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20-11-23 17:00张久建赵崇阳王萌呼永力
就业与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文/张久建 赵崇阳 王萌 呼永力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40万人,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形势雪上加霜。落实人社部和教育部“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线上春风行动的相关要求,响应国家推广优化线上招聘服务的号召,建立管理、教育、服务、指导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体系,形成学院推动、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机制[1]。

一、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的问题梳理分析

经济发展速度对就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显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是一个新的不确定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一定的生产经营压力,取消或减少招聘计划,市场需求下降,导致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微企业面向应届生的新增岗位随之缩水,毕业生就业在供求匹配上的结构性矛盾愈加明显。2月初,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关于招聘市场受疫情影响的调研数据报告显示,企业预计招聘人数有所减少。从整体招聘规模的变化来看,更多企业将招聘规模调整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数量减少较明显。不过,所有缩减招聘规模的企业,其总体缩减比例都在5%以内。复工后,企业实际招聘数据也确实大幅下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超半数高校毕业生认为,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中,51%的受访人认为就业难,41.2%的受访人认为就业有难度但可以接受。

传统春招中有“金三银四”的说法,按照以往企业招聘惯例,每年的3月和4月是集中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招聘的黄金时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往往会在此前的寒假中实地走访企业,为即将开展的春季双选会做准备。而受此次疫情影响,各高校延期开学,原计划的春招工作或推迟或放缓,现场招聘会暂停,由原来以现场招聘为主的双选会全部改为线上招聘。

毕业生们普遍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却又招不到毕业生,这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等的心态仍较普遍,毕业生就业存在心态问题,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不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期望值较高,基层就业意愿不强,就业意愿、择业能力、就业竞争力亟待增强。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大多数毕业生想留在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然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却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中小城市、艰苦行业的基层一线中小型单位,这些地区和单位人才奇缺,非常希望能接收到大学毕业生,但年年要人却年年要不到人,没有多少毕业生愿意到这些地方去。面对较高的就业期望值和压力大的就业形势,一些暂时还未找到工作学生出现焦虑、迷茫、失落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就业择业。

二、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就业工作全员化,加快形成联动机制

一是建立管理、教育、服务、指导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服务体系,形成“学院—系室中心—全院教师—校友”协同并进、四位一体的工作层级,为毕业生提供更安全、更便利、更高效、更匹配的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2]。二是密切跟踪毕业生就业动态,深入细致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结合学生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联动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氛围。三是落实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压实给研究生导师,要求研究生导师确保帮助其所指导的毕业生顺利毕业和就业。就业困难本科生则安排教研室主任、班级导师、辅导员等与其结对。

(二)就业工作网络化,确保求职招聘不掉线

疫情防控期间,暂停举办各类线下就业招聘和宣讲,为顺利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应做好毕业生疫情期间线上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3]。通过增设互联网就业咨询等,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的就业指导机会。一是要利用好各类就业招聘系统,用好“24365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和学校大型网上招聘活动,精准向学生转发就业信息,提高线上资源利用率,为毕业生提供全天候网络就业服务,保证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参加各类企业的招聘会,确保用人单位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就业负责人,毕业生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就业辅导员及导师。二是利用好网络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就业焦虑、提升就业信心、了解就业信息渠道、做好视频面试准备、考研复试准备、出国留学指导等服务,帮助毕业生提振就业信心。针对湖北籍特别是武汉生源毕业生,开展点对点就业服务,及时给予思想引导、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三是深挖校友资源潜力。充分利用校友会的作用,学院领导主动带头联系校友企业,学院教师积极联系校友企业,努力拓展岗位资源,举全院之力为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

(三)就业工作精准化,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立足学生需求,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就业工作,要坚持做到“个个精准”。一是就业情况精准掌握。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做到每日更新一次台账,全面精准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精准开展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就业信息精准推送。辅导员和导师一对一精准就业指导及时推送相关就业信息,做好全天候、全过程的互动对接,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信息。三是就业技能精准教授。利用好教育部14场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通过网络会议平台、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邀请企业高级人才做就业指导、朋友长辈就业经验分享等,帮助毕业生分析2020年特殊就业格局,解读招聘岗位与专业适配关系,传授线上求职应聘方法,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求职指导,积极引导毕业生既要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又要克服灰心丧气等消极的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主动求职、尽早就业,树立求职信心,确保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四是就业单位精准收集。动员全体教职员工以及校友的力量,拓展就业渠道,挖掘适合本院学生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指导中心与各人才培养单位进行信息共享,精准掌握市场动态以及岗位需求。五是重点群体分类精准指导。通过毕业生就业状态的精准摸底,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就业心理,实施分类指导。针对暂无就业意愿、就业预期高和考研失利毕业生及时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指导其树立“先工作再深造,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同时,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单独建立工作台账,开展“一对一”就业指导帮扶,做到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全就业。

(四)就业工作多元化,努力拓展有宽度的就业渠道

推进就业基地建设,打造就业育人平台。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及专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发掘潜在就业市场,扎实推进就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友优势,打通就业主渠道,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构建校地合作、校产联合、校企对接的就业育人平台,着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为桥梁,促进毕业生理想就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给广大学生开辟一条高质量的就业渠道,搭建起通向人才市场需求的桥梁,实现“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学院应通过网络走访企业,了解疫情影响下企业需求,了解企业招才引智需求,并将学生就业情况反馈给企业,撰写企业走访报告,供学生们更好的了解企业需求,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和掌屋社会就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信息,使得学生能够在疫情影响下更好的调整就职意向。同时,也给企业在制定招聘计划提供了参考。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做好专项就业工作。跟进后续工作实际要求,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把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就业、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家乡去,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认真做好“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新疆、西藏专招”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的后续跟进工作,积极发动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持续加大高校征兵宣传力度,推进精准征兵、精准动员,号召更多的毕业生参军入伍。引导毕业生利用新业态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倡导在新业态方面灵活就业、自主创业。

三、结语

面对当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广泛宣传、认真组织结对帮扶,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就业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尤为重要。院校师生在疫情面前应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求职就业,确保众志成城抗疫情,确保有序招聘求职,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精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