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

2020-11-23 14:06:28贺东建王庆福
成人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技术人员对象

贺东建,王庆福

(1.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571400;2.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沈阳 110161)

职业教育+精准服务是完成在扶贫过程中扶智的重要基础和途径,也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展开。[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就是针对扶贫对象采取精准的职业教育来促进精准扶贫,有针对性实现扶贫与扶智相协调,是培养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重点要放在扶贫对象作为产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上,使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成为扶贫对象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脱贫致富,这也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实现的根本目的。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对精准扶贫对象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和定位,直接提供较为符合扶贫对象精准需求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要根据不同地方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的不同,来定位和发展职业教育,为扶贫对象提供精准的职业教育服务。[2]新时代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在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指导下有新的要求,需要在政府的指导和主导下,以政府为主、多方协同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职业教育开展之中,建立和完善精准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中国特色扶贫发展增强可持续性的力量,为世界扶贫事业贡献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一、现阶段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主要存在形式

我国精准扶贫主要是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辅之以市场、非政府组织等多种主体参与其中的扶贫模式。不同地区、不同主体在精准扶贫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着差异,但最根本的就是党和政府主导其方向和发展的进程。党和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有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基础扶贫等途径和手段。[3]产业扶贫主要是涉及利用地方特色产业及发展为精准扶贫对象提供脱贫的手段;教育扶贫是通过各种形式教育的帮扶和资助来实现精准扶贫对象脱贫;金融扶贫是通过金融帮扶来实现其精准脱贫;基础扶贫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帮助扶贫对象脱离贫困,等等。[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先扶智,因而不管何种形式的扶贫都要达到精准的要求,就是要让精准扶贫对象能够具有自我创造财富的能力,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不返贫。[5]达到扶智目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教育扶贫,[6]教育扶贫除了基础教育之外,职业教育是其中能够明显体现教育的价值的重要形式。职业教育能够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基础扶贫等精准扶贫手段的效果最大化,也是精准扶贫可持续性的关键推动力量。

现阶段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第一,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方式来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从而培养其成为产业技术人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促进职业教育的深化,目的是在为贫困地区投资的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员,[7]实现企业与精准扶贫对象的双赢,培养形成精准服务对象获取可持续性收入的能力。

第二,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精准扶贫干部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都是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产业技术培养也就成为扶贫干部的重要任务之一。扶贫干部大都是采取谋求政府培训资源的方式来对扶贫对象进行产业技术培训,以发展精准服务地区所需的产业。扶贫干部对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战略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政府主导下选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对扶贫对象进行产业技术培训。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的技术能力,发挥产业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示范和集群效应。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指的是政府农业技术部门等相关政府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针对贫困地区特定产业发展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主要目的在于让扶贫对象能够掌握实用型技术。

第四,政府主导下职业教育院校参与精准扶贫对象的产业技能培训。主要方式:一是给予扶贫对象或者其子女更多机会到职业教育院校深造,通过精准、系统的职业教育让其掌握现代农村产业发展的各种实用技术;二是下派职业教育院校教师给贫困地区进行系统化的职业教育,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特点和贫困人员的素质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产业技术人员。

第六,扶贫对象根据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自身脱贫的现实需要,自觉地通过各种途径接受职业教育,学习从事某项产业的技能。并且能够根据产业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主动性学习,成为能够不断自我发展的产业技术人员,为实现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从现阶段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来看,精准扶贫中职业教育的方式手段是较为多样化和较为完善的,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但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业技术人员培训的师资力量、硬件软件保障、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等方面的不足,给职业教育在贫困地区产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缘由在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的政策法规较为缺乏,扶贫对象接受职业教育的意识较为欠缺,职业教育参与主体协同性不够,职业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并未建立,等等。

二、新时代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遇到的问题

国外学者都十分重视教育在扶贫中的价值和作用,瑞典制度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的贫困循环累积理论认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是导致贫困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之一;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贫困者的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是自我脱离贫困的能力,贫困者的自我脱贫能力就成为贫困者脱贫的关键。[8]就我国精准扶贫现实而言,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助力和依托,更是贫困者摆脱代际贫困的主要手段。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必先扶智,扶贫与扶智协同发展思想的产物。精准职业教育是精准扶贫能够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实现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队伍撤离之后,扶贫效果依然能够维持的关键性要素,涉及现有精准扶贫地区三大产业的发展维持。[9]精准职业教育一定要根据地方扶贫的实际状况,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培养适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技术人才,通过精准培训,培养贫困地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技术人员。

