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媛媛
当代社会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们接受着网络正确或不正确的信息,很容易树立不正确的三观,是以各高校应重视思政教育渗透工作,引导学生学会提取网络信息,让网络成为思政教育的一个模式,改变思政传统教育课堂[1]。为缓解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培养,帮助学生确定就业方向,了解社会形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思政教育本就是偏向理论,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很难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然而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渗透进任何领域,也不会产生冲突,反而可以相互促进,多元化发展。是以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必须利用思政渗透性这一特点,采用思政渗透互联网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模式,鼓励全校教师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下的大学生早已离不开网络,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时无刻都在受网络上言论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判定哪些内容是正确的,哪些内容是错误的,是以高校思政教育要跟上时代步伐,将思政渗透互联网教学[2]。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模式。思政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跟上时代脚步,了解社会百态,将互联网上最潮流、最新奇的信息带到课堂作为例子,给大学生讲解,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插入国家大事和社会动态,让大学生对国家政策和社会有所了解,引导大学生主动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动态。针对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软件,指导大学生关注相关公众号,帮助大学生随时了解自身需要的信息。关注校园官方网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了解疏导,使网络能够时时传递正能量。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掌握大学生动态及心理,时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思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道德理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政传统课堂上单纯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的思政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高校教师需改变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的时间,将实践活动带入课堂,让大学生主动演绎,亲身体验,从而将感受到的说出来,形成以大学生的感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3]。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号召大学生走入社会。让大学生做社会实践报告、找自己喜欢的公司做兼职、去社会福利院做公益、去各个名胜古迹旅游并写出感悟,回到课堂上,每名大学生都要讲出和思政有关的感想,教师针对大学生的感想提出意见,正确的观点予以表扬,错误的观点加以引导,同时提出下次实践活动去的地点,从而在无形中纠正大学生错误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根据大学生的实践展开理论学习,以此为点,从点到面,既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给大学生普及思政理论知识,从而让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政[4]。实现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形成不可分离的关系,让大学生明确地感受到,思政教育不仅是考试必考的科目,而是对自己有莫大好处,毕业后随时随地都可以用到的重要技能。让大学生明确学习思政是对自身能力的提升。
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政,思政教师应做到学生提到相关问题,能用思政知识进行解答,然而想要做到这一点,思政教师必须有丰厚的知识体系作为依靠,但是丰厚的思政知识体系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经过社会的洗礼。是以各高校必须建立专业的思政教师团队,对思政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养,做出职业生涯规划,规范自身行为素质,不断深入学习思政,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动态,以身作则,从而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各个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势在必行。就业核心能力是大学生就业必备能力,它是大学生经过长时间学习和自我培养才能拥有的能力。就业核心能力关乎就业水平的高低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5]。是以各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
想要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就必须先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自各高校开设的专业课,教师根据高校安排的课程体系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必须明确大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地教育大学生专业技能。然而,刚进入高校校园的大学生如何能明白自身需求,这是需要经过教师讲解,才能明白未来的路应该如何去走。各高校教师应了解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了解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需求,从而明白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形成以培养工作必备专业技能为主,其他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特点。教育教学时必须紧扣“应用”这一主旨,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必备技能、工作方向和社会需求,不断带领大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让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记忆,逐渐形成本能[6]。引导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让大学生明白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完成工作任务。
大学生在校时期虽然学习到专业技能,但学校教学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和各企业所使用的技能还是有所差别,是以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在校内修建实训基地,开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邀请优秀企业人进入校园,给大学生开展讲座,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体验。
在校内开展实训基地,由教师讲解本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和大学生学习的这个技能在企业应用状况,让大学生足够重视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大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自主练习巩固,从而提高专业技能学习效率。
邀请优秀企业人到各高校开展讲座或做兼职教师。不同的人对本专业就业认知不同,对问题考虑角度不同,不同的见解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认知,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知,从而加深自主学习意识。
到各个企业顶岗实习是最能锻炼大学生学习意识的实践方式,通过进入各个企业,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有深刻认知,明白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无形中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
就业能力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求也会不断变化。是以大学生不能被动地听从教师和企业要求,而是应该具有主观意识[7]。从进入高校校园的那一刻起,大学生就应该主动了解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对从业人员要求,确定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做出职业生涯规划,主动培养自身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自主学习相关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根据国家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对自身计划进行微调,学会借助学校、教师和网络,帮助自己完善就业能力培养计划。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各种活动,学会通过兼职接触社会,从而提升就业核心能力。
高校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各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思政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渗透工作视为首要工作,重视思政教育渗透工作途径,打造多元化发展,促进培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重视就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以研究高校思政教育渗透工作与就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这一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不断研究、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渗透工作与就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定就业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缓解社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