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3 17:00贺丽黄琦蔚陈燕燕陆柏阳
就业与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疫情大学生教育

文/贺丽 黄琦蔚 陈燕燕 陆柏阳

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庞大的高校毕业生规模一直备受关注,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而当下正值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期,就业形势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安全教育内容在横向不断延伸,纵向不断深入,就业环境越渐复杂、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和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大学生就业路径比以往更加坎坷,大学生就业安全由此也逐渐成为社会热点[1]。

一、国家安全观赋予高校安全教育新内涵

(一)开展高校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安全是时代对高校教育的呼唤。

广义的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客观威胁和主观恐慌,包括求职前、中、后期涉及的自身安全(人身、财产、信息、心理)和就业环境安全。从总体国家安全战略来看,就业安全和其他传统安全因素一样,关乎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应当引起社会、高校、家庭的重视。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疫情变化,大学生就业思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复杂多样的就业形势既是机遇,更是挑战。2020届毕业生就业途径多样化,主阵地由“线下”转为“线上”,如线上招聘、线上投递、线上面试、远程入职等(云招聘、空中求职用人渠道),视频面试和电话面试等(无接触面试)。疫情压力使部分学生产生恐惧、焦虑和盲目等复杂的心理情绪,甚至有学生轻信网贷,盲目借贷“创业”[2]。

就业安全内容横向不断延伸,纵向不断深入。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多样化的网络诈骗手段,加之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防范意识薄弱,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社会监管难度加大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给当前大学生就业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3]。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安全现状

(一)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近年来,大学生因就业被骗案件频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大学生就业安全意识淡薄、自我定位模糊不清、求职心切等现象,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就业信息时缺乏辨别筛选能力,面对高薪等诱惑极易轻信于人,导致钱财受损。另外,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储备不足,维权意识不够强烈。

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学生一般不会核对就业信息的真实性,近六成学生在兼职或求职过程中因防范意识不强遇到过披着“就业”外衣的网络诈骗陷阱,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因为不懂相关法律或者怕麻烦在遇到陷阱选择忍气吞声。大学生淡薄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求职心理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存在人身、财产、信息等安全隐患[4]。

(二)就业安全教育效果欠佳

目前,各高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东盟语种专业学生为例,通过开设了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嵌入安全教育,内容涉及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财产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范畴。但受限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现以辅助教学的形式为主,主题班会和安全知识讲座为辅的方式展开。学生在出国留学、国外工作或者实习后缺乏持续性关注和指导,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需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5]。

关于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设了相关课程,主要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提升职业素养,熟悉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流程等,可补充就业安全教育不足。

(三)就业环境日渐复杂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疫情下就业渠道的拓宽,当前就业形势越发复杂。疫情之下,就业节奏被打乱、就业工作在传统模式上有所调整,大多无需应聘者与用人单位面谈。诈骗信息通过各种方式流转,别有用心之人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在各种网络媒体平台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对应聘者要求低且待遇优厚等,迷惑性极强。大学生缺乏经验,极易相信各类招聘信息,难以抵挡高薪体面工作的诱惑。

就业信息良莠不齐,难以辨别,缺乏长效机制。就业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就业市场监管乏力,导致国内就业信息安全缺乏保障。此外,国内和国际就业需求也存在差异,中国与东盟语种国家跨境就业安全的不确定性也是致使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复杂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解决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需要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多方合力。一方面要加强就业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做好安全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

(一)拓展安全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大学生就业安全的挑战,高校应该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以教育促维权、保安全。依托就业创业指导、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几大阵地,拓宽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就业安全教育。重视学生发展需要,将就业安全教育渗透到安全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的全过程,增强防范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可持续性职业能力。

在疫情和就业形势双重影响下,及时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和求职心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安全指导、教育、跟踪监管和心理疏导。充分借助各类教育资源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将《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渗入教学和指导的全过程。东盟语种专业学生就业涉及国内和国外,对于身处国外的学生,在常规就业安全的基础上还需要涵盖跨国就业安全的内容。

此外,学生也要加强自我教育,充分认识自我和就业环境,树立和国家共命运的就业观,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二)筑牢安全就业防火墙,优化就业环境

解决疫情之下大学生就业安全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转变观念,促进就业联动机制,需要充分发挥多方合力。

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就业信息审核监管制度,加强就业信息监管力度,加快大学生就业立法保障体系构建。贯彻落实《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拓宽就业渠道,主动顺应传统招聘向“云招聘”新模式转变,开启“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提供就业指导“云课堂”,切实满足大学生就业服务需求,推动大学生安全就业。高校贯彻“三全育人”,将就业安全教育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大学生明确安全观和职业观,增强可持续性职业能力。面对疫情,顺势而为,有针对性地调整就业安全教育工作,实时跟踪大学生就业思想动态和求职心理,强化必要的就业安全和心理指导。

强化部门协作,加快大学生就业立法保障体系,优化网上就业服务,加强就业信息监管,企业自觉诚信招聘,规范就业市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帮扶热线。

四、结语

通过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安全的分析,疫情之下的“就业战”必定困难重重,作为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宽安全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阶段就业形势。我们应该在时代背景下,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学生自身情况及目前就业形势等实际情况,促进安全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有机结合,完善课程体系,让就业指导不断线,提高学生的可持续性职业发展能力,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促进大学生安全就业。

猜你喜欢
疫情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战疫情
题解教育『三问』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