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广东饲料》杂志编辑部 胡俊康
人物简介:林蠡,男,1970年出生,广东省廉江市人,理学博士,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领军学者”,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广东省水生动物卫生协会会长,水产养殖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水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热带海洋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水产疫病监测与综合防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林蠡教授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专业,随后在华南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为汉堡大学和中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曾经在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工作,任高级工程师,技术推广部副部长(正科),有10 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先后在日本、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留学10 多年。主持项目24项,包括4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科技成果一等奖2 项,申请或授权专利6 项。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近年,省委省政府正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广东水产养殖业应如何抓住此契机,实现产业升级?又应如何布局?对于普通水产养殖户会带来哪些好处?带着这些问题,《广东饲料》杂志社采访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教授,林教授在国外有多年的留学经验,且近几年非常重视产业调研,走遍了广东21 个地级市,对于广东水产养殖业有较为深刻认识。下面为本次采访实录。
《广东饲料》:您有多年的留学经验,在您看来,我国的水产行业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哪些方面是我们亟待跟上的?
林蠡教授(下面简称“林”):我在一线从事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近10 年,在日本国立水产研究所(上蒲事业场)、德国汉堡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切温大学留学10 多年,因此对于国内外水产研究了解一些。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渔业国,而且也是唯一水产养殖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从产量来看,中国水产业可以算得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如果考虑质量,中国还存在一些差距。比如欧美国家长期从事鲑鳟鱼类的研究,特别是三文鱼的研究,在繁殖、育种、营养、饲料、疾病防控、养殖模式等领域都进行了精深研究。可以说,至今我国还没有一个养殖品种可以媲美欧美三文鱼的精深研究,因此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水产业的技术支撑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后我国也要在繁殖、育种、营养、饲料、疾病防控、养殖模式等领域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但是,研究也要有重点。比如种业是水产业的芯片,也是最上游的环节。大力发展水产种业是我国水产重中之重的核心环节。
《广东饲料》:您在水产方面有多年的一线生产经验,有哪些是您比较关注的?
林:我大学专业是海水养殖专业,硕士和博士都是从事水产动物疾病和免疫研究。懂水产疾病防控的人通常都要懂水产养殖,但是懂水产养殖的人,不一定懂疾病防控。水产动物疾病繁多,谁都不是全科医生,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和探索。现在国家对科研工作者的考核,逐渐淡化文章、专利等指标,强调标志性成果。这个导向要求科研工作者要更加重视和产业的结合。因此,我个人的科研也从单纯的水产动物疾病和免疫学研究进行转型,现在带领科研团队,围绕一个品种做全产业链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专门从事水产养殖的师资近30 人,在资源、环境、繁殖、育种、营养、饲料、疫病防控各个产业链核心环节都配备了师资。我国水产养殖品种有500 多种,有很多发展空间。我们团队将错位发展,围绕广东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没有顾及而对产业具有重大意义的品种开展全产业链的研发。
《广东饲料》:现阶段,广东省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您觉得广东水产养殖业该如何抓住契机,实现水产养殖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林: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调结构、扩规模、抓龙头、创品牌、全链条、增效益为主攻方向,广东省将重点建设3 类现代农业产业园。第一类:围绕大区域、引进大企业、依靠大科技、做强大品牌、形成大产业,聚焦主导产业,跨县域连片打造一批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外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区产业园”。第二类:围绕广东特色养殖品种建设“特色产业园”。第三类:围绕农业服务功能园区化,聚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功能性产业园”。广东水产养殖业应抓住契机,努力建设上述3 类产业园,实现水产养殖业的转变模式和提质增效。
《广东饲料》:广东作为全国首位的养殖大省,各地特色养殖品种较多,在您看来,未来还可以建设哪些水产养殖产业园?
