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研究

2020-11-23 12:02谢清理
成人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习型建设教育

谢清理

(1.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6;2.玉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一、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渊源

(一)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

2004年3月,习近平强调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性,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2009年11月,习近平提出学习型党组织问题,“确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加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问题。2013年3月,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身要通过学习成为学习型政党,而且“要以自己的示范行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3]2015年5月,习近平指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以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4]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更加关注学习型社会的现代化问题。2017年10月,习近平强调,“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5]2018年9月,习近平指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6]

(二)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1.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和弘扬

好学、乐学、善学的中华民族,在古代学习型社会思想萌芽就初步形成,孔子、孟子、荀子等教育家有着丰富的学习思想。孔子提倡全民学习,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全程学习,“学不可以已”;提倡学习不分场所,生活、工作、交友、游学等都是学习的有效途径;提倡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主张“修身安人”;提倡互为师生,主张“学无常师”、“教学相长”。习近平善于挖掘中国古代优秀教育家的学习型社会理论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在考察孔府并到孔子研究院座谈时,强调对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鉴别利用,扬弃继承。

2.源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须坚持人民立场和社会主义立场,培养和培训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教育改革须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集中精力解决重要问题、重大问题和战略问题;教育实施须坚持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教育发展须坚持整体思维,强化学习对象的全民化、学习目标的全面化、学习内容的全面化和学习体系的系统化。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7]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8]

3.源于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吸收和丰富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同志主张推进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毛泽东不仅自己勤奋好学,而且号召全党要学习,要终生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邓小平提出全党同志“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江泽民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胡锦涛提出学习型社会建设任务,“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习近平吸收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同志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的精髓,主张“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9]

4.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的实践总结

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既有强劲的现实需求和动力,也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国民素质是小康建设、强国建设和中国梦建设的内生动力,为了提升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和创新素质,应加大继续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各级成人学校,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发展,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办好继续教育。党和政府为此进行学习型社会顶层政策设计,加快教育制度改革和教育体系完善。我国新时代教育创新实践的积极探究和经验总结为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渊源。习近平关心、关注和指导教师培训、干部教育、农民培训、贫困人口群体教育扶贫等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参与继续教育。习近平强调,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主动学习,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育人智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加强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农民素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把农民培养成增收致富能手;对于贫困人口,应弱有所扶,“扶”钱、“扶”物,更要“扶”教育、“扶”志向。

二、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的内涵、特征、建设领域和建设原则

(一)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习近平指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10]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

人人皆学。人人皆学是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和实现途径,不同区域、城乡和经济条件下的人们都应有适宜的学习机遇和机会。社会主义大国要做学习大国,要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不仅是公民的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学习型社会应创造一种人人皆学的社会氛围,使每个公民都能享受终身学习的机会,使人人成才、人人尽展才华、人人过上美好生活成为现实。学习不只是公民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更是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自觉需要。学习不只是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推动事业发展的自觉动力。

处处能学。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和书本学习,离开学校之后的各种非正规教育、非正式学习也是成年公民学习的有效形式,在职培训、岗位学习、闲暇学习、实践中学习等都是可以高效利用的学习方式。学习可以是多种形式和方式的,要立足岗位学,向师傅、同事、书本和实践学。[11]通过实践在实践情境中学习可以获得直接经验,通过书本、群众、专家和国外的经验学习可以获得间接经验。习近平强调学习和实践的价值,要求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做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

时时可学。学习是伴随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无论学生、党员、教师和员工,学习要挤时间。工作忙、加班多、应酬多、家务多,都不是没有时间学习的正当理由,都不是放松学习的正当理由。不注重学习的从业者、玩风太盛的公务员、不追求新知识的教师、不珍惜宝贵学习时光的青年学生,政治思想就会僵化,工作能力就会下降。学习也应讲究方法和方式,要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学懂学会,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要养成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和思考中提升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特征

习近平指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12]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

