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琼
八步龙山小学
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时代下,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互联网+”环境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得以增强,教学效果更趋近理想值,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重视互联网环境的创设,将互联网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内容时,教师往往会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认识的教学,教师认为阅读能力与数学无关。然而,事实上,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阅读也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中讲述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主动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1]
例如:学生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环境下进行思考。为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有效结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如教师可以用表格列出2 和5 的倍数,2 的倍数为4、6、8、10 等,5的倍数为10、15、20 等,学生观察图片分析2 和5 的倍数特征,归纳整理后逐渐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完成后可以借助互联网学习软件增加学生的知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上网搜集数学故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思维更容易从具象转换为抽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中包含大量的立体图形,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无法理解立体图形。学生的立体感不强,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教具,既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2]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同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呈现的形态,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知道长方体一般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情况。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掌握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数学概念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能够上升到更高层次。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数学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全面。在互联网环境模式下,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作用,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清晰的目标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程知识时,可以从预习以及复习两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将互联网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结合在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可以将预习任务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学生端面,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教师设置题目“1/6,2/7,4/5,8/11 以及7/100 它们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将互联网与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结合在一起,创新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生联系自己预习内容,可知1/6,2/7,4/5,8/11,7/100 的分数单位分别是1/6,1/7,1/5,1/11,1/100。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知欲望,不仅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途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教具,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