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翔
高校就业文化的形成,需要高校形成独特校园文化,就业文化的形成一直是就业指导课程中较为困难的一步。根据目前研究情况来看,高校开始培育不同领域的文化,帮助就业文化的形成,比如武汉东湖旅游文化。早在明、清两代,东湖就开始逐步开发,湖边居民增多,并且形成一定规模的渔村。东湖地区出现了郭郑湖河泊所、驿站、军屯、灌园等一系列经济与军事管理机构。随着东湖不断进入人们视野,当时的地方官员纷纷模仿江南园林,在东湖附近建设园林。这些园林“妙极自然,宛若天开”,与东湖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此时的东湖远离喧嚣,宛如世外桃源。随着晚晴洋务运动的发起,让东湖附近的文化进一步与其他的元素相互融合,在东湖附近学堂兴起,也为后来东湖教育群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东湖地区也有着众多的革命遗迹,庚子革命烈士墓、施洋烈士墓、郝梦龄烈士墓等,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降大任、舍我其谁”的近代革命精神注入到了东湖的文化血脉之中。有着多种文化内涵的东湖文化,可以作为就业指导的补充性引导。而东湖人文精神中也有着礼赞生命、歌颂爱情的故事,西汉孝子孟宗为母哭行,一片孝心感天动地;明末郡主、郡马“一梦姻缘”,凄美爱情流传千古。这些东湖人文精神,也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好的价值观念。坐拥如此富集的人文资源,东湖俨然成为一个高扬科学民主精神、充满人文情怀的地方,它的自然之美、人文之光将润泽江城。
所谓“东湖文化”,就是围绕着武汉东湖这一自然湖泊景观而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具体而言,就是围绕着东湖自然地貌而形成的建筑、景观、园林、考古遗址、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以及由它们所传载、表达出来的价值观念、精神气度与审美趣味[1]。就业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所从事的有关就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和价值追求[2]。因而,东湖旅游文化有着庞大的知识文化体系,也拥有着浓厚的思想内涵,对于帮助高校学生学习就业指导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东湖的文化涵盖面较为广泛,这里不仅有文人墨客的踪迹,也有革命烈士的鲜血。目前我国就业指导课程中,在思政教育方面仍存在不足。通过让学生感受东湖的旅游文化,让学生理解那些先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事迹,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此来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3]。
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汇聚过程,它反映着校园中成员的价值判断以及道德理念。构建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对于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有着积极的作用。构造校园就业文化需要营造一个和谐而健康的校园环境去熏陶和感染学生,而东湖的旅游文化正是为高校提供了这样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学生在东湖旅游的时候,可以充分为该地区的旅游文化所感染。这种引导模式对比教室中使用书本进行教学要有效得多,而且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旅游文化的传播,帮助高校构筑一个和谐的校园就业文化形成环境,表征东湖旅游文化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东湖有着众多的名人遗迹,这不仅可以缅怀名人的伟大业绩,同时也会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4]。这些积极的引导,可以帮助高校的就业指导思政教育课的开展,也为思政课开展提供素材。
东湖旅游地点有着众多古迹,那些由先辈文人所留的遗迹,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报国明志的心愿。那些带有我国古时文人所留的遗迹反映着我国古典的智慧,比如“天人合一”“中庸和谐”。中庸指的是与他人还有外界持有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和态度[5],放到现在则是一种与社会规律同频共振的人生理念。学生受到我国古时智慧的熏陶,可以更好地引导自身养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品格,改善学生的言行规范。这些传统文化也有着很多入世理念,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未来相互连接,并且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些文化熏陶将会辅助目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同时东湖旅游文化将会传达“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而这一理念教会学生要将自身的“小我”与国家的“大我”相互结合,将自我的就业以及择业未来同国家未来的发展进步相互连接[7]。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热情,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同时在建立起就业文化的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作为目标对高校学生进行培养。
东湖旅游文化同时也可帮助相关专业的学生明确职业未来。以旅游专业学生为例,东湖旅游文化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一个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旅游地点,可以帮助相关专业学生明确未来自我发展目标,做好自我未来的规划,也可以作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彼此之间进行职业尝试[6],提升学生对于职业就业方面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于就业拥有良好的体验。而这些体验项目对于未来就业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东湖旅游文化帮助高校完善了就业指导理论课程中无法传达和无法教学的就业相关环节。也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同东湖旅游的相关企业合作,不只是为了将东湖旅游文化引入校园,还能帮助学生与企业进行就业实践,而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使得实践与文化树立相辅相成,在其中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架构起多个学生就业平台,使学校建立就业文化时变得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能解决社会企业用人难的问题,使得优秀的文化得以传承,建立起一个针对于就业正确导向的旅游线路。
高校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东湖旅游文化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的一环,帮助高校学生在就业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
文化学习同时要加强宣传,增设该文化在校园里的载体,做好宣传,让学生明晰东湖旅游文化背景。可以利用学校微博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广播站、宣传栏等作为文化载体,让学生对于东湖旅游文化得以了解。在有更多了解后,开展旅游体验,使得东湖旅游文化可以更好地渗透。一个多元化的宣传手段也可以提高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热情。而在回归校园后也可以让学生不忘记当时的启示,将氛围得以继续保留,帮助校园就业文化的形成。形成就业文化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更是为了让学生得到良好的知识储备,获取思想价值方面的正确引导,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质人才。
东湖附近便是我国著名的光谷,集中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机电一体化、高科技农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有着众多的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对东湖附近的旅游文化要加以整合,可以将科研旅游项目同文化旅游项目相融合,组织起一个由高新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高校构成的工业科技旅游路线,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于科研相关的兴趣。
同时也能丰富该地区的旅游项目,将该地区的楚文化经典与东湖水上游玩、东湖名人之旅相互连接,在该地区建立起一体化旅游模式,让学生可以感受更多文化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念。建立一个整合性的旅游线路,可以将地区的旅游资源最大化地发挥,并且也让学生受到更多面化的教育。
本文对东湖旅游文化对于就业指导的功能以及加强策略进行了分析,东湖旅游文化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起到关键作用,在东湖旅游文化的引导下,可以帮助学生在择业观念的建立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对于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明确的目标,效果优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应将东湖旅游文化积极地同相关旅游企业展开合作,引入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践基础,同时帮助其文化的宣传,强化宣传载体,整合东湖地区附近的其他旅游文化,让文化渗透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