网络化。习近平重视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运用,要求“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优质课程资源、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因信息化手段而扩大覆盖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数字差异,从而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共享优质资源。“互联网+”教育模式具有提高教育覆盖面、缓解工学矛盾、降低教育成本、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实现智能化教育管理的独特价值,有助于公民参与继续教育。“互联网+”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学习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以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为基础的继续教育和学习方式将迎来全新、全面和深刻的改变。

数字化。习近平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13]运用大数据有助于教育和学习的现代化水平提升。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教育,推动传统教育和数字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运用数据,可以提升教育和学习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大数据为学分银行、课程互认和学分转换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构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互联互通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个性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成为学习者的基本追求,不同性格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社会公民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接受符合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和学习。社会应根据公民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提供多形式、多时空、多媒体的学习机会,帮助其实现24小时泛在学习和全天候学习,从而促进公民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在学习型社会中,公民的学习因处于不同的需要层次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动机,因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表现出所需课程内容的不同,因处于不同的学习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方式。

终身化。终身学习需要人们“以一生从事之”,“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一种伴随人的生命历程的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学习应“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活到老,学到老,是学习的理想境界。在学习型社会中,公民不会割裂学习和工作、生活的关系,学习和工作、生活将融合在一起,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和生活,将成为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三)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

在学习型社会中,各级各类学校继续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同步推进。

1.办好各级各类学校继续教育,抓好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一是办好高等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文凭的含金量。高中后、大学后继续教育既可以满足在职人员的学历提升需求,也可以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着力解决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问题,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应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并完善相应的招生、教学、管理、学历和学位制度,实现高等继续教育的融合贯通,打造有质量的高等继续教育形象。

二是办好社区教育,普惠社区居民。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社区人”身份的自觉转化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培养具有社区精神的居民有助于邻里和谐互助,传递文明生活方式有助于居民融入社会,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居民品德提升。当前各级各类社区学院和社区学校应重点实施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文化发展的社会教育、促进社区治理融合协调发展的社区治理教育以及促进和谐社区精神家园发展的社区文明教育。

三是办好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实现老有所学是现代社会进步程度的关键标志,也是老年人群安度幸福晚年的现实要求。我国应建设分层次、分年龄、分内容、教养深入融合发展的老年教育体系,建立机构养老、社区托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体系,实施多样化、有区别、有差异的教养课程,探索自主研修、自我导向、伙伴互助、团队学习的学习活动形式。老年教育应重视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条件,探索老年远程教育新模式,建立老年网络学习新机制。

四是抓好教育扶贫,提升人口素质。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事业中的重要工程,教育扶贫是“拔穷根”的治本大计。发展义务教育,把贫困家庭里的孩子培养出来,使之成为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贫困家庭的就业创业技能,使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公民,提升工人和农民的技术水平,是提高其经济收入的根本策略。抓好教育扶贫工作,还要注重方法方式的创新,做到精准教育扶贫、精准教育脱贫,做到因地、因村、因户、因人制宜。

2.发展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完善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单元组成

一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提升执政能力。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历史科学和执政科学,从书本、实践、自身和他人经验教训中学,切实增强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解决“本领恐慌”问题,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危机感,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增强本领和才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共同愿景、反思心智、系统思考和自觉践行。各级领导干部应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中积极发挥倡导、实践、组织和推动职责。

二是打造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学习型组织是学习型社会的半壁江山,企业要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价值,树立人力资本理念和人才兴企思想。车间、班组、岗位群、技术小组、集体宿舍等组织应引导职工参与技能学习、技能竞赛,人人成为企业的合格职工,人人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培训要坚持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原则,以企业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为核心组织培训教学活动。

三是创建学习型家庭,提升家庭和谐凝聚力。做好家庭工作,是筑牢社会和谐的重要支点。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是个人幸福之源、城市文明之基、国家安泰之根。学习型家庭应着眼培养良好家风,提升家庭文明和谐水平;应着眼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提升家庭教养水平;着眼互信互助互爱,提升家庭幸福指数。

