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0-11-23 02:40陆立鑫
运动精品 2020年3期
关键词:膳食体质青少年

陆立鑫 水 莉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因素研究

陆立鑫 水 莉

(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新疆 昆玉 848116)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肥胖和近视问题,分析认为影响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膳食结构不合理、静态化的生活方式、“屏幕时间”过长以及学业负担过重等,提出“普及膳食知识,合理膳食”“培养运动习惯,增加每日运动量”“限制屏幕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的对策,旨在为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提供参考。

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十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国民平均预期寿命已接近80岁。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1],2021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水平将推进到30%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为我国老龄化最严重时期。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使我国主要疾病类型发生了转变,慢性病负担占国家疾病总负担的比重已经接近70%,给我国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带来了巨大压力。目前,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亿,占到总人口的20%,其中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2]。很多研究表明,在老年期出现的慢性疾病多与青少年时期不健康的生活形态有关[3-8]。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时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到青少年日后的身心健康状况,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提高生命质量,对于预防和延缓老年期的慢性病、减轻国家医疗负担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因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1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肥胖问题

肥胖趋势低龄化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肥胖青少年长大成人后,有70%-80%的机会发展成超重或肥胖[9]。根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10],我国各年龄段学生的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其中大城市的青少年肥胖率已达8.1%,并且比例还在增高,同步变化的还有皮褶厚度增加、腰围增粗等。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已经出现体内脂肪增多和腹部脂肪堆积的苗头。肥胖不仅能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疾病,如Ⅱ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还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表明,肥胖不但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异常,引发心肌功能障碍,而且会加重心脏工作负担,使心脏工作效率下降[11]。肥胖对健康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2 近视问题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近视率国家,仅次于当时的世界第一近视大国日本。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全国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12],并且近视率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此外,根据《国民视觉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13],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人数超过1亿人,从各学段的分布数量来看,小学生近视率将近50%,初高中生近视率将近8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高达90%。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环境和学习强度下,近视眼发生率不同,过量的近距离学习和工作与近视眼发生率之间成正比关系[14]。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初中阶段,从初一年级的64.9%增长到初三年级的77.0%;高中学生患高度近视率超过初中和小学,占近视总数的比例达21.9%[15]。近视率居高不下且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肥胖引起的心脏重构和功能异常在减肥后是可逆的,但是由长期看近物引起的轴性近视几乎不可逆转。近视不仅会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高度近视还可引起一系列的眼部病变,甚至会导致眼部失明,对青少年的健康和前途造成严重危害。

2 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

2.1 青少年肥胖问题的主要因素

2.1.1 膳食结构不合理

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饮食不规律现象,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6]。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青少年超重或者肥胖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营养健康缺乏认识,认为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就代表有营养。很多学生不仅养成了挑食的坏毛病,还热衷于各种零食以及肯德基、汉堡包等西式快餐,导致青少年摄入了远远超过自身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被身体储存起来,从而形成脂肪。

体脂过高是诱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不仅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还会诱发各种慢性疾病,给国家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安欣华对北京石景山区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食物只关注其是否好吃,而不关心该食物是否有营养,并且在进食态度方面多数为情绪性进食[17]。张小强对我国12-17岁青少年的膳食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大城市女生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仅为36.8%,脂肪供能比则超过4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30%的供能上限[18]。也有研究对我国北方地区青少年膳食结构做出调查,发现青少年的膳食结构普遍不合理,对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对各种油炸类食品、甜品和肉类摄入量过多,使青少年摄入热量过高,膳食结构比例失调,从而产生超重和肥胖现象[19-22]。唐咏梅等人研究了膳食因素对骨密度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每天摄入多于300ml碳酸饮料、摄入钙<100%AI、磷≥150%AI时,青少年的骨密度会被削弱,积累的骨量减少,不利于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23]。

此外,有研究者通过对动物和人体的长期观察,提出热量营养素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最合适的比例为65∶1∶0.7。当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时,会引起体重增加,并且会给消化系统和肾脏系统的造成压力;当蛋白质摄入过多时,会给肾脏系统造成压力,并且会造成人体蛋白质的浪费;当脂肪摄入过多时,会引起人体的诸多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不仅会给人体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还会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只能通过终身服用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

