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查静 张继宗(通讯作者) 金云翔
信息宣传工作是农业科研单位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业科研单位的使命担当、对外影响力与内部凝聚力,对于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提升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以下简称“资划所”)历来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牢固树立“科研为本,人才为基,一线为先”的职责使命,深刻把握上级部门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研究所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条件建设、国际合作、决策咨询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取得良好成效。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该所不断加强对信息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所领导担任组长、行政部门负责人作为小组成员的科技宣传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所科技宣传工作。同时建立了由科研团队推荐的信息联络员组成的所内兼职新闻通讯员队伍,负责本团队科技宣传,承担宣传稿件的采集与报送工作。在工作机制上,建立完善的科技宣传奖励与培训制度,将稿件选用与年终评优、绩效评分等关键环节加以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各部门以及通讯员的积极性。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构建多种途径相结合的学习培训制度,除选派相关人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外,通过结合研究所制度宣贯,举办新闻知识和新闻稿件写作培训,制作发放明白纸等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职工写作能力的提升。2019年,全所网站新闻报道285篇,比上年度增长38.34%,研究所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传播工作先进单位。
(二)注重调研,深挖需求。该所坚持日常工作与重大活动相结合、系统谋划与专题策划相配套,年初由分管所领导带队深入各科研团队,主动了解、征集当年拟开展的重大活动、可能取得的重大进展以及拟推进和落实的重点工作或重要事项,结合宣传工作特点,形成年度重点宣传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责任主体、时间进度,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增加数量与提升质量两手抓”。近年来,专题策划了“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智慧农业论坛”“农业绿色发展研讨会”“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研讨会暨示范观摩会”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网等中央媒体上刊发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展示了智慧农业最新研究进展、我国首个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发布,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三)多方联动,全员参与。该所加大对科技期刊、挂靠学会等的支持力度,调动其参与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其在研究所信息宣传中的比重。该所承办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年2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内学术论文,成功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支助;《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获2019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期刊,入选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板,成为双C刊。该所挂靠的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深入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工作,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扎实推进农业资源调查、资源监测预警等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多手段的宣传,有效提升研究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创新形式,打造品牌。科研单位作为知识的高地和科研力量的集聚中心,科普资源种类丰富。该所利用自身学科和资源优势,扩大科普资源共享开放力度,建立科普课堂活动,引导有条件的实验室、试验站开展面向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特色科技宣传活动。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8年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菌肥测试中心、土肥测试中心联合申报并获批为“全国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示范基地”。举办“‘菇’事知多少”主题科普开放日活动,吸引15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通过普及科学知识,使与会人员对食用菌生产过程、食用价值、消费选择等系列知识有了科学认识,激发了科学探索的激情,扩大了社会影响。
(五)突发事件,主动引导。2020年1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该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精细组织,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同时把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发布研究所权威消息、解释疑惑,主动正确引导全所舆论,维护研究所稳定和谐。该所积极主动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自2020年1月28日以来,共报送5期研究所疫情防控专报;通过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及时提醒全所职工了解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科学做好防护,共发送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科普教材等30余篇;充分利用研究所学科特点,分析研判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所专家接受《光明日报》采访,分析疫情蔓延,如何补上农村环境的“短板”。
近年来,该所信息宣传工作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围绕全所中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信息宣传的组织化程度不够完善、宣传载体不够健全、宣传队伍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下一步将以“三个面向”“两个一流”和“一个整体跃升”为总指引,不断增强信息宣传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影响力,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研究所建设,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注重加强信息宣传制度建设。近年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应用,虽然构建了快速、高效的传播模式,但由于其受到的限制极少,需要进一步强化监督和监管。为进一步抓好管好宣传舆论阵地,确保宣传口径统一,该所对所属各部门使用的新媒体平台开展全面的摸底和备案,明确新媒体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信息宣传工作管理规定》,修订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使信息宣传工作更加严谨、高效。
(二)积极拓展信息宣传渠道。稳定和畅通的新闻宣传渠道是做好信息宣传的基础。下一步该所将不断深化与中央级媒体跑口记者的日常沟通与联系;同时根据宣传内容的不同,加强省级报刊、电视、媒体的宣传网络构建,主动维护通畅、互信、合作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媒体关系,做到大事有报道,小事有声音。在内部资料层面,注重发挥内参、政务信息报送等各类内部信息的作用,使各类重要信息能够直达领导案头,受到领导重视,以取得显著的宣传效果。
(三)努力构建新形势下的大传播格局。为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打破固有的宣传方式和权责归属,该所下一步将从整体角度出发,构建合力组织架构,凝聚合力思想资源,形成大宣传合力共识,“大传播”格局,将论文、专著、所志、宣传片、新闻宣传报道、科技活动和科技成果推介、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科普活动等工作统筹安排,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以获取综合的宣传效益。在注重研究所成果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研究所形象宣传,从而达到“外塑形象、内聚人心” 的工作目标。
(四)不断提升兼职通讯员的业务素质。新闻宣传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领域宽、范围广,对于兼职通讯员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工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通讯员作为一线宣传的“喉舌”和基层信息的传递者,在新闻宣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一步,该所将通过建立通讯员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专题培训、业务研讨、联合调研等多种形式,提高通讯员的业务素质;通过定期邀请知名编辑、记者来所授课、讲座,传授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帮助甄别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努力提高通讯员的新闻敏感性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