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的机遇及挑战

2020-11-23 17:00高志远
就业与保障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毕业生互联网+

文/高志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开展就业工作时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否则不利于开展各项就业工作,且影响高校长远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科学应对机遇和挑战,积极创新工作方式,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顺利参与工作。

一、高校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多样化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和更多的可能性。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可通过与毕业生进行信息共享和研讨沟通,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巨大的空间,高校可以利用不同的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就业情况以及毕业生心理需求,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形态,使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充满活力,贴近学生的心理诉求,扩大影响力度。

(二)拓宽就业工作渠道

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宣讲会以及招聘会等,工作渠道有限,对毕业生地点以及时间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往往会由于地点和时间问题,部分毕业生无法参加求职活动,很难激发毕业生求职的热情,也不能获得显著的就业效果。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有了更多的渠道,能够实现线上工作和线下工作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毕业生可以及时浏览丰富的就业信息,利用各种新媒体,比如微博以及微信等,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广阔的求职空间,可以使毕业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求职活动中。

二、抓住就业机遇面对挑战

(一)勇于应对变化,自觉接受挑战

现如今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该时代的出现必定会产生各种新鲜的事物。高校学生属于社会活跃的群体,受到网络的影响较大,如果在就业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方法,就不能迅速了解工作对象的实际求职情况,也不能与时俱进,及时将现实中容易碰到的问题有效解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必须要勇于应对各种变化,如网络的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求职心态的变化等,只有勇于应对这些变化,才可以发现机遇,克服挑战。

(二)改变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网络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迅速改革,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高校就业工作,必须要改变工作模式,根据线下工作模式,制定线上工作和线下工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求职活动。尽可能将线上问题都解决。利用互联网媒介,网络就业将成为今后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提升高校就业工作效率。

三、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工作内涵认知不够

我国很多高校就业工作部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将学生成功就业作为根本目标。在就业工作中,很多高校只强调“就业”自身,即开展企业招聘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然而实际上,就业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等[1]。换句话来讲,高校并没有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也没有对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内涵进行科学地把握,觉得就业工作不关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事,所以直到学生进入大三和大四才正式开展就业工作,进而无法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全面贯彻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仅重视就业率,侧重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也体现出高校对学生就业工作的内涵缺乏认识,没有引导学生科学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职业规划,这样就容易影响就业工作的效率,进而造成高校就业工作只是形式化,缺乏实效性,效果并不理想。

(二)就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低下

现阶段,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多数都缺乏较高的专业素质,有关人员职业指导能力良莠不齐。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在校任课教师来兼职,教师既要做好自身的教学任务,又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这样很有可能造成教师既无法专心致志地开展教育工作,也不能高效完成就业工作,并且高校任课教师几乎都是在学校工作,从事教育工作,很少接触社会用人企业,在这方面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受到工作经验以及专业培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多数就业工作人员都缺乏较强的就业工作指导能力,在实际职业指导过程中,没有充分的经验,进而显著降低职业指导水平。

四、高校就业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理念,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

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来说,创新创业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现阶段中国正处在各行各业发展创新的新时期[2]。因此,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务必要重点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进而更好地满足国家战略的实际需求。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到平时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有力的保障。高校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也可以借助QQ以及微信等社交工具,将校内校外最新的创新创业信息发送给学生,既要对国家政策文件进行推广宣传,又要重点体现创新创业以及思想政治的内容。

(二)强化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建立互联网就业工作云课堂

互联网模式的高速发展为高校就业工作带来大量的机遇。第一,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良好的数据库信息平台,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分类和收集,而且在就业工作中合理运用各类信息资源,使就业工作获得不错的成效。第二,借助数据库信息平台,构建互联网就业工作的云课堂。云课程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远程教学模式[3]。就就业工作课程来讲,高校就业工作教育人员需要在有关的学习网站上传提前设计好的课程视频,让高校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高校就业工作课程往往都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整节课时间在四十分钟左右,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成年人集中注意力时间只有20分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就业工作云课堂是势在必行的。那么,究竟怎样建立互联网就业工作云课堂?最重要的是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科学录制课程视频,及时在共享平台上传,增设课程留言板块,进而达到线上教学目的,使学生可以接受到优质的就业工作课程。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重视实践教育与全程化指导

就教育对象来讲,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高校学生可以选择的信息范围变广,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学生有了更加开阔的知识视野,在一定程度可以为高校就业工作教育人员顺利开展日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就教育的角度来看,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强化实践教育,除了可以使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对自己有准确和深入的认识。

一般来说,高校就业工作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强化实践教育,必须要从以下几点来切入:第一,高校应该积极鼓励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通过“58同城”以及“赶集网”等著名人才招聘网站搜集有关的兼职信息,发现自己喜欢的企业单位或者事业单位,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进行实习。第二,高校官网可以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方便学生可以迅速了解。第三,就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而言,高校尽可能事先将实习要求和企业的招聘信息发布在高校官网上,使这些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现阶段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等,进而及早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此外,高校可以对互联网的各项优势进行合理运用,实时跟踪就业工作,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指导学生。其一,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建立就业工作电子档案,包括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以及今后的职业规划等[5]。其二,高校需要让就业工作小组立刻通知班级班主任和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所有情况都要迅速上报,进而便于对学生的电子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更新,以免存在滞后性。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逐渐发生改变。特别是一些移动终端的出现,比如: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更加让互联网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互联网具有方便快捷等显著优势,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所以高校应该在紧紧抓住机遇的同时,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这样才可以保证高校就业工作高效开展,提高学生就业率,进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毕业生互联网+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