新时代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遇到的问题:

(1)职业教育促进精准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创新的能力不足。精准职业教育要实现的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并且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维持过程中不断根据技术、时代等变化而不断地对产业发展进行创新。现阶段精准扶贫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就是在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并且让特色产业成为未来贫困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在精准扶贫中实现产业发展设定的精准性。精准性产业发展包括根据地方自然、社会、人文资源等状况发展产业,让其成为精准扶贫地区的支柱型与可持续性产业。[10]精准化产业发展是可持续的和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产业发展,从而能够避免不同地区产业发展之间的恶性竞争。[11]职业教育是实现扶贫产业科学发展及创新的关键要素,但是现阶段职业教育更多地局限在培养现有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其促进扶贫产业创新的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产业发展还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需要发展精准职业教育。

(2)职业教育培养贫困者的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欠缺。现阶段贫困地区开展的职业教育有助于已经处于产业就业体系边缘的贫困群体,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从事相关产业的技能,有助于其获得可持续性收入的机遇,[12]但仅仅局限于现有的相关扶贫产业及简单的技术能力。扶贫对象在扶贫产业中获得可持续财富的能力,需要贫困人员在通过精准职业教育成为产业技术人员之后,能够成为产业持续发展和创新的推动力量,即掌握产业持续发展创新的能力素质。现阶段职业教育正是在培养贫困人员产业技术学习的终身获取能力方面欠缺。职业教育培养产业技术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是精准扶贫能够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关键要素之一,需要通过精准职业教育才能实现贫困者通过职业教育获取终身学习能力。

(3)现阶段职业教育难以有效阻断扶贫对象贫困的代际传播。职业教育不仅是对精准扶贫中产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实现当前的脱贫,更是要培养扶贫对象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从而能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下一代的培养与教育方面,改变某些贫困地区对于教育的态度、看法。多种形式教育可以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有效阻断贫困地区的代际贫困现象的存在。[13]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对精准扶贫对象的教育培训方面更多的是技术性的培训,其根本目的就是获取物质价值,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素质多样化的培养。职业教育也仅仅成为获得物质生活的手段,很难改变贫困对象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看法,读书无用论继续在贫困者的意识中根深蒂固,从而难以改变贫困地区教育现状,有效阻断代际贫困。精准职业教育必须针对于此进行精准布置,实现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协同。

三、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协同创新途径

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主要涉及农业、制造加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都是围绕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进行的。不同贫困地区在产业发展的要求上存在着差异,要求职业教育内容、目标、对象、成效等多个方面实现协同和精准融合。[14]在职业教育观念、条件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产业技术人员培养的精准度,构建和完善精准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随着贫困地区发展的进一步加快,以及精准扶贫目标在2020年的实现,防止贫困对象返贫或者代际返贫不仅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更是成为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其中脱贫不脱政策就是明显的体现。[15]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协同创新是实现脱贫不脱政策的重要手段,协同创新要针对现实问题在政府主导下多个角度的创新。

有这么一个单词,看上去跟我意思相反,但是如果把我们放在一起,却是个绝佳搭配。你能帮我找到这个词吗?把它填到横线上吧。我们放在一起又是什么意思呢?选一选,把对应的中文写在方框里。

1.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协同作用

现阶段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主体虽然较多,但是其在对贫困人员教育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发挥作用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多个主体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单独作战的现实状况。企业参与精准扶贫中的职业教育多是从自身利益考虑来进行产业技术人员培训,面临着企业走了之后,产业技术人员走向何方的困境;政府主导下的精准扶贫干部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存在着时效性的问题;政府主导下选派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有些难以针对贫困地区实际对症下药;精准扶贫对象对职业教育还未树立所需要的理念,难以将终身职业教育作为可持续性脱贫的根本依托。[16]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多个主体实现协同,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主导性的引导和链接。同时,参与精准扶贫的其他职业教育主体必须与政府开展多种形式合作,让职业教育能够为扶贫做持续性的服务。企业、扶贫干部等要配合职业教育开展,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产业发展状况,构建和完善适合精准扶贫对象特点和地方产业发展特点的产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并且能够使得职业教育有自我适应的能力,即创新的能力。要进一步协调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精准扶贫对象子女获取职业学校教育的机遇。政府还要进一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加强支持力度,[17]特别是在促进不同职业教育主体协同作用的政策体系完善上,能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各个主体协同发挥作用,增强精准职业教育的实效。

