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图书流通方式的创新研究

2020-11-22 21:12河南省图书馆邱晔
办公室业务 2020年23期
关键词:阅读者流通图书

文/河南省图书馆 邱晔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日常流通管理工作来讲,既有新机遇,也有新挑战。例如: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图书馆所涉及的服务范围将会增加,群众面将会更广,但是图书也会在流通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损坏、错架、逾期等风险,这让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对公共图书馆现有的流通方式进行大胆创新改革,不仅能够帮助图书馆有效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同时也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元化的阅读要求,因此值得相关岗位工作人员高度重视。

一、当前公共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整体情况分析

(一)图书的流通方式有内部漏洞。包括如下几点:

其一,在管理层面有漏洞。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某公共图书馆为例,该图书馆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硬件设施存在老化、落后的现象,并且更新频率很低,一些小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致使图书管理系统稳定性差,常发生系统故障、网络故障等问题,由此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文献进行查找和借阅,对图书流通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二,监控跟踪工作质量不佳。通常情况下,公共图书馆为了预防图书因人为因素导致遗失或损坏,都会在图书馆中安装监控和报警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借书消磁流程中经常会发生误报现象,使得图书馆的正常流通受到负面影响。

其三,流通顺序混乱。除开因为监控能力不足造成的图书流动顺序混乱之外,还存在条形码损坏造成的流通困难。条形码是依附在图书上用于进行图书识别和管理的重要信息,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图书馆都没有关注对图书上的条码进行保护和定期维护,大量图书因为条码无法使用致使其流通受到影响。

其四,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人问题。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负责,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存在很多工作人员因为日常工作枯燥乏味导致其丧失工作兴趣和责任感,使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出现事故。例如:在对图书进行借阅和还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专注度不足,没有对借书和还书进行记录;又如在经过长时间的单一性工作以后,因为疲惫,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显著降低,为今后图书流通埋下巨大隐患。

其五,流通渠道狭窄。在之前,图书馆中图书的流通方式一般有现场阅读和借阅两种形式,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互联网和手机APP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于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的流通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借阅者不再需要亲自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只需要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登录指定的网络平台,便可以进行相关图书文献的阅读,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还没有对藏书进行扫描上传,线上平台建设相对迟缓。

(二)图书馆的流通方式存在外部漏洞。包括如下几点:

其一,很多读者缺少对以图书为代表的公共资源的保护意识,前往图书馆进行图书借阅的读者年龄从14岁到80岁不等,借阅者的责任感和保护公共资源的意识参差不齐,图书在借阅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污损、遗失等现象,导致图书流通成本提升。

其二,受到图书借阅者思维惯性的影响,很多借阅者喜欢用签字笔或者钢笔对图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标注,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后续借阅者的阅读体验,更是对图书文献资源的一种损害。

其三,图书馆资源总量非常有限。图书馆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需要支付各种开支,近几年来,物价上涨加快,图书馆出于成本控制考量,会采购一些低价但低质量的图书,这些图书质量较差,被损坏风险增加,图书馆的图书流通成本也会进一步提高。

