不严重,则不需要放置引流管,术闭。
1.2.2 研究组 采用小切口的胆囊切除术,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仰卧位,将右季肋区垫高,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局部麻醉,作一长度约为5 cm的切口于右肋缘下腹的直肌区域,对腹壁组织进行分离,显露腹腔,向上方牵拉肝叶,向下方牵拉结肠肝曲与十二指肠球部,在冷光源下,对胆囊三角与中、上段胆总管进行充分显露,但注意避免游离过多。若结石体积较大,则需先抽取部分胆汁或取出结石,结扎胆囊动脉,距胆总管约0.5 cm处离断胆囊管,对胆囊残端进行双层结扎,拉紧远端,顺势向外牵拉,采用顺逆结合的方法将胆囊切除。如果胆囊床未发生渗血或是周围炎症不严重,则无需放置引流管,常规关腹即可。在手术完成之后,若患者无腹胀情况,可饮水,待正常排气后可进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后,可正常的饮食,但需嘱患者忌辛辣、刺激食物,并禁酒、戒烟。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②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胆汁渗漏、肠梗阻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包括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仅肠梗阻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其中切口感染2例、胆汁渗漏2例、出血1例、肠梗阻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44)。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胆囊结石通常是以并发的形式出现,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5]。一般来说,胆囊结石的发生原因有很多,伴随病程的不断发展,患者的病情会逐渐恶化,感染症状及手术难度均会增加,甚至会有癌变的风险[6]。手术治疗是临床常见的治疗该疾病的方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需更多地显露腹腔,以便于术者操作,但却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较为明显,加之切口较大,故恢复速度往往较慢[7]。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理念也在改变,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出血量少等优点[8-10]。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这是因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小,能减轻手术对患者腹腔组织的损伤,在冷光源下探查操作,确保在较小的切口下提供最佳的视野;但是该种手术方式显露的术野比较有限,会使手术操作难度增加;在术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不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比较适用于老年患者,特别的是同时伴有心肺疾病患者。
胆囊结石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11]。通过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能够将疾病迅速确诊。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中,保守疗法往往难以起到根治的效果,仅能在短期对症状进行控制,若是患者受到饮食刺激、劳累等因素的影像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所以经手术切除胆囊是该疾病最佳的治疗方法。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对患者的腹腔正常组织所造成的影响较小、视野开阔等特点,其可将患者的胆囊结构清晰显示出来,有助于术者探查病灶更加仔细,提升了胆囊分离准确性,且患者在术后的恢复时间较短、痛苦较小,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短。但在操作腹腔镜时,要求操作器械精细化,对于器械设备、术者的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初学者需要大量的腹腔镜器械练习。在临床上,小切口手术属于是一种以传统开腹手术为基础的治疗方式,该种手术的操作核心理念是微创,但仍属于开腹操作,结合腹腔镜的光源和器械,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地显露胆囊三角,操作方便,最重要的是术野可以随时处于直视下,不易出现误判,利于术者掌握各种微创操作要领,且小切口可以更好的保护腹壁肌肉,减少腹腔显露面积,同时也能帮助患者降低术后疼痛,减少感染的机会,对帮助患者加快愈合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来说,该手术方式成本低、安全性高。但这一手术方式在术中难以对患者的整个腹腔进行探查,极易漏诊非胆囊性疾病,因此在术前进行影像学诊断可大大弥补这一缺点,如借助超声、CT、MRCP等影像学诊断方式,可将患者的胆总管结石显示出来,并显示胆囊形态、位置,有无水肿、粘连等情况,进而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1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切口小,能够帮助患者减少腹腔脏器的显露;在手术期间,针对于胆囊床渗血的患者,可使用电刀止血,对帮助患者将出血风险降低。在临床上,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手术期间应重视冷光源术中照明和术野,有助于术者在直视下操作,胆道损伤及大出血的风险极低,但在必要的情况下应果断将切口延长,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②针对严重肥胖的患者,不宜采用该术式治疗;对于术前疑似胆囊癌的患者来说,不可采用该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帮助胆囊结治石患者提升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