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一凡
教育市场的变化不断推动高校育人模式的转变,促使高等职业专科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连续数年在教育市场上扩招人才,毕业生人数在市场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宏观市场的角度分析,市场内的就业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尽管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1]。面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如何有效地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与市场内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以成为就业保障部门的调研重点。为了掌握计算机专业动态化的就业现状,有关部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开展研究。根据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毕业生选择了与自身专业不匹配的工作岗位,而80%的毕业生在择业中,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2]。该调查数据表明目前计算机行业人才不断流失,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学生对未来自身的发展没有制定明确的职业规划,导致后期择业中专业技术与自身素质相互矛盾。为了提高计算机行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应不断提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与市场内就业岗位的匹配程度,缓解高校就业压力。笔者为此开展了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实践探索的研究。
改变高校就业指导模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成为计算机专科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施的重点。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状,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不断发挥学生自身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就业目标及择业方向,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指导学生制定与市场发展相匹配的职业规划。建立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制度,调派企业员工参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帮助学生了解目前计算机专业在市场内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行业在市场内的运营模式及不同岗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并与企业员工共同参与企业项目生产活动、企业年会,掌握企业对外的发展文化。根据学生选择的实习岗位,任命1~2名企业在职员工作为学生的企业指导教师,并将相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就业指导小组中,为其提供统一的就业指导。
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开展“因材施教”的就业指导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设立“个性育人”的就业指导目标,精准定位就业指导方向,引导学生在择业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职业规划。细化就业指导的工作内容,联合校园心理辅导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避免出现就业压力过大等心理健康问题。开设校园就业指导讲座,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确保学生具有与时俱进的就业知识,促使职业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保持一致。整合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团队,定期开展计算机行业的市场调研活动,不断反馈市场实施就业优待政策,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就业方向。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整合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资源,调整教学计划,分析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市场岗位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制定合理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淘汰陈旧的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中,为学生分析近年来计算机行业的就业形势。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为行业奉献的精神,树立学生正确的服务岗位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行业的建设,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社会抗压能力。采用开设校园模拟招聘会的方式,模拟企业进行就业招聘,由就业指导教师担任招聘方,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及未来发展方向,在校园内实施招聘[3],就业指导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招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增设职业转换就业指导方式,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假定学生为项目投资方,由教师在课堂上根据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向学生提出洽谈问题。在课堂上举办就业竞赛演讲,根据当堂课程的教学重点,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访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结合新媒体设备,放映有关就业指导的视频,以此树立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就业的正确认知。
在课堂上开展学生市场定位分析,为学生提供计算机行业岗位的匹配指标,采用云平台技术分析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情况,明确择业中学生的社会行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就业能力为教学的主线思想[4]。课堂上除了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讲解之外,还需提供学生该方面的教育资源。并成立校园就业志愿委员会,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市场发展趋势的同时,明确计算机基层行业的工作现状,不断积累学生的社会经验。
改善校园计算机专业就业新模式,在就业中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校园就业指导网站,企业可根据市场内需或行业发展需要,在网站上发布人才招聘信息,学生可将自身制定的职业规划及自荐书制作成电子版,上传至就业平台网站上,实现企业与学生的双方选择。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企业可向符合岗位要求的学生发起岗位邀请,学生可到企业中参加面试。企业也可向学生实施设计项目,由学生实施后期项目的设计[5]。并将设计成果上传至平台网站上进行市场评估,评估结果可作为评价学生与岗位匹配程度的关键指标。另外,在网站上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使用电话、线上聊天、线下咨询等方式,向校园就业指导老师提出就业方面的问题,保障高校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基于上述开展的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研究,通过一段时间的就业指导,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笔者了解的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市场就业调查显示,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一次就业率为75%,同比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前的就业率提升了25%,而二次就业率已高达95%以上。尽管仍存在少部分学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但该部分学生对后期的择业有一定的信心,并会按照自身制定的职业规划而努力。
另外,根据笔者所做的就业实践流向的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5%的学生表示会继续从事计算机方面的行业,希望为市场内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已经按照自身的职业规划找到了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无论是在学术实践能力,还是对外交往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部分计算机专业能力较差的毕业生表示,会在后期的择业中,选择企业的基础岗位,继续学习进而提升计算机专业能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帮助。
面对当下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本文开展了对计算机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实践探索的研究。通过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同时,树立了学生正确的计算机专业认知,切实缓解了高校的就业压力,推动了现代化计算机行业在市场中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