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背景下高职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0-11-23 23:50王蕊张倩封晶晶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4期
关键词:产教铁路育人

文/王蕊 张倩 封晶晶

在“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指导下,中国铁路的国际化发展迈向新的台阶。随着高铁、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旅游专列、京广深港高铁等相继投入运营,铁路行业工作人员的英语专业能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一、高职院校培养铁路行业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铁路高职院校学生如果能顺应铁路行业的发展,在夯实专业知识和提升服务技能的基础上,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转变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职业英语沟通能力,将会更有效地增加就业竞争力。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多数铁路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应用能力、人文社会知识的培养,为铁路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行业人员。但随着中国高铁经济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急需大批既具备铁路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又会使用英语流利交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如果行业人才的外语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将加剧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铁路行业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作为铁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铁路高职院校应抓住契机,迎接挑战,重视学生职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行业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铁路行业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内涵

铁路行业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是指适应铁路行业人才发展需要,既具备扎实的铁路专业知识及技能,又具备良好的行业英语沟通交流能力,能为铁路国际化发展提供语言保障的行业优秀人员。这种“复合”并不是简单的专业叠加,而是铁路专业与英语的有效融合,即培养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的人才。

三、铁路职业院校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具体路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技并修,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1]。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品德优、技能强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立德”是根本,职业院校的一切工作要围绕这个中心开展。要改革思政教育的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的责任,还要将其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要充分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杜绝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立德树人”认识不清、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把握育人的正确方向,全面规范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

现阶段,铁路行业企业对高技能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存在缺口,而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为了解决这一人才供需矛盾,高职院校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行业需要和岗位要求,企业是检验者。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切实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机制的建立。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发展的需要,共同参与设立行业英语人才培养规划指导机构,充分考虑学生英语学习实际,研讨行业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的工作内容[3]。只有通过产教融合制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的矛盾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更具成效。

(三)深化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施行模块化教学,注重理实融合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案已经难以适应铁路行业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以行业+英语的跨学科融合式教学体系建设为创新点,遵循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规律,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充分的社会调研和广泛听取铁路行业企业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建立与不同专业对应的、以“跨学科专业知识+语言技能+实践环节”为框架的多模块课程体系,突出英语技能培养的专业应对性。

基于铁路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职业品质课程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作为合格的“职业人”“社会人”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英语语言课程模块,包括基础英语、职业英语和英语拓展三类课程,专业不同,实际开设的课程也有所差异,三类课程是由一般化英语向职业化英语,由公共基础英语向行业专门用途英语递进;铁路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培养铁路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与此同时,该课程体系还贯穿素质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主线。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途径,拓宽学生知识层面,提高行业技能,注重职业素养和品质的养成[4]。实践教学体系依托铁路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学习→仿真环境模拟训练→行业岗位实习实践”的升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升。该课程体系的改革,标志着铁路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学生职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培养教学团队,引进行业导师,注重“双导师”合作融合

从教师个人层面来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应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爱岗敬业,有强烈的求知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善于将创新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从校企双方层面来看,深度产教融合还体现在“双导师”合作融合机制上。高铁经济背景下,培养以铁路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师资队伍,推进双师型教师“走出去”,行业导师“引进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提升教学团队的行业素质及国际化水平[5]。

“走出去”,一是指学校创造便利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培训或进修,加强对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铁路行业发展现状、兄弟院校经验做法、英语语言知识等方面的学习,提升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二是指高职英语教师应依托产教融合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向专业教师学习,并深入铁路行业企业,探究行业英语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职业要求和岗位标准,自觉将行业需求、市场需要融入英语教学之中,改进教学模式;三是指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实践锻炼,对接行业人才需求实际,积累第一手资料,使教育教学更有依据,更具操作性,从而提升双师素质。“引进来”即加大师资人才引进力度,积极聘请行业内的资深教师、专家和一线精英担任课程教师或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双导师”合作融合机制有利于取长补短,优化师资结构[6]。

(五)革新教学方法,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注重信息技术融合

在校企合作、深度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革新高职英语教学方法、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是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铁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希望行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模拟真实职场环境、贴合自身英语水平、增强常用专业术语的针对性,有助于自身了解最新国内外铁路资讯,掌握铁路行业的用人趋势,为就业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希望教师能够结合行业需求及岗位任务,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希望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增加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方面,应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平台,突出以能力为本位、实践技能考核为核心的评价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各自人才认定和评价中的优势。根据行业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设计评价内容和考核模式,强化评价的诊断和矫正效果,实现铁路行业英语人才培养的科学化、多样化、立体化。

三、结语

在高铁经济背景下,铁路行业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职院校积极推进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应严格落实“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改革、双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及人才评价体系等方面做好“四个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铁路行业英语复合型人才具有持久的社会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产教铁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