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艳 刘晋元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1968年,法国网球公开赛首先消除了职业、业余的隔阂,向所有网球运动员开放。随后,温网、美网、澳网也向职业球员敞开了大门,世界最高水平的网球运动员可同台较量,男子职业网球自此进入公开赛时代。公开赛标志着当代男子职业网球拉开帷幕。当代男子职业网坛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吸引着全世界球迷的眼光,它也是世界网球发展的风向标,引领着世界网球的发展。因此,研究当代男子职业网球,可为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网球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时间为序,以代表人物为着眼点,将其分为六个发展阶段,本研究主要对六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
1968年,四大满贯升级为公开赛,职业网球选手得以重返四大满贯赛场,其代表人物有罗斯维尔和拉沃尔等。出生于1934年的罗斯维尔,在进入公开赛时代时已到了职业生涯的后期,但他凭借迅速的移动,准确的判断和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仍赢得了4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尤其是1972年获得澳网男单冠军时已是38岁高龄,他的这一最大年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同样来自澳大利亚,比罗斯维尔小四岁的拉沃尔,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成绩,继1968年获得温网冠军后,拉沃尔在1969年包揽了四大满贯全部单打冠军,时至今日,也没人能够复制这一伟业。达到巅峰后的拉沃尔竞技状态迅速下滑,一方面由于年龄和伤病的影响;另一方面,年轻选手的崛起,对拉沃尔也形成了强大的冲击。首先向他们发起挑战的是来自美国的黑人青年阿什。在后起之秀中,成绩最好的是纽康姆,他先后获得5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另外,来自罗马尼亚的纳斯特塞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是1973年有世界排名后首个世界年终第一。除此以外,来自捷克的科德斯以及来自美国的史密斯也表现出一定的实力。
前职业高手与后起之秀的正面交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公开赛的前两年,前职业高手占据压倒性优势,但接下来的几年则是年轻人的天下。与此同时,世界网球强国也由澳洲向欧洲转移。但拉沃尔等网球前辈对澳洲网球的影响至今仍在,他们不仅使澳洲网球有了质的飞跃,而且直到现在,澳洲网球依然拥有重要地位,网球明星也是层出不穷。
1974年,22岁的康纳斯全面爆发,他收获了除法网外其余三项大满贯单打冠军。康纳斯技术全面、意志顽强、体格强壮、力量充沛。他是首位连续5年年终世界排名第一的男子选手,也是男子网坛职业生命最长的球员之一,职业生涯从七十年代初期持续至九十年代中期,尽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一时期,真正的王者却属于瑞典的“冰山王子”博格。博格出色的球技,独特的个性,君临天下的气概,使他成为无数球迷崇拜的偶像。正是因为有了博格这样有魅力的球员,赞助商、广告商对网球的投入有了突飞猛进的上涨,网球运动也由此进入繁荣期。博格堪称正拍革命的先行者,他采用开放式站位,西方式握拍,强烈上旋正手击球。在那个时代,他的技术被视为极端特例,但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正拍技术对此后网球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博格底线型打法在法网这种慢速球场如鱼得水,他在这里获得了6个单打冠军,不可思议的是,这一打法还成就了他温网这种快速球场上的五连冠霸业。但令人无比遗憾的是由于不满国际网联的安排,加上婚姻破裂,年仅27岁的博格于1983年选择退役。这一时期,为网球走向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美国“坏小子”麦肯罗。麦肯罗是网坛脾气最坏的人,1990年澳网,他因言行不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赶出球场的人。但在功利的社会,麦肯罗却率先提出了艺术网球的概念,他认为网球是一门艺术,应当避免胜负功利性的一面,使比赛更具审美价值。麦肯罗艺术网球的主张和以身作则的贯彻,为网坛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世界网球运动的发展。
1974年,年轻的康纳斯拉开了网球黄金时代的帷幕。充满明星气质的博格,推动网球运动迅速发展,并把世界网坛带入真正的黄金时代。而球技精湛、热情张扬的麦肯罗推动网球运动达到黄金时代的顶峰。
