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20-11-23 02:09孙淑芬
就业与保障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学双师校企

文/孙淑芬

相较于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倡从微观入手,以更加多样的形式,将学习与工作深度融合,如订单培养式、校企融合式、项目驱动式、学工交替式等。将多元化工学结合模式应用至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可以缩短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与土木工程造价岗位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对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一、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将学习、工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其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的工作并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与普通职业人员一样开展有薪酬的工作。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促使专业学生切实融入社会环境,了解工程项目造价的构成及实际变化情况,全面提升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二、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依据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实践教学学时应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一半以上。但是在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常出现实践教学学时与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制约了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实践能力提升[2]。

(二)校企合作效果不佳

现阶段,在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部分院校在没有深入了解企业及专业市场人才规格的情况下,就盲目与企业开展合作。再加上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基地与企业间利益需求差异较大,导致企业为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与其在院校所学内容相差较大,或是学校输送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相符,阻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持续运转。

(三)“双师型”教育人才缺失

作为实践类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双师型”教学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对于一般院校特别是新创办土木工程造价专业的学校而言,并不能为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提供充足的“双师型”人才,最终影响了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工作快速、高效开展[3]。

三、教学问题产生根源

(一)实践理论学分比例设计不合理

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有土木工程造价专业实践、理论学分比例设计的不合理。再加上组织一次实践教学活动需要耗费教师大量时间、精力,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导致土木工程造价专业实习与实践课程设置阶段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形式化的情况。

(二)校企联系不紧密

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是校企联系不紧密,双方缺乏高效信息交互桥梁[4]。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院校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及市场人才需求,企业也无法准确获得土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最终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开展。

(三)对“双师型”团队建设不重视

由于土木工程造价专业院校对“双师型”团队建设不重视,没有为“双师型”教学人才培养提供充足资金、资源支持,导致整体师资配备不足,与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差距甚远。再加上土木工程造价专业特殊性(专业人才在企业中收入远高于学校),导致“双师型”教师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

四、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四段式课程体系

针对现阶段土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情况,专业院校可以依托行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育为主体,全面贯彻三结合八对接方针,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最终形成以培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5]。其中,三结合八对接方针主要指在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及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结合的前提下,将教学过程与企业造价管理过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规格、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实训环境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实训条件与企业实际条件、课程与项目工作室、校内考核与企业作业规范逐一对接。充分开展学校与行业、企业、社会的协同合作,同步提升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给国内外培养熟悉工程实际、具有工程量计算技能、熟知招投标程序,且可独立确定单位工程造价及结算方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院校可以在遵循工程造价职业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以土木工程造价案例为载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以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即将基于工程实例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一阶段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内容,促使各阶段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其中,第一阶段主要是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目标的基础知识教学(四个学期)。这一阶段较为注重学生专业学习热情的激发及学习方法的传授,需要普及三个或者若干个小型土木工程项目造价案例,设置“教育、学习、工作”一体化教学方案,促使专业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而在第二个阶段,需要通过工地认识实践方式,组织专业学生开展四到六个星期的假期随岗实习。通过在假期随岗实习中观察岗位人员做法,结合兼职教师指导,快速提升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在第三个阶段,专业院校需要依据专业教学方向,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岗位技能强化训练。以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造价教学为例,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筛选实际工程项目内容,模拟真实工作情景,要求专业学生进行剪支桥梁各部分造价估算。在第四个阶段,需要全面贯彻“做中学”理念,鼓励专业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知识及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二)全面调查专业岗位需求

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可以帮助土木工程造价专业院校了解企业岗位缺口,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因此,土木工程造价专业院校应全面贯彻以操守为重、德技共举、遵守规则、诚信为本的原则,主动与企业合作,构建校企联动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后践行双证书机制,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为土木工程情景教学模式运行奠定基础,提升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效果及社会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土木工程造价专业院校需要搭建由专兼职教师、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每间隔一定时期对专业市场及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全面剖析行业、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动态变化。

通过对近期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可得出庞大的工程建设市场不仅需要大量设计、施工人才,而且需要大量会技术、善管理、懂经济的造价人才。特别是在土木工程建设领域,造价人才需求量配置最低标准为1/1000,而拥有从业资格的在岗土木工程造价人才较少,人才缺口在350万人以上。据此,可以挑选土木工程造价岗位中典型任务内容,如识图、列项、招标文件编制、算量、投标文件编制、对量、套价及调价、工程结算文件编制、报价等。随后结合土木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认知情况、职业成长规律,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行动的梳理、汇总。通过专业教学改革行动的顺序梳理,可以逐步形成一套与社会需求、教学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一定时间内毕业生能够获得职业证书,提升就业率,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本校输送毕业生的满意程度。

(三)搭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给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提供充足教学人才,专业院校应以工程造价从业资格及实践技能训练为导向,组建由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行业或企业专家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小组[6]。在教学团队培养小组的带动下,构建专业技能教学模块,寻找专业发展方向,设计并组织学习情景案例及教学内容,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工作过程脱节的问题。

在“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小组的支持下,为了向土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提供充足教学人才,学校可以在消除“双证即双师”错误认识的前提下,从土木工程造价专业出发,明确本校专业特色,树立专业品牌建设理念。综合利用带、挂、聘、送的方式,培养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带”主要是指在老带新的基础上,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鼓励德才兼备优秀专业教师与青年教师协同并进,以点带面的方式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而“送”主要指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进入省内外重点师资培训院校对口专业或单位进修深造;“挂”主要是组织部分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

五、总结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是该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渠道。因此,针对现阶段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应树立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在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技术服务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的导向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教学模式,为土木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工学双师校企
盐工学人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