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梦”视角下大学生征兵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为例

2020-11-23 23:10王振刚
就业与保障 2020年6期
关键词:参军入伍国防武术

文/王振刚

征集大学生入伍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大学生征兵工作的高效开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兵源结构,还能进一步推进部队人才战略工程。所以,选送优秀大学生入伍是提高国家战斗力的客观需求。

一、研究背景

自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生被征集入伍。近年来,河南省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一系列激励政策。以鼓励更多优秀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参军报国。激励政策大致可分为:优先征集、保留岗职的“入伍保障”政策;报考军校、保送军校、直接提干、选改士官的“部队发展”政策;指令安置、定向考录、入学复学、升学优先、扶持就业、复工复职的“退役安置”政策;优待金、津贴费、退役金、学费补偿、专项奖励的“经济补助”政策。具有武术特长的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大学生,如果身体检查和政治考核合格,基本上可被定为“身体条件兵”,有机会成为特种作战人才,被部队重点培养,故而该校大学生们参军入伍积极性极高。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是2004年成立的民办普通高校。由中国武术九段、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刘宝山先生创办。学院坐落在中国武术之乡登封市,是一所以武术为特色的普通高校。学院坚持“武术为根、文化为魂、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自建校以来已有2500余名优秀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踏入军营,投身国防建设。近四年,学院先后有1110名优秀学生被武警第一机动总队“猎鹰突击队”、海军陆战队、南海舰队“蛟龙突击队”、陆军反恐特战大队、陆军72、83集团军特战旅、空军“雷神突击队”、新疆反恐总队、国防大学等部队选择入伍。由于办学优势明显,拥军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学院多次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央视7套、中国新闻热线、国防部网、大河网、腾讯网、搜狐网等20多家媒体,也纷纷对学院征兵工作进行了大量报道,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强军梦”视角下大学生征兵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参军入伍,对于军队整体素质的提升、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事业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开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大众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入伍动机功利化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需要在高校进一步加强国防意识培养,健全征兵工作机制,完善激励管理工作,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利用多种方式与有效机制,解决大学生征兵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参军入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计划,是由多个阶段短期规划有机组成,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在优惠政策激励下,参军入伍确实能得到实惠。但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盲目投入到参军队伍中,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在做好自我评估,在自身全面客观认识的基础上,将参军入伍和自我价值观联系后再做决定。历年来,我校有部分学生因为随大流的从众心态、为逃避就业的压力,缺乏就业规划而选择报名参军,没有将参军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进行思考。在通过身体和政审双合格后的役前训练过程中,其为人处事方式不适合集体生活、过度沉溺手机游戏、过度依赖香烟等,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放弃入伍。所以,大学生参军入伍,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对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具体的、长期或短期的规划,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获得更好发展,这既是对自我发展负责,也是对部队和国家负责。

(二)大学生参军入伍动机功利化

在对我校应征入伍报名大学生的调查和访谈过程中发现,其从军观念存在功利现象。究其入伍动机功利化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对部队情况不熟悉,对军队职能了解较少;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生价值观较模糊。仅凭一时好奇、瞬间热度和冲动,或者受到电影影响,想到部队实现英雄梦;亦或是将考军校、入党、立功、提干等,以此改变个人甚至家庭的命运和地位,谋求个人出路作为入伍目标;部分学生由于社会竞争太激烈,就业压力较大,或是自我约束力较差,不能妥善规划自己学习和生活,希望到军营中锻造自我;更多的还是被征兵优惠政策所吸引,为了享受经济方面的补助而选择参军。从小就把“参军入伍、奉献国防”作为自己理想的学生占比较少。

(三)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自觉性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还有“学习无用论”等错误认识。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课堂上纪律涣散,课下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使征兵工作中相关政策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在征兵报名过程中遇到问题不看提示直接咨询教师,教师提前汇总的问题解决手册不阅读,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浪费了征兵宣传工作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四)学生退役后面临就业困难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更高学历的优秀大学生也面临就业压力等诸多问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意识、就业意识、价值定位也逐步发生了变化。如果将军人作为一种职业进行选择,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讲,军人的风险性更高、管理更严、任务更紧、工作量更大。部分学生退役后返校复学,当兵经历仅仅是人生一段经历,退伍后还将面临第二次就业,在社会工作竞争中几乎没有优势,从军时所学的技能也很难派上用场,能够进入事业单位和基层政权岗位较少,不能成为国家政权和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应有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强军梦”视角下大学生征兵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

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的情况的出现与社会大环境存在直接关系。造成大学生国防意识淡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形式不够多样化,对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只是按部就班地对新生进行军训,大一期间开展军事理论课程讲授,部分高校还会以礼堂大讲座代替小课堂教学,甚至没有学分,导致学生不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普通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知识和参与国防教育活动的机会非常有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接受的国防知识较少,除了生活在军人家庭或者革命老区的部分学生,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对国防知识了解很少,只是从书本和老师口中接受国防教育,甚至都没有到过烈士陵园,其国防知识仅仅停留在对军人的敬仰和崇拜层面上。

(二)参军入伍期待值过高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个性较为鲜明、思维活跃、表达欲望强。通过调查发现,报名参军的大学生目的性很明确,期望值也都很高。一是希望到部队后能学有所用,将在校期间所掌握的武术技能充分发挥,想到特种作战部队从军。虽然部队均以作战为目的,但涉及信息技术含量较高。仅仅依靠过硬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难以满足部队对国防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与期待。二是想立功提干,拥有过硬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到军营经过两年的锻炼后,成为部队的骨干较容易。如果愿意留下来晋选士官也不难,但这些优秀人才却不愿意留下来长期服役,普遍认为立不了功或者提不了干不如提前离开。部队每年从大学生士兵中直接选拔为干部的数量非常有限,导致很多学生在义务兵期满后选择退役。

