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2020-11-23 07:18:31黄小花
武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乡镇战略

黄小花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乡镇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我国有着占全国总人口40%的农民,人口数量达6 亿多,这足以体现农村体育发展和治理重要性。[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在外求学和务工,留在乡镇的人口多为老、少、弱、病、残群体。因此,对于发展乡镇农村体育文化缺乏一定的引导性和接受性,从而导致乡镇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

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人均 GDP更是平均增长了10%左右,但是用于体育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 投入状况上,场地设施、体育人才、场地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差强人意. 就目前而言,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利 用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体育文化建设的开展方面还欠缺,硬件设施的缺乏,导致众多的村民体育健 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如篮球场、足球场、体育室内活动室等较为匮乏,以大众广场作为村民们的主要健 身场地,体现出健身场所的单一特性;人们体育消费意识的淡薄,专业社会指导员的培养欠缺,使得体育 文化建设根本谈不上更好的完善和传承,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村民体育活动的开展。[2]

2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乡镇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2.1 乡镇农民体育文化活动意识淡薄

首先,农民对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意识不够强。由于很多农民常年干繁重的农活,认为自己的身体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锻炼,恰恰需要的是休息,而且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参加体育活动了。其次,由于农村很多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青年人外出打工挣钱了,家里剩下的劳动力往往是老、少、弱、病、残群体,而这些人既要做家务,还要干农活,几乎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参加体育锻炼了。最后,农村中虽然还有一些人有较强的体育文化健身意识,但是在认知程度上还是远远不够。如果要搞一些体育文化节目的编排和比赛就很难实现。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2.2 乡镇农村体育设施和条件落后

近年来我国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还是有一部分农民没有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主要是因为农村的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不足,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甚至有的农村还没有专门的文体活动室。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镇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而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是农民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赖以形成的条件和载体,由于乡镇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与乡镇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是影响和制约乡镇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3 乡镇农村体育文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初级阶段,乡镇农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大多数仍以自发性为主,组织一些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活动,体育锻炼的组织范围和规模也较小,且农村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乡镇农村体育组织管理的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制度,而体育活动场地的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以及经费保障制度都不够健全。再加上社会体育指导人才的缺乏,这些都不利于乡镇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乡镇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4 乡镇农民体育锻炼强度和体育消费力度偏低

目前,我国乡镇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体育消费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与城市人口相比较,乡镇农村农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和体育健身消费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差距依然很大。由于乡镇农村农民体育锻炼的持久性不足和体育消费能力的薄弱,使得农村体育文化得不到有效的科学指导。另外,乡镇农村体育活动在体育设施的使用上重使用、轻管理,对设施的损坏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些都影响了乡镇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四川乡镇农村体育文化发展方向和路径

3.1 乡镇农村体育走产业化发展路径

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进行了现代化改革。为了实现农村脱贫攻坚战这一宏伟目标,我国农村现代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发展农村产业。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之一是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要求。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走向,在国家层面,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中要求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国家体育总局也在2016年制定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于产业布局做出明确指示,强调利用“江河湖海、冰雪湿地、草原沙漠、森林山地”等特色自然资源来发展体育产业。由此可见,国家层面的体育产业布局已为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指明前行方向。[3]

走体育制造产业化路径,希望有效采取原产地与搬迁地联合发展的方式,来扶持和帮助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装备制造产业群。走运动休闲体育产业化路径,休闲体育运动特色小镇称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新业态,这给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和农村体育文化产业发展都提供了契机。主要依托休闲体育运动特色小镇,将采取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与有关联的次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产业体系。

3.2 乡镇农村体育走绿色环保发展路径

我国农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2018年6月24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提出引导民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此后不久,农业农村部于2018年7月13日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突出绿色导向,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此,以“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环境友好”为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与有效利用,促进乡村体育绿色、低碳、生态与生活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3]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开创具有原生态的乡存绿色体育文化环境,走乡镇农村体育绿色环保发展之路。适当开发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体育比赛活动和体育健身项目,提倡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体育路径。

3.3 乡镇农村体育走公共服务治理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社会治理的根基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乡镇农村体育文化治理恰恰是农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正是乡村发展的薄弱环节。体育所具有的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精神,对乡村社会治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解决乡村体育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与农民多元化治理主体参与的共治格局。政府作为公共权力应承担治理的主体责任,发挥其主导作用,破解基层乡镇、村委会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瓶颈问题;以志愿性组织、公益性组织及非营利性组织为主,发挥农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勿忘草根类组织的挖掘与扶持;培养农民自治能力,以农民主体地位保证其体育议事权、体育政策知晓权、需求表达与反馈权,发挥农村体育文化能人参与治理的主体特性。[4]实行社会治理监控与反馈机制,并如何更好的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如何解决广场舞扰民,赛事的违规等问题。

3.4 乡镇农村体育走健身康体发展路径

目前,由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要,以及解决这些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计划。这些年来,国家在逐步制定和完善全民健身计划路径与农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新时代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他指出全民健身是全国人民增强体质、拥有健康快乐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全国人民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体人民幸福工作和健康生活的重要保障。要使人民有个健康幸福的生活,就离不开乡村振新战略下农村体育文化健身工程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乡镇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4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08
战略
战略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