二、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图书流通方式创新途径分析

(一)实行图书人本化的流通模式。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流通模式背景下,其工作的重点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图书管理的工具性和功能性。图书流通的关键点在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上,而前往图书馆进行现场阅读或者借阅的读者便是图书流通的最终环节。在这一大背景下,图书流通活动的核心思想倾向于功能化,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图书流通自由、自主的基本原则。不管是从主观还是客观角度进行分析,传统模式下的图书流通成本都非常高。因此,笔者建议新时代图书的流通方式应采用“人本化”思想,即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秉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之后对图书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流通方式等进行全面改良,在这一流程当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强化自身职业素养,不再用传统落后的服务模式来构建多元立体的流通服务体系,为阅读者带来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例如: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对阅读者的意见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并基于这些意见建议对现有的服务模式进行改进。同时,公共图书馆之间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交流互动,保证图书馆借阅预约等工作顺利进行,以此来提升图书馆资源的有效使用率。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和阅读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对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主要涵盖以下几点:首先,为读者带来一本多体式图书流通服务,也就是一份图书或文献可以不同形式进行借阅,若阅读者借阅实体书文献以后,后续读者若还需要借阅该书,图书馆可以为其提供电子档下载,并给予其网络查阅权限。其次,增强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图书数据互联互补,简单地说,就是在跨地区公共图书馆之间依靠构建对应的合作关系来达到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有效补充,借阅者如果在A图书馆没有找到相对应的资料,便可以调阅B图书馆的文献,强化公共图书馆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再次,构建健全的互联网图书更新模式,公共图书馆会定期进行新的图书文献等的采购工作,在新资源引入时,阅读者可以凭借图书馆的线上网络平台所发送的新书到达通知,查找对自己有用的图书文献资源,方便其及早进行阅览。最后,关注互联网的构建和使用。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在互联网上构建相关论坛或其他开放性平台,通过这些论坛和平台,工作人员便能够与借阅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了解阅读者对图书质量、服务质量、网站建设等方面的评价和意见,让公共图书馆在图书流通管理工作中获得更好的口碑。

整体来讲,对于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来讲,在新时代背景下,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图书流通管理的重要前提,因此图书馆的相关领导需要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合理化对待,合理安排图书管理人员的作息时间,使用激励制度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此提升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的整体质量。

(二)实行图书馆规范化流通模式。虽然目前河南省在公共图书馆流通管理工作中还没有提出明确的相关制度标准来对其进行规范化指导,但是借鉴一些先进的国内外图书流通管理经验对自身工作进行强化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整体来讲,对于图书馆的流通管理必须要基于高效率作为根本目的,依靠对公共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的不断优化调整来提升流通管理效率。例如:公共图书馆应构建借阅者服务系统,在该系统当中添加文献检索、资讯参考等功能,并定期开展对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更新维护,让公共图书馆的流通工作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从人员管理层面来讲,还需要对公共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例如: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选拔工作,需要基于不同岗位的特征来对人才进行选择,选拔过程需要严谨,需要考察应聘者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职业道德等,由此让公共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朝着年轻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的整体效率。

(三)对公共图书馆流通方式实行外部优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除了上文所论述关于图书馆流通方式的创新方法之外,还可以从外部因素着手,通过强化管理来对现有的公共图书馆流通工作进行创新,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对公共图书馆流通过程中的跟踪监控工作进行强化。为了保障图书馆内部图书流通过程中的全程清晰透明,公共图书馆需要对图书借阅信息的记录工作和监控工作进行进一步完善,如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对图书馆内部借阅者和外借图书者进行实时监控,预防图书馆内资源被蓄意损坏、盗取,增强图书馆中阅读者的自我监督意识。

其次,开展大规模宣传。增强全体阅读者对图书馆图书在流通过程中的保护意识,不管是亲自前往图书馆进行图书借阅,还是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图书借阅,图书馆都应该在显著位置,对图书借阅者进行告知,督促他们爱护图书资源,还可以通过线下讲座的方式,增强大家的公德心,保护图书资源,提升图书资源在流通环节的寿命。

最后,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应建立图书流通损失追查机制和图书借阅质量评估系统,分别对图书馆在借阅前后的质量、图书馆损坏后的责任划分等进行确定。对借书过程中图书出现损坏程度超过限定范围的,应坚决对该读者进行追责,对于拒不履行责任的读者,应将其纳入图书馆借阅黑名单,在1-3年内不对其进行借书服务。通过上述制度和措施的施行,提升对图书馆图书在流通过程中的保护力度。另外,图书馆还需要通过相关宣传活动的开展,让民众认识到保护图书行为的重要意义,使其在日常行为中,提升对图书的保护效果,让图书流通时间更加长久。

三、结语

整体来讲,伴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管理工作必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一些传统的图书流通模式在被保留和传承的情况下,越来越多新型的图书流通形式也将会随之诞生,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合理开展图书流通管理,以人性化、智能化、规范化建设发展为前提,让图书馆中图书流通工作能够更好开展,同时也帮助图书馆更好地实现对图书文献的保护和开发。

猜你喜欢
阅读者流通图书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阅读者
镜头中的阅读者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