(三)征兵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就目前形势来看,高校征兵工作大多数是由学生处和保卫处进行处理。将其作为一项短期性、临时性的工作,并没有安排专人负责;即使有部分高校设置独立机构,但在征兵全过程中,也只是安排一个具体负责人,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导致宣传工作不到位,效果不理想。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推广宣传、身体检查、政治审核、定兵送兵、学籍保留、费用补偿、跟踪调查等工作涉及到多部门,但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统筹,缺少相互协商与合作,工作成效很差。

(四)国防人才培养管理不衔接

通过调查我校入伍学生下连队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依靠自己过硬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被分配到特种作战连队。据学生反映,其文化素质较低成为他们快速成长的最大障碍。这些国防人才大多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差或厌学来到武术学校学习武术技能,仅凭身体素质很难符合部队对综合国防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中,要重视文化的培养。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量。部队内规范性、标准化的规定涉及工作、学习、生活、睡觉等方方面面,当兵没有上学那么自由、随意,特别是因为部队涉及到军事保密工作,要求军人不能随意使用手机,更不能上网,使一些“手机控”“游戏迷”“低头族”很难适应部队生活。

四、“强军梦”视角下大学生征兵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爱国教育与正向引导,增强国防意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学校应该多措并举,加强爱国教育和引导,拉近学生与国防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强国防意识。一是搞好爱国教育。我校正在筹划成立“国旗护卫队”,通过每周的升旗仪式,树立学生“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目标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启发引导他们将个人期望与军人使命融为一体,培养牢固的“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有国才有家、“保卫祖国、无上荣光”的价值观。二是举办国防教育活动。我校正在积极组织在校学生参与“2020年郑州市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和每年一度的“爱我国防演讲比赛暨征兵宣传活动”,从而增长学生的国防知识,引导学生到部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我校大学生在军营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借助现役大学生士兵返校办理毕业手续时组织讲座,现场解读政策和答疑,让预参军学生了解军营、探讨成长发展方向,为被批准入伍的大学生组织万人规模欢送会,激发在校大学生参军热情;筹建国防特色文化长廊,营造深厚的校园氛围。

(二)健全高效领导机构,增强执行力

2015年,我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学务部负责人任副组长,学管、学籍、资助、就业等方面工作,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开展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将大学生军事训练、国防教育、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征兵推广宣传、参军学生身体检查和政治考核、学籍保留、费用补偿落实、退役复学等事宜责任到人。学校通过制定“增加国防特色教育,构建军地协作、合力育人”的保障体系,将国防人才培养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大格局中,以军队对高素质武术类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兵源输送工作中坚持“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宣传动员、强化服务保障”的原则,构建一整套完善高效的服务体系。利用“全国征兵网”平台,精确掌握学生报名、体检、政审、定兵等信息。通过建立同学群,为在校生入伍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畅通大学生从“校门”到“营门”的直通车。

(三)完善激励管理模式,提高吸引力

大学生入伍工作的持续发展,须站在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大学生征兵工作开展的需要,综合运用物质激励、荣誉激励、成长激励,充分调动大学生入伍积极性。在国家层面,不断配套完善政策,提高军人的社会地位;在社会层面,要将退役的大学生士兵作为选拔各类人才的重要来源;征兵部门通过考核评比、奖励惩罚,让征兵工作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依靠单纯的经济和物质奖励远远不够。在国家和河南省制定出台的各项激励政策基础上,我校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以此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应征入伍。如:在集团各校区举行万人欢送会,由集团领导为入伍大学生佩戴大红花并合影;在部队立功或取得优秀成绩者均可载入《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毕业生军旅生活先进事迹汇编》;在部队成才并取得卓越成绩者,其先进事迹将被刻入校园国防特色文化长廊石碑永久保存。

(四)创新国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创设“国防特色班”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实行“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武术训练”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为党育人的初心、为国育才的立场,对我校传统武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将武术类专业人才与国防专业人才相融合培养,构建新型特色培养方案、重置武术教学资源、发挥国防特色优势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实现我国国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更丰富的案例和有效的建议,努力探索构建军地融合培养国防人才的路径和方法。2019年,我校与特战第83旅签订特种人才精准培养输送合作协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8部队合作共建“特种作战人才培养输送基地”,成为特种国防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基地。我校预创设“国防特色班”,在新生军训期间,对其进行政策解读后,将有意向参军入伍的学生进行登记,并组织体检和政治审核,“双合格”后签订预定兵协议,建立国防人才培养与部队人才需求无缝对接的国防人才输出体系。

五、结语

征集大学生入伍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校的大事,高校目前已成为征集兵员的重要阵地,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力图开展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好大学生参军入伍服务体系、健全机构和完善机制、创新培养管理模式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学生有武术特长、身体素质强、参军热情高的优势,加强宣传力度,做好服务保障,设立“国防特色班”,把文武兼备、意志坚定、部队需要的优秀大学生作为预征重点培养对象,从而完成大学生士兵的前置培养。既稳定了兵源,又实现了学校到军营的无缝衔接,为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国防活力,给有志青年提供报效祖国的机会。

猜你喜欢
参军入伍国防武术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国防小课堂
大学生对参军入伍的认识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当代在校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影响因素初探
河北省大学生入伍激励政策与多维度评价
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