以上研究均表明,我国青少年在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奶类等食品上摄入量不足。科学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与相关慢性病的发生呈反比关系。随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增加,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脂肪供能比越高,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风险显著上升[24]。因此,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和粮谷类食物的摄入比例,对于增强青少年体质,预防慢性病低龄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1.2 静态化生活方式

饮食结构比例失衡和每日运动量缺乏是导致肥胖低龄化趋势的罪魁祸首。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各种机器的出现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使人们逐渐降低对体力劳动的依赖。静态生活方式是指能量消耗率极低的生活方式,例如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早在2002年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5],成为阻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又一大因素。随着电子产品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踢毽子、丢沙包等体育类游戏在青少年的生活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电视、打游戏、玩手机等静态生活方式。从当前现状来看,体力活动下降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青少年群体之中,并且体力活动下降的趋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滑。有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一周中等、大强度的体力活动的平均时间在200分钟,而到了高中阶段,体力活动的平均时间却只剩下50分钟[26]。还有研究表明,男生看电视、使用电脑及做家庭作业时间均高于女生,并且高年龄组的男生和女生用在看电视、玩手机、做家庭作业等静态生活方式上的时间均高于低年龄组的学生。还有研究者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女生的年龄越大,身体活动水平呈下降趋势,而男生的身体活动量相对平稳,并且男女生均存在严重的久坐行为[27]。在体力活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即使每日摄入较多的热量,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将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从而避免热量过剩导致超重或肥胖的发生。因此,相比摄入热量过剩,体力活动量不足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

与动态生活方式不同,静态生活方式对于能量的消耗极少,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无法使青少年的骨骼肌得到有效锻炼,造成青少年的体质每况愈下,体重飙升,同时各项身体素质和肌肉含量却没有随之得到增长。体力活动时间越长,强度越大,对热量摄入控制的回旋余地越大,超重或者肥胖发生的概率就越小。如果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强度较小,对膳食能量控制的回旋余地极小,就需要通过控制膳食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这就对膳食的能量控制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

2.2 青少年近视问题的主要因素

2.2.1 “屏幕时间”过长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视觉健康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顺利实施。影响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近视和后天不良用眼行为等因素。其中,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长期长时间视近工作是导致后天性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研究认为,当睫状肌得不到休息时,容易发生睫状肌痉挛。此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不能有效发送,不能使远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假性近视。而当假性近视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晶状体可塑性下降或者视网膜局部出现组织变化,致使眼轴变长,从而形成曲率性真性近视。现有研究表明,当视网膜中心凹得不到足够清晰物象的刺激,会导致眼轴增长。当人们视近处物体时,虽然中心物象清晰,但是周边物象却相对模糊,也会导致眼轴增长,进而导致近视度数增长,这被称为“视网膜离焦学说”[28]。

随着市场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青少年“屏幕时间”较之过去显著增加,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一大隐患,这种情况已引起许多国家的广泛重视。加拿大政府就出台过类似的指南,建议将儿童的“屏幕时间”限制在2小时以内。法国在2018年9月禁止全国15岁以下的孩子在学校使用手机。不少英国教育界人士也呼吁政府学习法国颁布类似禁令,禁止学生将手机等电子类产品带入校园。也有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所谓“屏幕时间”,最好把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数码媒介的时间控制在每天2小时以内。与此同时,有很多持保留意见的学者指出,在信息时代让学生完全脱离电子设备既无必要也不现实,还会使问题更加隐蔽化。

因此,如何扬长避短的使用“屏幕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视近时间过长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解决“屏幕时间”的核心问题往往不在于是否允许青少年使用手机,而在于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才是青少年在网络和电子游戏中寻求认同感的原因。因此,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为青少年建立充满乐趣和知识的天地,如何积极培养青少年多元化的兴趣,对于减少“屏幕时间”、减缓青少年近视具有积极意义。

2.2.2 学习负担过重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关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的作业时间是世界平均值的2倍[29]。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是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不仅会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还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升。过重的课业负担将会使中小学生不得不拿出部分睡眠和娱乐时间来完成繁重的课业任务,一方面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率,还会给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课程负担过重会导致青少年失去接触外界的机会,抑制青少年的成长空间,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自闭、内向,不愿意交友,从而导致其对户外活动以及朋友间的玩耍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高。