林:2018 年至今,广东省总共搞了6 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数超过160 个。其中水产占22个。分别是粤东片区3 个:惠州市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汕尾市城区水产产业园、潮州市饶平县水产产业园;粤西片区7 个:茂名市茂南区罗非鱼产业园、茂名市电白区对虾产业园、阳江市阳东区对虾产业园、阳江市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阳江市阳西县程村蚝产业园、湛江市国联水产(吴川)对虾产业园、湛江市深海网箱养殖优势产区产业园;粤北片区1 个:海大集团(清新)桂花鱼产业园;珠三角片区(11 个):广州市南沙区渔业产业园、广州市番禺区名优渔业产业园、广州市花都区渔业产业园、江门市水产产业园、江门市台山市鳗鱼产业园、珠海市金湾区黄鳍鲷产业园、珠海市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园、佛山市三水区渔业产业园、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鱼花产业园、佛山市顺德区优质草鲩产业园和中山市东升镇脆肉鲩产业园。水产产业园占广东省农业产业园总数不到14%,和占据广东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渔业产值极不相称。最近几年,我非常重视产业调研,学到很多。在工作之余,我走遍了广东21 个地级市,对于广东水产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水域来说,广东渔业有粤西、粤东两翼的海水区域,有粤北的纯淡水山区区域,有珠三角的淡水和咸淡水区域。可以说,广东渔业是粤西、粤东海水两翼和珠三角的淡水、咸淡水核心区“三足鼎立”的态势,也就是“一核带两翼”。从品种来说,广东渔业也是鱼虾贝三足鼎立的局面。很明显,从目前产业园的分布来看,从区域来说,粤东片区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从品种来说,贝类(牡蛎、鲍鱼)等品种有待加强。
《广东饲料》: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以绿色、环保、科技、人文为导向发展,就这四个方面谈谈您对水产类现代农业产业园看法或建议。
林: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其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园要调结构、上规模、扩容提质,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打造产业发展重要平台,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打造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产业园建设要以绿色、环保、科技、人文为导向。这里我想谈谈科技在产业园中的作用。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突出其“现代性”,而科技支撑是现代性的重要保障。目前各个产业园都预留部分经费进行科技支撑。但是从比例来说,还远远不够,没有凸显科技的作用。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很多专家,现在也规定要把考核指标和产业园建设挂钩,这个是对的。但是,很多产业园还是没有很好对接好产业体系专家,以后亟待加强。
《广东饲料》:国家鼓励规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其或许是水产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选择之一,但有人提出了有趣的观点,养殖鱼跟种水稻难融合,水稻种植需要打农药,这会导致死鱼,不打农药难有收成,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您如何看待?
林:稻渔综合种养是一个古老又崭新的养殖模式。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在我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说它崭新是最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广这种养殖模式。据统计,2019 年,我国有稻渔综合种养报告的省份27 个,只有北京、甘肃、西藏、青海4 省份未见统计。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476.23 万亩,同比增长14.26%。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贵州、江西、云南等8 省种养面积超100 万亩。广东是渔业强省,但是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仅为5.5万亩,位居全国21 位。广东稻渔综合种养远远落后其他省份,这和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养殖技术需要提高。要因地制宜,需要根据具体种养区的地貌、水量、水质和气候等调整技术。你提及的用药问题也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一个好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应该是减少或者不用药物。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最近稻田养殖牛蛙已经有很好的效益,牛蛙对于水量的要求相对比较少,不失为广东稻渔综合种养的好品种。既可以有效解决牛蛙养殖的污水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牛蛙的品质。最后,还要解放思想。很多种植户还是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需要示范和推广。
《广东饲料》:为适应广东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要求,广大小型散养户要如何转变才能融入现代农业产业园或与之并存?
林:现代农业产业园责任主体是当地政府,监督主体是当地农业农村局,而实施主体是龙头企业牵头的多个企业联合体。产业园要做到“联农、带农和富农”,必须要和当地农民建立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产业园内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农民15%以上、或年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1 个百分点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通常生产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领先、科技创新力强,可以做到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业品牌,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精准、专业、实效的公共服务,达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营、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产业园内的农民还是没有纳入产业园内的农民,都会受益。
《广东饲料》:最后,您对广东水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有何展望或建议?
林:建议围绕粤西、粤东海水两翼和珠三角的淡水、咸淡水核心区,也就是“一核带两翼”地理区域,进行合理的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渔业)布局。粤东片区海岸线长,海湾优越,应该给予更多支持。比如粤东的鲍鱼、牡蛎、深远海网箱养殖、水产种业、水产加工业都要大力支持,特别是粤东缺乏水产种业,已经是制约粤东渔业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