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栋,王绥能,谢 权,梁贤文,刘 兵,王定茂,徐瑜杰,彭 勃
(海口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海南 海口,570208)
在我国,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肿瘤中均居第5位[1];其中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的60%,而且近十年发病年龄趋于老龄化[2]。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直肠癌推荐采用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3]。老年直肠癌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营养状态较差,对于手术创伤的耐受性下降,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危险[4]。术中处理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eft colonic artery,LCA)仍存在争议[5-6]。现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0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行保留LCA与不保留LC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与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1例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2例;腹膜返折以上(包括腹膜返折)29例,腹膜返折以下72例。根据是否保留LCA分为保留LCA组(n=51)与IMA高位结扎组(n=5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纳入标准 (1)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直肠癌;(2)≥65岁;(3)行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4)无腹部手术史;(5)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气腹;(2)合并肠梗阻或急诊手术;(3)合并其他恶性疾病;(4)病例资料不全;(5)远切缘或环周切缘阳性(肿瘤距切缘1 mm内报切缘阳性[3])。
1.4 手术方法 101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均行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按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施术,即直肠应在被其深筋膜完整包绕的状态下切除[7]。均常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包括肠旁淋巴结、中间淋巴结与主淋巴结[8]。根据术中是否保留LCA分为:(1)保留LCA组:于腹主动脉前打开后腹膜,沿Toldt间隙分离至IMA,显露并保护腹下神经,清除IMA周围淋巴结,裸化LCA并清扫其周围淋巴结,保留LCA后结扎离断IMA;继续游离系膜至十二指肠下缘,结扎并切断肠系膜下静脉。(2)IMA高位结扎组:靠近腹主动脉并确认保留左腰内神经后行IMA高位结扎,并进行主淋巴结清扫。常规松解结肠脾曲,近端肠管切除范围距肿瘤≥10 cm;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上,远切缘≥3 cm;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远切缘≥2 cm。镜下或开腹吻合后检查吻合口情况:需保证近端肠管自然下垂吻合口呈无张力状态且血运良好;常规进行肛门充气,确定吻合良好。关腹前骶前常规放置双套管引流。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中情况、术后3个月内相关状况。(1)术中情况:手术方式(包括直肠前切除术、直肠腹会阴联合切除及Hartmann术)、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2)术后指标:术后病理(淋巴结检出数量)、术后是否转重症监护病房、首次排气时间及吻合口漏、尿潴留等并发症情况,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评估。吻合口漏的诊断依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等证实,由盆腔引流管或切口引出粪水样液体;或经肛门指检、直肠造影、肠镜检查等证实;同时合并发热、腹膜炎、血象升高、C反应蛋白上升等临床感染表现。术后尿潴留的诊断标准:术后5~7 d行膀胱功能锻炼12 h以上拔取尿管,出现排尿困难,满足以下其中两种情况:①持续下腹部胀痛,自觉膀胱充盈;②体格检查:下腹部膨隆,耻骨联合上方有压痛。(3)超声检查:尿潴留(膀胱剩余尿量≥500 mL)[9]。对于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的评估,我们采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Wexner评分表;通过患者对固体粪便、稀便(液体粪水或粘液)、气体等失禁的发生频率、生活习惯改变、使用失禁垫频率的评估而计分,评分越高提示控便能力越差[10]。Wexner评分≥9分时,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社区活动受限[11],因此设置评分≥9分为阳性组。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保留LCA组手术时间长于IMA高位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保留LCA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多于IMA高位结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术后转监护病房例数、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剔除了行造口(包括永久或预防性造口14例)的患者后,最终入选87例,其中保留LCA组46例,IMA高位结扎组41例。保留LCA组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IMA高位结扎组(P=0.033),术后排气时间早于IMA高位结扎组(P=0.028),两组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评估(Wexner评分≥9分患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表4 剔除造口病例后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目前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常规推荐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中是否保留LCA在国内外相关指南(如日本大肠癌临床病理处理规范、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等)中均未明确强调。有学者对国内外乙状结肠癌及直肠癌术中是否保留LCA的研究资料进行了荟萃分析,认为保留LCA可能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12]。但目前国内外对于保留LCA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预后等方面的影响尚存有争议。
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证实,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肠道功能恢复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13]。老年直肠癌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开腹手术容易导致卧床时间长、切口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近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术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已被应用于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14]。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保留LCA除手术时间长于IMA高位结扎组外(考虑与单独游离裸化LCA、游离脾曲有关),手术出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未增加。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可导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放化疗等辅助治疗延迟等,同时发生吻合口漏的结直肠癌患者还具有较差的肿瘤学预后[15]。动物实验表明,血供减少后容易发生吻合口漏[16]。高位结扎IMA后乙状结肠的血供完全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导致吻合口近端肠管血供明显减少;随之横结肠与保留的降结肠边缘动脉弓的完整性、通畅性、灌注性是决定肠管存活的关键;横结肠与降结肠的边缘动脉弓在脾曲的吻合点称为Griffiths关键点。研究表明[17],Griffiths关键点吻合缺如的情况在人群中达43%。对于吻合缺如的患者,如果术中高位结扎IMA,可导致乙状结肠与吻合口缺血坏死,出现吻合口漏甚至肠缺血坏死。本文也提示,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保留LCA,吻合口漏发生率较高位结扎IMA组明显下降,考虑与改善吻合口近端肠管血供有关。此外,建议常规松解结肠脾曲,以保证无张力吻合。吻合口漏的发生除血运、吻合口张力因素外,还与肿瘤的位置过低、局部分期晚、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等因素相关[18-20],如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则建议进行回肠预防性造口。
IMA根部区域淋巴结(253组)是直肠癌淋巴引流的第3站,也是直肠癌淋巴转移的主要途径,此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相关,是否转移是判断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标准之一[21-22]。与多数研究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保留LCA组术后病理检查中淋巴结检出总数明显高于高位结扎组,其原因估计与保留LCA组术中单独裸化分离左结肠血管,较高位结扎IMA组较多清扫了左结肠淋巴结(232)相关,但其淋巴结检出率的提高是否影响对预后的判断,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总之,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腹腔镜下保留LCA的直肠癌根治术并未增加术中出血等手术风险,可获得较高位结扎IMA更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并可减少吻合口漏的发生,术后排气时间提前,加速了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