2.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手段的多样化协同创新

党和政府要根据现实情况完善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法律手段有力促进多种职业教育主体参与此种机制之中,加强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精准职业教育培训就是在贫困人员需求的精准识别、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监督评价机制完善、产业技术提升和发展信息的多元传递、贫困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形成协同创新,[18]切实有效地发挥精准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为此,党和政府要更多采取职业教育奖励补贴方式、职业院校带动方式、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方式、职业教育观念改变方式等等多种鼓励和保障手段。现阶段职业教育培训手段还较为传统,现场授课还是主要形式,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还未得到有效应用,“互联网+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运用还需要大力推广,这也是解决精准扶贫中产业技术人员的终身学习能力欠缺的重要手段。

3.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的多维化协同

职业教育培训策略是国家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依托,精准扶贫中产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策略的创新是促进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服务的根本要求。[19]培训策略的多维化协同需要在政府主导性管理、政府与社会协同投入、区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资源的多元使用等方面构建联动性的基础,[20]促进职业教育机构、政府与企业等多方的参与,从而为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提供更多的渠道,实现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的普及化、职业化与终身化。

第一,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要将贫困人员接受职业教育能力分为不同维度。贫困人员在接受产业技术知识时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差别,在进行职业教育过程中,对职业教育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安排时,一定要首先考察贫困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根据差异设计不同的课程教学,从而让精准职业教育能够针对不同贫困群体发挥出实效。

第二,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要将贫困人员需求分为不同维度。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地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方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是不同的。扶贫对象由于自身条件和能力,对产业技术培训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职业教育培训中还有素质培训的需求,需要根据需求对贫困人员培训进行精准分类培训。

第三,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要将产业技术人员培训时间分为不同维度。贫困人员在接受职业教育时,有的可以接受全日制的职业教育,有的只能接受零星时间的职业教育,而有的要接受终身职业教育。根据贫困人员在培训教育时间上的不同,要多维度地设计职业教育计划方案,根据贫困人员的现实时间利用状况,实施精准职业教育方案。

4.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中贫困人员培训政策的多层次完善与协同

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一定要与国家精准扶贫的发展方向结合,不仅要在贫困人员的技能性培训上下工夫,还要注意贫困人员的全面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以及满足产业发展过程中人的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等等。[21]政府在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体系时,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多层次政策,特别注意多层次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制定政策精准。

第一,国家层面完善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员接受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要实现各层面职业教育的协同,政府就必须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引导,通过政策引导为各种职业教育主体进行协同合作奠定基础。国家要对职业教育院校帮扶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员接受全日制培训教育提供政策支持,主要是在招考制度、职业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过程等方面的政策支持,[22]促进贫困人员及其子女能够在政策层面得到在职业教育院校进修的机会。

第二,地方层面给予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员接受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时间和资金保障的政策支持。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员在接受职业教育时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地方政府在此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予以资金上的补贴,鼓励精准扶贫中贫困人员参与各种职业教育。为了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还要必须制定政策予以长效性的保障,促进地方精准职业教育实施政策的精准完善,最终阻断贫困问题的代际传播。

四、结束语

精准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人力资源培养的主导性作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贫困人员的现实状况进行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的变革,实现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做到永久脱贫,达到扶智的效果。[23]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解决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就需要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遇到了新挑战,需要各方协同作战。精准扶贫中精准职业教育培训要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根据贫困人员的现状与需求,提供精准化的职业教育,为精准扶贫效果的持续性贡献力量,为中国的特色扶贫模式构建贡献智慧,也为世界贫困地区脱贫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技术人员对象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云南农业(2021年11期)2021-11-12 02:23:58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52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16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石油沥青(2020年1期)2020-01-01 03:15:06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9:02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