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峰
湘西自治州地处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北边缘与鄂西山地交汇地带,湖南省的西北部,是目前我国典型的“老、少、边、山、库、穷”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它与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接壤,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地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首倡地。它作为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这里历史悠久,主要是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文化、交通等原因,体育公共服务在其发展的进程中,农村基础性体育公共服务显得尤为落后。随着国家对“三农”关注力度的加大和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特别是习总书记强调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体育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障农民的体育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建构一种适合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需求,而为其提供的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它主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组织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公共体育需求,提升农民身心健康为目标,从而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完善的场馆设施等与财政相关的公共产品的,从而保障农民基本体育权利的民生工程;具体而言,它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包含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和维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置,医疗制度的完善配置等,主要依靠政府体育财政投入供给,改善和提升农村的基础体育设施,使农村居民在农作之余长期有效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真正的把《全民健身计划》落实都实处,让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公民一样的体育权利,这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于湖南省西北部,与鄂、渝、黔接壤,在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等30个民族,总人口280多万,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二元经济的发展战略,加之以前对西部农村的教育、文化等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城乡居民诸多差异中体育领域的差异最为突出和明显,尤类似于湘西这样的典型偏远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各项体育基础设施的滞后形成了苗族村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特征,特别是有的村所拥有的篮球场和乒乓球的数量还未达到2006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亿万农民健身工程”的基本要求,公共体育资金财政投入资金较少,体育活动开展经费的主要通过村民的自筹获得,体育基础设施滞后及体育经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进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后,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指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3]: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握新时代社会变化与“三农”的主要矛盾,而农村体育开展一直是软肋,由于文化、经济、交通等原因,体育公共服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严重滞后而直接导致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城乡差距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体育服务的缺失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农民日益增长体育需求矛盾的突出。
由于湘西属于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村民整体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都是农作物,经济渠道比较单一,农民收入水平每年增长幅度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民还在为生产、生活而奔波不息,农村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村里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对于体育活动能促进身体健康,有祛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农民都有了解,但是以体育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农民几乎没有,认为天天地里劳作就是一种体育锻炼,农民体育锻炼意识整体较为薄弱,运动健身知识普及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落后是影响湘西苗族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帮助他们建立一个积极、向上、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是我们重要研究的内容。
据调查,尽管绝大多数湘西苗族村落每年都会组织以“篮球赛”为主的体育活动,但是各村村委会组织体育活动比较单一,数量少,文体活动的开展绝大多数没有专门的组织部门,这充分的说明体育组织体系不够健全,村民的日常活动都属于自发组织或个人锻炼,村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没有专门的组织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组织是造成体系不完善的主要因素。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各级政府体育部门进一步梳理和明确自身工作职能和定位,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健全和完善湘西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从而推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路径。因此,准确把握湘西苗族聚居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育的现状,充分挖掘农村体育的特点和优势,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政策法规,保障农村农民享有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权利,从而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乡镇政府应积极依靠少数民族地方的特色,打开农村资金来源渠道,加大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投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确保各项资金用于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设施的建设,从而大大改善农村体育的基础设施;其次,优化农村体育产业布局,充分依托社会,通过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等举措,加强政企合作或以精准扶贫的方式鼓励企业与个体户投资,不能单单依靠政府拨款,村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集思广益,依靠少数民族地域优势,引进外资,形成以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体投入相结合的资金投入模式,从而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顺利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逐渐摸索一条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真正落实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农村公共体育组织管理是推动和发展农村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维持农村农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落实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载体。因此,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体育组织的发展,就要不断的整合体育资源,以负责镇(乡)全民健身的组织机构为龙头,以行政村为基础,形成自下而上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建立由县(市) —乡镇—村落三级村民体育协会为主导力量的各种形式的农民体育组织,实现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居民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相关部门应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大力支持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地区进行体育文化工作,加强与当地体育院校的沟通,通过让体育专业学生到基层实习的契机,积极组织农村的体育爱好者,给他们进行必要的体育知识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农村建立一支农村体育指导员队伍,同时,建立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的基层体育组织交流与联系,从而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指导体系。
体育场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必要的基础条件,它好坏直接影响体育锻炼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体育活动体系又是满足村民教育、健身、娱乐、竞赛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要发挥乡镇政府基础性作用,以发展体育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完善和改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全面推行和落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农村文体生活,注重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此外,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和发放宣传册的形式向乡镇居民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村干部应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根据湘西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民俗的特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点,立足于湘西本土,对湘西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俗活动进行挖掘和整理,构建以苗族和土家族为特色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体系。如:苗鼓在湘西地区比较盛行,特别在重大节日活动,村民都会以鼓相迎,以鼓作乐,在春节前后、婚嫁、丰收喜庆、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尤为突出,从而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农村体育活动形式。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的大力推进,“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已成为新时代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各级政府已逐渐认识到加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它对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城乡差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丰富湘西苗族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和增强体质,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地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