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龙香
新时期,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程度大幅度增强,千篇一律的样板式室内设计风格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室内设计行业人才缺口相对较大,2019 年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市场规模达2800 亿元,且以12% 的增长率逐年递增,而室内人才缺口至少70 万人以上,加强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的建立十分重要[1]。
室内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技能:第一,相对较高的手绘水平,要求在30 分钟内能够对某一室内空间做好平面图和透视效果并为图着色,在实际工作实践中,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现场作图,边手绘边完成设计方案,才能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第二,需要设计人员具备基本的方案描述能力,能够辅助业务人员向客户介绍设计产品,以此来提升订单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第三,需要具有较强的电脑绘图能力,对效果图、设计图、施工图等的制作能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一般需要在5 ~7 天内完成以上设计,才能满足室内设计订单的需求;第四,对室内装饰材料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提高室内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室内设计专业综合性较强,涉及的专业领域相对较为广泛,主要包括建筑学、材料学、设计美学、结构力学、历史学、人机工程学、室内工程管理以及房地产相关的常识、法律规范等,还要掌握基础设计方面的知识和美术基础知识,其知识结构相对复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室内设计风格发展的主流,因此当前行业内对复合型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
新时期室内设计工作者,不仅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与艺术底蕴。当前人们对美的向往较为突出,对室内装饰与装修风格的艺术性、舒适性与个性化的需求都比较高,尤其是商务所用室内空间如酒店、民宿、酒吧等场所的设计都需要根据地域特色、心理研究、文化内涵等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因此,当代室内设计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艺术底蕴与精神文化内涵,才能够设计出人们实际需求的室内环境风格。
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即呈现出了全素养、综合化的评价倾向。在此背景下,为了满足社会实际的人才需求,学校也必须要注重室内设计人才的综合素养发展。基于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学科体系中开设了室内设计专业,进而形成了激烈的人才培养竞争局面。此时,中职学校必须要积极做出教育战略调整,以此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室内设计人才输出质量的有效方法,对学校在教育领域、行业领域中树立口碑、赢得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充分激活,对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结合既往经验来看,我国中职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倾向单向化、灌输式的知识输出,并未对学生的内在情感、兴趣态度提起重视。所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学校实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现代化革新,进而为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学习支持条件。
有激励,必然就有竞争,只有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学校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才可称健全。在竞争氛围当中,为了获取激励机制下的奖励,或在理论考试、实践训练中拔得头筹,学生心中会形成一定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也会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直接转化为动力,促使学生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明确树立未来的发展目标,为学生向高端人才的逐步转化提供精神保障。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前,需对当前形势下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与调研,并针对性地对未来行业发展中的设计人才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索,同时还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条件、发展趋势与未来规划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以此得到较为精准的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这就需要学校教研部门、管理部门深入行业市场与人才市场进行人才战略计划的制定,根据市场实际需求制定出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发展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内容、人才能力构成、细分岗位人才能力需求、培训队伍以及培训周期、培训成本、培训投资回报收益、培训考核制度、考核指标、激励方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研究与方案制定,切实将人才培训与学校教育实际、社会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确保培训投资成本能够与人才产出收益相持平,并使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逐渐提高,促进学校战略计划不断优化升级,确保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健康与活力。
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仍然较低,认识不到培训投资对学校竞争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体现在投资成本低;另一方面,则是缺乏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训模式,使得培训活动的开展与成本投资无法转化成效益成果,不但浪费了学校成本,在长久发展过程中,也将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学校室内设计专业若想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足,应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致力于提高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培训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培训教师的整体能力素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遵循“引进来、走出去” 的原则,当前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养大多采取本校师资培训的方式,文化与信息相对较为闭塞,无法吸收到更多先进设计理念、设计思维以及管理方法,这对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会形成极大的阻碍,不利于学校培训投入的有效回报,因此需要学校积极与外部力量进行合作,比如利用校企合作的条件,促使教师人员进入到企业吸收更多先进知识,巩固基础内涵,或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定期对教师、学生进行授课交流,让教学双方接受行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维,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操作能力,以此来为增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动力[2]。
学校应积极完善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激活学校内部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将激励机制转化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引导性内容,切实驱动并发展设计人才,使他们在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实力的增强,在毕业后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中能够逐渐立下根基,引领行业风尚。
学校需要根据社会市场中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能力构成的人才需求特点,以及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一个多元化、分层化的激励手段,即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机制,致力于满足各种社会岗位、各类学生人才的激励需要;采用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学习倦怠、学习积极的学生形成差异化的激励,促使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掌握自身发展的目标,令其在任务催使下完成学业目标。
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人员还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经济条件、心理特点、兴趣取向以及身体情况,了解学生最为迫切需要的根本需求,分清其需求的主次,最大限度地解决横跨在“教” 与“学” 之间的主要矛盾,比如在奖学金、住宿环境、学习工具等方面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促使其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认真完成培训与考核,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应在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健全建立的基础上,创新人才评价的模式,切实将培训过程、效果与学生素养评价、成绩考评等联系在一起,进一步量化人才评定的标准,为人才能力与激励考核提供新的途径。
对绩效考核相关内容的完善过程中,需要对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所遇到的阻碍问题、复杂条件、压力水平等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其专业学习的日常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影响学习质量的相关因素,对培训内容与激励效果进行精准的评估。根据学生培训实际情况调整相关奖学金、物质奖励等激励标准,进而促进学生人才步入社会后工作效率与质量大幅提升[3]。
应健全制定基于人才评价的机制优化制度,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要对教学方案、激励标准、考核指标的既有结构进行明确,分别制定出与相关人员学习质量、培训效果相符的关键指标,并使相关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促使其在后续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切实掌握自身学习内容的权重,令人才培训与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室内设计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质量要求也比较高,但当前行业内的人才能力构成相对较为单一,不足以支撑社会企业的长效发展。因此,相关学校应积极健全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制定培训计划,调动校园文化力量对人才形成勉励,以此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