1984年,伦德尔在法网击败麦肯罗,宣告伦德尔的崛起,虽然在接下来的温网和美网,麦肯罗接连捧杯,但随后麦肯罗再也未能在大满贯中有所作为。1985年,群雄混战正式开始,这一年的四大满贯单打冠军由四个不同的人获得。这四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首先在澳网夺冠的是瑞典人埃德伯格,埃德伯格网前决胜意识强,截击手感绝佳。他在澳网、温网、美网各获得2个男单冠军。与同时代的球星相比,埃德伯格是球场上的绅士,他的贵族气质让网坛重归传统。接下来的法网维兰德获得冠军。维兰德属于防御型底线球员,他的底线上旋球力量十足。维兰德在澳网、法网各获得3个男单冠军,他还获得了1个美网冠军。贝克尔获得了当年的温网男单桂冠。贝克尔属于发球上网型球员,他的正手抽球强劲,发球力量巨大,尤其是他的网前技术,无数底线高手在他的面前一筹莫展。之后几年,贝克尔又获得了5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当年的美网由伦德尔坚持到了最后。伦德尔是第一个重视科学体能和技术训练的选手,他的这一训练体系是当今球员的普遍做法。伦德尔属于底线型选手,但他加强了抽球时力量、速度和旋转的变化,使底线抽球不仅具有防守作用,还成为一种直接得分手段。相比较而言,伦德尔是这四人中成绩最好的一个,但伦德尔沉默寡言,缺乏个人魅力,被称为网球机器。同一时期,NBA、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足球等领域的体育明星却令世界疯狂,网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大不如以前。
群雄混战期间,伦德尔、维兰德、贝克尔和埃德伯格针锋相对。可以看出,这几个竞争者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但却都没有达到霸主的高度,成就霸业。于此同时,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体育明星更加令人瞩目,网球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
1993年,22岁的桑普拉斯开始了对男子职业网坛长达近十年的统治,桑普拉斯属发球上网型选手,技术动作堪称完美,职业生涯共收获了14个大满贯单打冠军。桑普拉斯含蓄内敛,在球场上不露声色,场下也十分低调,甚至有人认为他无个性、无趣。但他统治下的网坛并不单调、沉闷,这得益于另一位伟大的天才球员阿加西。阿加西比桑普拉斯年长一岁,他网球天赋过人,个性叛逆。年轻时的阿加西长发飘逸,衣装怪异,他曾因不满温网着装要求而不惜放弃温网的比赛,也曾因不能专注于网球而导致世界排名掉到100名以外,但经过失败婚姻洗礼的阿加西逐渐走向成熟,从一位叛逆青年逐渐成长为沉稳的王者。在桑普拉斯统治网坛期间,还有其他一些优秀球员,如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但凭借刻苦耐劳的精神获得4座大满贯的美国人库里埃;再比如勇夺3个法网冠军,热情、阳光的红土之王库尔滕等等。但这些球员在桑普拉斯所取得的成绩面前,显得有些星光黯淡。
上个世纪90年代,男子职业网坛的王者属于桑普拉斯,但世界网坛的辉煌却由桑普拉斯和阿加西共同创造,正是由于阿加西的叛逆张扬和桑普拉斯的含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以及阿加西不断的挑战,两位巨星间才不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使得职业网坛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2003年,当费德勒在温网获得他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时,人们没有料到这位来自瑞士的小伙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37周的连续世界第一,连续6年年终世界第一等等。费德勒技术全面,正手球路多变,落点精准,速度、角度、力量趋于完美,单反抽球和削球无与伦比,发球也是重要得分武器,在比赛关键时刻,常利用发球直接得分来化解危机。随着网球运动员身体越来越强壮,球速越来越快,留在底线是一种更稳妥的打法,但费德勒凭借过人的天赋和智慧,将全面性打法发挥到了极致。在费德勒统治男子职业网坛的七年时间里,只有少数几人获得过大满贯冠军。比费德勒年长一岁的萨芬,以俊朗的外形、特立独行的个性,集球迷万千宠爱于一身,但这位天才选手因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在比赛中功亏一篑,最终只获得了2个大满贯冠军。与费德勒同龄的澳洲野兔休伊特,以意志顽强著称,虽然他以快速移动救起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回击的球,但由于缺乏有力的得分武器,最终也只获得了2个大满贯冠军。比费德勒小一岁的美国大男孩罗迪克,拥有惊人的爆发力,能轻而易举的轰出时速超过200公里的发球,但只有进攻,缺乏防守的罗迪克只在美网中昙花一现。
