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灵
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可能多的去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将对于学生的德育重视起来。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已经顺应教育改革去对学生开展德育,但是却还是停留在表面的说教阶段,不仅无法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德育,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引发学生的叛逆,这一种教育的方式已经不符合最新的教育理念。也无法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给与德育足够的重视,系统性的对学生开展德育。让学生在学习到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够真正的符合现代社会的用人需求。
教师在一开始对学生开展德育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开始来树立学生的正确德育观念。因为学生都已经习惯了之前的行为方式,教师若是一开始就为学生灌输很多有关于德育的知识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只有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入手,才能够让学生明白德育无处不在的道理。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去充分的发挥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从班级学习环境的建设,良好的班级风气的形成都是德育开展的必要条件。让这些良好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一些正面的影响,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例如,在班级中,班规一般都是教师一人来制定,有时候可能因为教师过于理想化而带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和负担,时间久了就容易引发学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为了能够避免这一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在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就可以让全班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其实是被尊重的。
另外,因为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所以就会让学生树立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在执行起来的也比较有动力。除此之外,学生所在的教室环境对于学生也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起来去用黑板报或者是展览的形式来宣传一些小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故事,让学生能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知是分明对错。
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若只是简单的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的话,就很难让学生对于德育的真谛和内涵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当别人问起来的时候,可以清楚的叙述出来有关于德育的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行事中却依旧是保持着之前的形式和作风,无法对学生产生一个深层次的影响。为了让这一种情况得到改善,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去参与一些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的去验证自己学习到的德育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到德育,并且用德育知识去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会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的提高。
例如,在德育的过程中,尊老爱幼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品质。教师若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说我们一定要尊重老人,爱护比我们小的小朋友这种话的话,其实让学生很难理解。因为某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可能是在溺爱中长大,根本就不知道尊老爱幼的原因。所以,当出现这一种情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大街上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老人,或者是去小学幼儿园去帮助一些幼小,让学生在与这些人群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心底里愿意去帮助他们,而不是敷衍教师的教学。
另外,等到实践活动结束了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做了这些事情被别人感谢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理解到这种情绪。
家长可以说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对学生影响比较大的人,有的学生的行为方式就是完全在模仿家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德育理念若是跟家长的教育理念有着很大差距的话,就会让学生有一种迷茫感,找不到清晰的方向。
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定期的跟家长去沟通,让教师和家长之间可以知道学生比较全面的表现。因为有些学生在学校里面就比较听话,但是在到了家之后就完全的变成了两个人,这对于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只有家校联手,统一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在行事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准则,让德育事半功倍。
教师若是想要提升自己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就不能将所有的工作重点都放在学校方面,还应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只有家校联手才能够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开展德育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时代进步给教师提出来的全新的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态度,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够与时俱进,始终给学生提供最先进的德育理念,才能保证德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