(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指出,“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14]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改革坚持的基本方向,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方向是“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特色”在于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国文化自信,“世界水平”的“水平”在于一流质量、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扎根中国。国情是行动的依据,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学习型社会建设须彰显中国特色,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办好自己的继续教育院校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须保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立德树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方向同我国社会的发展目标和未来方向是一致的,应“为人民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5]学习型社会建设应尽快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构建以人民为中心、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共享成果的新型发展模式。办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通过改革和创新解决人民关心的重要问题,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融通中外。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不仅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普遍意义,而且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石。美国学者罗伯特·哈钦斯提出学习型社会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型社会理想形态,美国、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发布终身学习白皮书和继续教育政策。一方面,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必然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认真学习、理解、消化这些系统理论和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创造性运用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中国特色、本土气质、中国化的学习型社会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我国学习型社会也应把国外借鉴同国内实际相结合,而不照搬硬套,更不能全盘西化。习近平指出,进行国家之间的文明相互借鉴,应从本国本民族现实情况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16]挖掘本土气质的学习型社会理论和实践,可以为教育自信觅得源头活水;推进学习型社会理论与实践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为教育自尊赢得世界舞台;融通中外的建设思路,可以为开放中的中国教育创造出辉煌的发展道路。

立足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视角应置于中国的时代土壤中,根据时代形势、时代诉求和时代条件统筹规划、逐项推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一些地方的学校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发展比较缓慢、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全社会协同改革和创新。国家应加快研制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做好国家层面的宏观规划和顶层设计。政府各部门应统筹谋划,在体制完善、机构设置、资源整合、经费保障、激励机制、学分银行、评价机制等方面增强一致性、配合性和协同性。政府应完善购买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授权、政府购买、项目管理、项目外包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应加强队伍建设,管理人员、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都应发挥人力、物力和智力资源的价值,主动服务和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应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高校、职业院校、党校、团校、成人学校和社会组织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和服务社会的特长,形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联动的发展机制。

面向未来。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面向未来、超前谋划,国家确立了教育改革的奋斗目标,要求“到2030年教育总体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7]与现代化的教育体系相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也应高标准、高水平和高质量,具有国际影响力。根据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动向,学习型社会建设应强化的主要工作包括:在终身学习文化营造方面,应加强终身学习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在学习型组织创建方面,应加强政党组织、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的学习型组织创建;在终身教育体系构筑方面,应加强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构建、教育系统和其他社会系统的沟通协调、社会学习平台的建设和社区学习资源的建设;在学习型社会运行机制方面,应强化党政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教育支撑和社会民众主体的合力机制;在终身学习活动开展方面,应强化活动的全员性、全程性;在社会及其成员发展方面,应达到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升、社会成员价值实现度提升、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社会文明度提升、社会创新度提升、社会和谐和凝聚力提升等成效。

三、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的实践意蕴

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具有多重理论渊源,内涵丰富,特征鲜明,重点突出,原则科学。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怎样建设以及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习型社会”等一系列具有方向、根本、全局、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是党和国家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全面表达。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创新了社会主义继续教育理论,总结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创新实践。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表达了学习型社会的丰富内涵,概括了学习型社会的时代特征,指明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阐明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因此,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开创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开创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实践的新阶段,也为世界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通俗易懂、贴近时代、高瞻远瞩,是其治国理政的睿智在学习型社会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和科学表达,为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建设绘制了新时代宏伟蓝图,是中国特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指针,为开启学习型社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方向。目前一些单位、部门和个人存在对习近平学习型社会重要论述研究不够、学习不够、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今后应加强研究、加强学习、提升认识、提升执行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党、全社会、全体教育工作者应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提升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应发挥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升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改革的质量和效能;应加快推进继续教育现代化,推动我国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18]

猜你喜欢
学习型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