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凰合
2 月7 日,四川省成都市住建局发布“最严复工令”,其中“造成1 人以上疫情确诊的,视为重大安全事故”等规定引发热议。该通知很快被撤销,侧面说明了“最严复工令”不妥。不妥之处有三:一是对抗疫、复工“一盘棋”考虑欠妥,有统筹不周之嫌;二是制定抗疫规定未依卫生部门法规,却套用安全部门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引据不适之嫌;三是处罚过重,引发社会不良影响,有“以罚代管”之嫌。
部分“定规者”在抗疫、复工中进退失据,其实只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抓好“点线面”,就能做到复工、抗疫“两不误”。
“点”是关注“三点”,抓好源头控制。“三点”是指时间节点、开工地点、员工个人点。各地疫情不一,有较重者,有较轻者;各行业特点不一,有人员密集型,有人员分散型。复工风险不一,不宜“一刀切”,宜“一地一策”“一企一策”。
颁布“复工令”前,应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研判,确定合适的复工节点,并在时间上实行错峰。开工地点应提前消毒,完善防控设施,并进行“网格化”管理,凡事都能找到责任人,将责任压实压紧。加强员工管理,建立“联络员”机制,实现“日关注,无遗漏,零疫情”,并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动员,让员工拉紧疫情防控之弦,提高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线”是严守“三线”,抓好过程监督。“三线”是指后勤保障线、员工生活线、企业生产线。“打仗就是打后勤”,采用“点对点”“一站式”送达服务,让外出务工人员“走得快”“安全到”,有序返岗复工。此外要做好抗疫物资、生活物资等后勤保障,复工前就准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液、温度计、食物等物资,让员工无物资紧缺之忧。
员工生活线包括吃饭点、休息点、洗漱点、睡觉点等,除加强“多点一线”的每点消毒外,还要做好人员分隔管理,可用“错时法”等解决。制定疫情管控期间生活制度,严禁员工私自出入厂区,减少感染风险。
为有效避免人员集中于企业生产线,可采用“时间统筹法”“倒班法”等解决,此外,在各生产线进出口也应设置测温点,早晚均测,确保生产线人员无疫情。
“面”是覆盖“三面”,抓好全局管理。“三面”是指企企协同面、社企协同面、政企协同面。疫情防控是人民战、总体战,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更好地做好抗疫复工。
很多企业不具备齐全的上中下游环节,需要和上游、下游企业做好协同配合,提高抗疫复工效率。比如不提前沟通好,原料供应企业未能及时供货,将会影响加工企业的生产进度,影响复产效率。
企业抗疫力量较单薄,可借助社区街道的力量进一步做好抗疫复产工作。社区街道可以参与企业测温、消毒,抗疫宣传,疏导情绪等,减轻企业抗疫压力。
政府应深入调查企业的抗疫复产困难,通过制定合理政策,对接“大数据面”,推动信息共享动态,服务企业,助力减负,促进企业更好地抗疫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