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莎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扩招,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就业难问题受到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转变研究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2020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着重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解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促进与指导作用,提升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
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需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质量,至2020年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因而,2020年是关键之年,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1]。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为主,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开创新事业的思维和能力,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注入新元素[2]。现阶段,部分高校仍以突出学术成果的人才培养为主,忽略对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参差不齐,整体创新创业氛围不强,未形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行方案,因而进一步优化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显得尤为迫切。
近年来,各高校逐步重视与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专业局限、社会资源与平台缺乏、经费有限、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力度差异较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重要性宣讲不足,校园内没有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性、系统性不够,人才培养方案规划的课程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创新型的教学策略,结合专业较少,研究生难以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获取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无法激起研究生探索的热情[3]。
研究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三年的大部分时间以完成学业、参与导师课题、发表学术成果等为主,紧凑的学习任务与毕业要求给研究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其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精力与时间有限,整体积极性不高;同时创新创业活动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的高校专业硕士培养侧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教育不足,掌握的市场信息与资源不充足,相关的扶持和创业培训少,导致研究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基础较为薄弱。
当前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未建立起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体系,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以选修课程为主,所学知识较基础且零散,无法建立起由浅入深、由广到专的知识架构。未能与研究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未较好发挥专业特色的优势。现有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方式上以理论为主,实操案例较少,与实际相脱节[4]。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的师资队伍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创业经历,教学内容上往往以归纳分析为主,欠缺学科交叉研究,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帮助研究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其次,由于导师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业指导上,加之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角色不被重视,作用未充分发挥[5];同时,目前针对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较少,第二课堂的作用未充分发挥,未能给研究生更多提供锻炼自我、积累经验的机会。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研究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我国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对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既有利于解决其就业问题,也对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高校要做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模式。高校要以国家的法规为导向,加大对创新创业经费的投入,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有力推进,建立奖励机制,营造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坚持“走进去,请出来”相结合的方式,高校要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与企业开展合作,并邀请该领域突出的企业家、校友、创业者进校担任兼职教师为研究生授课与开讲座,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典型事例,转变研究生的学习与就业观念,提升学生的接受度、认可度,激励更多研究生投身其中。
高校要调动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精心组建科研经验丰富、人力资源丰富及科研训练优良的导师团队,团队中的导师不仅掌握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了解市场实际需求,具有着一定的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的实际经验,也可以用自身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经验为研究生指点迷津[6]。高校应充分利用导师团队中各个导师的优势,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强化团队学习与交流,尤其是研究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时获得专业知识与技术层面的有力支持。因而,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不仅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还要在日常的教学、科研、学术沙龙等逐步渗透创新创业理念,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高校要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利用校内科研平台与资源,以企业需求为牵引共建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工作站等,共同进行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享,让研究生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与研发,充分了解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现状,利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行业问题,增加与企业成功人士交流学习的机会,获取更多创新创业经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以大赛、项目、社团等为抓手,调动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在创新实践大赛中,高校可邀请企业专家作为评审,随着学科竞赛的发展,企业专家作为大赛评审专家被邀请参与其中,参赛作品的创新性与应用性成为评判作品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企业对作品的评判不仅注重技术上的创新,而且对作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要求也很高,因而,要充分利用校企产学研合作资源建立联动机制。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与持续开展,离不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加大创新能力培养学分的要求。在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制定为期一年的专业实践,以参与企业工程实践项目为依托,通过接触工程项目提高专业硕士的实际工程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培养方案中可设置校企合作课程,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来校开展案例授课,切实指导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目前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由辅导员来讲授,大多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创新创业实践经验,满堂灌式的理论教学让课程的吸引力不强,与创新创业融合不够。因而高校要重点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对于非本专业的教师要采用培训的方式充实其理论知识,同时聘请校外创新创业专业人士、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校友作为师资团队成员,共同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指导研究生开展实践性的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