费德勒以自己的全面性打法将男子职业网球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他的巅峰时期,他所参加的比赛,虽然结果不会有多大的悬念,但他以优雅的个性及令人不可思议的技战术仍然吸引了全世界球迷的眼光。毫不夸张的说,费德勒是当代男子职业网坛最伟大的球员,他所达到的高度,不仅是现在,而且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能够逾越。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已经过了巅峰时期的费德勒放慢了征战的步伐,参赛数量大大减少,夺冠效率也有所降低,即便如此,也没人敢小视费德勒的存在,时至今日,已经年过30的费德勒,仍然占据着世界第二的位置足以说明一切。2010年,24岁的纳达尔一口气接连拿下三座大满贯单打冠军,终结了费德勒一人独大的局面。纳达尔是防御型底线球员,善于利用强而有力的上旋、快速的移动、顽强的意志、持续的压迫促使对手失误,他的这一打法非常适合红土,他的14座大满贯冠军有9个来自于法网。但这种打法非常消耗体力,反复的透支身体,伤病也就在所难免,虽然他强势的终结了费德勒时代,却不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王朝。出生于1987年的德约科维奇,依靠自己的稳扎稳打获得了10个大满贯冠军。德约科维奇技术全面、多样,是历史上回球最犀利的球员之一。目前德约科维奇牢牢占据着世界第一的位置,依现在的形势,再拿几座大满贯也许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29岁的年龄,对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来说,已经过了职业生涯的最佳竞技阶段,在竞争激烈的男子网坛,不知他还能坚持多久。与德约科维奇同龄,生日仅相差一周的穆雷,22岁时就来到过世界第二的位置,在他出道初期,人们对他寄予厚望,将他与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并称为四巨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其他三位的差距越来越大。穆雷身材高大,脚步灵活,正反手均衡,但他的打法过于保守,比赛中过多的采用被动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这种打法不仅阻止了他取得好的成绩,还使他的身体处于极易受伤的境地。近两年,他在教练毛瑞斯莫的帮助下,打法有所转变,只可惜这种改变来得晚了些,否则也不会是目前的成绩。
以往优秀的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20岁出头便把大满贯单打冠军揽入怀中,如今这批90后的男选手未能有人担此重任。在眼球经济时代,偶像即意味着市场、意味着票房,为了男子职业网球的持续发展,需要一个新的王者来挑起大梁,引领男子网坛继续前行。
职业网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必须经过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苦、系统的训练,因为网球比赛对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相比其它行业和运动项目,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成功率更低。因此在这漫长的训练过程中,有人因为学业、有人由于伤病,还有的出于对前途的考虑,选择了放弃,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运动员。
相比公开赛以前,当代男子职业网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也迫使网球选手更加注重体能训练,对体能无止境追求的后果是使体能训练的强度超出了身体自愈的范围,当训练后的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恢复手段又满足不了需求时,伤病就不可避免。另外,以前的网球场多为草地和土场,现在场地多为缺乏缓冲的硬地,长期在上面快速奔跑和急停、急转,也会对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随着网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和球拍科技的进步,抽球的力量和速度越来越快,贸然上网极易被穿越。另外,上网技术所需要的细腻手感也必须经过大量的比赛实践才能掌握,但选手们为了更多的赢得比赛,被迫采用留在底线的稳妥性打法。照此发展下去,网球比赛将演变为底线体力大比拼,谁在力量、速度上占据优势,谁就会在比赛中占据主动,网球技战术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下降,当然比赛的美感、观赏性也会随之降低。
当代男子职业网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网球运动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优秀运动员流失严重、运动员饱受伤病困扰和技战术单一化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为了网球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后的决策者们应直面这些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