3 应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对策

3.1 普及膳食知识,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保证。膳食时不仅保证必要的热量和营养元素,而且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要平衡。此外,要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按时限量进行三餐,粗粮、细粮适当搭配,以提高营养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程度。

3.2 培养运动习惯,增加每日运动量

良好的运动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够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首先要转变青少年的运动观。在体育课堂上不能只注重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还应当重视青少年运动态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青少年终身从事体育运动打下基础。其次,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运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能有效避免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不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

良好锻炼习惯,必须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够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符合学生特点的锻炼计划,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困难、由部分到整体的有的放矢地进行项目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3.3 限制“屏幕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户外活动时间增多,能够有效增加机体能量的消耗,对减轻青少年体重、预防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户外运动能够显著降低近视发生率,并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经常参加户外活动,不仅能够使青少年放松身心,强身健体,而且对青少年交友联谊、沟通交流、增进情感均具有重要意义。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也能够显著降低“屏幕时间”,有效预防青少年近视发生率。

[1]肖游.全国老龄办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人权,2006(2):60.

[2]刘竟芳,陈哲,杨非柯,等.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外医疗,2014,33(23):194-195.

[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J].上海预防医学,2016,28(3):141.

[4]乔玉成.错位:当代人类慢性病发病率飙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基于人类进化过程中饮食—体力活动—基因的交互作用[J].体育科学,2017,37(1):28-44.

[5]陈贻珊,张一民,孔振兴,等.肥胖对成年人心脏功能及运动变化特征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7,37(5):61-67.

[6]孔灵芝.关于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1):2-5.

[7]沈建峰,巴登尼玛,李松林.文化分层理论下我国国民体质下降的归因分析与省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2):53-59.

[8]赵文华,翟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7):555-559.

[9]王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J].紫光阁,2018,294(6):55-56.

[10] 孙怡婕,冯强,李红,等.肥胖与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相关性[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6).

[11]陈贻珊,张一民,孔振兴,等.肥胖对成年人心脏功能及运动变化特征的影响[J].体育科学,2017,37(5):61-67.

[12]疯狂的近视率[J].课堂内外·智慧数学(小学版),2018(11):30-33.

[13]许诺.国民视觉健康调查[J].齐鲁周刊,2017(46):18-19.

[14]瞿佳.坚持防治近视眼研究的正确方向[J].中华眼科杂志,2003(6):4-7.

[15]张欣.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环境危险因素的防控[J].中国学校卫生,2018(1):6-8.

[16]李丽丽,王玉芝.青少年的饮食营养与膳食健康策略探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7):5-6.

[17]张小强.对我国14-17岁青少年营养状况的分析与评价[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1.

[18]黄美佳,白浩,文佳嘉,等.国内外青少年学生膳食营养的舆情与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1):72-76.

[19]武洁姝,蔡云清,卢明,等.南京市区中学生膳食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11):982-984.

[20]方拥.中学生营养状况的评价[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5):67-68+71.

[21]刘智勇,孙锦峰,陈帅印.豫北某寄宿制学校中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8):921-922.

[22]唐咏梅,王道刚,刘海燕,等.膳食因素对青少年骨密度水平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7):890-892

[23]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等.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9):739-743.

[24]薛红妹,段若男,刘言,等.成都市儿童青少年静态生活方式现状及其与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关系[J].卫生研究,2015,44(1):53-56.

[25]张国庆.中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调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6):125-126.

[26]郭强,汪晓赞,蒋健保.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模式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17,37(7):17-29.

[27]姚佩君.近视眼调节系统对视网膜离焦敏感度的相关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8]陈娜.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冷思考——基于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4(20):37-39.

[29]刘灵琳,吴峥峥,杨吟.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8,26(4):43-47.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Adolescent's Physical Health

LU Lixin, etal.

(Middle School of 224th Regiment, 14th Division of Xinjiang Army Corps, Kunyu 848116, Xinjiang, China)

陆立鑫(1987—),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膳食体质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带“筋”的食物才含膳食纤维吗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