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

2020-11-23 17:00何忠萍
就业与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学校

文/何忠萍

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了衡量高校能否适应人才需求市场的一种重要参数,而在此种形势下,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也被学校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很多时候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做得不是太到位[1],就业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困扰学校管理者不了解当前的发展市场,不了解新事物对整个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改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就业指导目标不显著

很多时候,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状况不太良好,多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无法理清自身学习与未来就业的相互关系。就业指导目标就是学生的未来导向,它也是大多数教师进行教学的实际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迷失了自身指导的有效性,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有效目标的着重讨论[2]。这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易产生迷失状况,一些就业指导者甚至把提升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作为唯一目标,体现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短视心理。其次,很多高校也没有将实际性的培训指标落实到位。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3]。基于此种教学现状,相关的教师必须了解到实际的教学改革点。由立德树人的理念为出发点,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

(二)就业指导与现实情况不符

首先,就业指导人员在发展过程中难以与学校的具体教育进行联系,他们无法结合自身所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做出实际引导,这样的指导过程是缺乏针对性的。其次,诸多高校也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由此导致专业知识教学难以和实际性的上岗情况进行联系,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就业的需求。最后,一些学校部门虽然开展了就业指导课,但是这样一门课程的实际功能却被严重弱化。教师没有将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具体的学校体系,学校对此也没有做出过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教师实际所使用的教材也没有严格符合标准,这样的指导课堂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三)就业指导工作太过短暂

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在学生就业前一年或者半年完成的,平时学校即使会有一些就业指导工作,但是这些就业指导工作也是较为零碎、不够系统的。就业指导的整体内容包含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日常学习,但是此种不完善的指导模式仅是依靠突击检查而生的。从学生后期的就业以及其工作发展状况来看,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长期观察学生、科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将其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否则如果只凭毕业期间的教学,那么指导工作也会丧失意义[4]。高校必须对现今的就业指导方式做出改变,将教育指导与学生的就业过程紧密联系。

(四)就业指导理论与实际脱节

诸多高校的行政指导部门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其内部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能力,他们在指导过程中多是依靠“背书模式”进行的。该种方式难以支撑学生在后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学业设计和整体理论规划。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实际性的管理人员也无法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接。在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指导理论知识也与现实严重脱节。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自身素质水平有限,大多数时候就业指导人员都只是忙于自我事务性工作,他们也无法深入社会了解实际情况。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相关的学校部门也应该加强外来人士的招聘工作。

二、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需要就业指导

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最新的就业政策无法做到及时了解,在后期的毕业求职过程中他们遇到的问题也较多。但是在合适的就业指导工作下,毕业生能够在自由选择职业的同时克服相关挑战。大多数学生从高中到大学所接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业,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的生活大多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对社会了解得不太完全,一些学生在面临毕业时,可能由于消息更新不及时错失寻找工作的合适机遇。由此,相关学校部门也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全面的讲解工作。基于当今的信息服务形式,通过多种咨询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自主的就业观。

(二)就业新形势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相应的劳务保障局社会部门调查,毕业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而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却在逐年减少,部分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相关问题。这样的严重就业形势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它也成为了社会性问题的焦点。但是通过合适的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学校部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成功就业的合理突破口,由此来解决目前的社会焦点问题。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策略

(一)转变就业指导观念

要想使整个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效性,相关的指导人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改变原有的指导观念。注重毕业生的整个发展成长历程,通过合适的平台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功能的专项性。由此在对接学生未来发展历程的同时,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具体表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对接学生未来发展道路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以十足的信心去面对就业问题。同时也是相关教师借此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表现。

(二)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

相关的高校部门必须建立一支更为完善的专业就业指导队伍,我国高校对这一类的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此种情况,高校管理者必须加强就业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由此来强化整个队伍的实际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指导人才,将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就业指导者也必须把大学生指导工作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抓住要领,做好系统工作的规范化。在建设就业指导队伍过程中,了解不同阶段指导人员需要学习的知识,在对接互联网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学校的整体培养工作。

(三)了解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

相关的就业指导者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彻到大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由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不断扩展,由此做好不同年级的教育工作。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教师此时就应该在大系统的概念教育模式下,奠基学生的基本职业生涯,通过一系列的职业培训、职业检测工作来帮助学生知晓自己的实际情况。并迎合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来结合自己的专业,制定出自我成长目标。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教师此时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的职业概念,以及一些有效的法律知识。在法律知识普及过程中让学生依照法律去保护自己,掌握职业发展的规律。对于三年级学生则着重求职技巧和就业法律知识的技巧指导,加强学生的此种技巧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对于毕业生则进行相关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信息普及,帮助毕业生在发展过程中了解国家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方针。由此让整个高校指导工作变得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四)建立学生为主的就业服务系统

首先,学校部门必须以学校为主体建立优秀毕业生市场。在良性竞争环境构建过程中,及时地对学校教育工作做出修正,由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其次,学校部门也应该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站,充分利用好网络交流沟通模式,开展一条实用性更强的发展道路。在更高效率的选择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这将是后期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发展的有效方向。相关的高校部门可以建立属于本校的就业指导网站,通过就业指导网站介绍学校的具体位置,专业设置,毕业生人数以及本校热门工作的数据简介,真正做好信息资源共享。相关的高校可以和社会上的一些专业性网站进行配合发展,做好网络资源的及时共享,建立一系列的咨询发展工作。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实际就业方向。

四、结语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迫在眉睫,针对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需对整个就业指导情况做出及时创新。建立专业的就业服务系统,贯穿学生四年学习全过程。要以基本的学习过程出发,让学生在有效的就业指导发展过程中,了解自己的实际就业需求,由此来改善目前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学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校推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