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皓晨 谭丽萍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互联网+党建”的主旋律就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促进党员教育管理服务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我国高校教育系统一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立德树人这一中心,加强高校党政建设,夯实党建基础,强化思政实效。高校作为新时代培育新人才的重要环境,理应积极探索并使用先进的集信息化、管理化于一体的高校党建学习系统。建设“互联网+”党建学习平台是符合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改革是顺应新时代的必由之路;同时是高校党建发展的强劲推动。如何将互联网与高校党建学习机制有机融合促进信息化和服务化协同推进,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高校党建平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学院、辅导员、学生等多环节多领域多部门的协调配合。现如今,很多高校党建学习平台推进迟缓,党建工作的平台设计和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在党的管理机制和学习机制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党的建设机制,缺一不可。高校对于党建党建学习平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相较于科研教学等工作重视程度尚且不够[1]。
在高校党建学习方式转型的背景条件下,高校党建学习平台处于起步阶段,党建学习群体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有效性,对于创新党建学习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平台的功能单一,党建思想贯彻不够彻底,服务功能不能充分体现。虽然在各高校开通了党员网上管理系统,但党员平台党建教育、组织党建活动、党员平台学习统计分析等功能都尚未实现并且有待开发。目前高校党建平台,主要依托于微信公众号、党建工作QQ群、红色教育专栏网页等有限平台,并未开发出具有时效性、多功能、深结构的网络党建信息学习管理平台,没有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灵活便利等特性给师生带来更好更优良的用户体验。
现阶段很多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身兼数职,他们本身还有关于教学、科研及领导的专业工作。其普遍党性思维高,政治意识强,但网络信息技术是他们参与平台搭建工作的重要短板。因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对新媒体了解与应用有限、对网络平台特性驾驭能力不足、对网络信息认知的敏感度不高皆成为高校党建平台搭建的阻碍。高校应针对党务干部的网络平台搭建技能进行培训学习,满足实际的专项实际工作的需要。
现存党建学习平台,在各高校覆盖面较小,影响力较为薄弱,高校基层党建依旧以传统党建模式推行,上党课、观看爱国影片、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线下党建活动得不到创新,弊端明显,导致党建形式单一、知识记忆不深刻、玩乐心重敬畏心轻等严重问题。
建立差异化学习平台,分类式学习管理,将党建学习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学生学习与考核并驾齐驱,差异分析学生学习进度,差异对待党员与非党员的学习内容,合理配置党建学习资源,促进线上线下并行,使高校基层党建良序发展,高校党政风气步上新台阶。
各党建学习平台对高校特殊群体几乎没有推出针对性功能,使得高校各层党支部和团支部难以明确了解班级乃至个人的基层党建完成程度。建立差异化学习平台,可以直观了解校园党建学习完成程度,督促党风党建学习,在平台上直接考核学习内容,提升校园党建积极性。当代大学校园互联网普及,党建形式应顺应党中央指示与时代形势进行创新。分类化学习探索,建立师生党建联动平台,有利于提高校园党风建设、考核爱国爱党的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合格的爱国党员、评选优秀上进的教师党员,有利于党的春风顺利地吹进高校的每一个角落,惠及所有师生。
在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互联网+高校党建”顺应习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将互联网与党建学习机制有机融合,为师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等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身份师生的爱党需求,将广大群众、团员与党员紧密联系在一起。
“互联网+高校党建”差异化学习平台不仅提高了党建内容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增强了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一方面,通过差异化学习平台,将党员与非党员、教师与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党建知识的灌输与学习,提升非党员思想意识觉悟,积极培育非党员分子,线上考察与交流。另一方面,从师生党员的视角来说,差异化学习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对于党建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教育,使得受教育者根据自身不足,更加系统全面地提高对党的认识以及对党建知识的积累,促进党的思想政治扎根于群众,有效提高党建工作效能,推进基层党建在大学校园开花结果。
建设高校互联网党建APP平台。教师以省份、学校、学院进行分类。学生以省份、学校、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分类。平台差异化推送党建学习知识,区分党员与非党员、教师与学生的党建学习内容,在后台记录每次党建学习时间[2]。将党员与非党员、教师与学生进行分类,针对性进行党建知识的灌输与学习,提升非党员思想意识觉悟,加强党员的思想意识教育。挖掘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好青年。
定期或自愿地对当期时间段党建学习进行考核,后台随机性抽题测试,确保每张试卷难度均等,计时答题防切换防作弊,保障考试公平性。
在后台记录每次考试成绩。运用综合成绩生成平台周期生成成绩表,直观体现学生与教师对党建知识的掌握程度,可成为教师学生评奖评优考核依据。学校学院领导通过后台审核线上学习成绩,增加评奖评优考核依据。后台辅导员直观查看学生党建学习情况,并依照平日学生情况,进行积极分子、推举预备党员、评选优秀党员等评比。通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抓好基层党组织管理好基层党员,吸收培养潜在积极分子,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真正意义上实现党建目标。
架设新闻资讯板块,有助于增长学生与教师的阅历及知识储备,更好地推进校园党风建设。平台每日要定时推送国内实事、国际要闻、党政摘要和政务文章等最新资讯。加强党员党建知识的学习,提升非党员的思想意识觉悟。设立新闻评论专栏,邀请著名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对社会新闻热点、国际政治局势、国家政策动向进行权威的分析解读[3]。使学生增长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阅历。要让学生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情与党情,做一名以富强国家为己任的新时代大学生[4]。高校党建平台与时俱进的特性,有效保障了高校党建学习无死角的贯彻落实,能够展现师生爱党爱国、跟党走的决心与斗志。
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高校党建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开辟高校党建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助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校园党建平台文化建设,首先要差异化进行教师团体党建文化建设与学生团体党建文化建设,再将线上构想活动回归到线下行动,例如,教师团体党建文化建设,应重视文体活动的发展,线上征集志愿,组织教师团队假期红色旅游等文旅活动,在游山玩水中培养教师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提升教师对党组织忠诚度,实现教师队伍的实质性优化;教师要将旅行感受以日志形式上传平台,供学生阅览学习,以满足高校党建内涵式发展新局面的战略要求。针对学生团体党建文化建设,则应该在开展文体活动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团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参加公益事业、志愿者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我价值的认知,在毕业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