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芝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式等形式。以产教融合为主体,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依托,以“学校+企业”为核心模式,着力培养优质的专业人才。
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这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实操演练,也需要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场景教学,同时,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巧妙的引入企业管理文化、强化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养、夯实技术能力、加强个人素质、提升管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为培养具有服务意识、工匠精神、企业认同感的高端服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用标准为引领、以科学为规范,贯彻落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大学语文作为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根基作用十分重要,这门课程也是提升学生认知、丰富文化知识、练造全面思维的基础课程。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具有古今对照的性质,通过大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梳理古今之关系、通识古今之类比。大学语文教程里有很多选读,补充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评判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必备能力。长期的自我学习,也会培养学生自我剖析、自我接纳、自我研习的思维模式。
大多数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方案都有很大倾向性,主要体现就是:专业课程的课时远远多于基础型课程的课时。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大学语文的课时量每周2 节课,一学期的教学课时共36-42 课时.一学期的课程平均分配,至少要完成4 个历史时期的文学知识,4 类应用文写作的训练。结合职业特点,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语言实际运用也是教学内容之一,从课时分配来看,一个内容的最多能平摊一个课时,一个课时为45 分钟,可想这其中的学习量又有多少?
结合教学安排和教学时间来展开教学,根据教学经验来看,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只能概述性教学,文学的概述性教学导致的后果就是:流于表面,止于粗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持续降低。
大学语文作为传播文化、拓展认知、修正思想、端正态度的重要课程,理应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然而从教学设置和教学过程来看,收效甚微,甚至有同学直接感叹:大学语文的课堂就是闲扯之地。
专业且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学的最基本保障,如果肤浅的认为,只要懂点文学,稍微健谈一点,更或者是其他学科的老师都能上这门课程,那就是让大学语文的教学置于无效之地。
(1)问卷星调查。本次共有54 名同学参与问卷星调查活动,主要是安检专业的同学。
(2)访谈法。通过微信、QQ 群、文学社团群、科代表工作群、云班课学习群、钉钉和班级学习群和面对面等途径展开《大学语文》学习讨论,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符合实际的建议。
(3)文献资源学习法。通过网络搜索关于职业教育论文、各类高职院校网站、了解各职业院校对《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和教学反馈;通过对职业院校教育文献资源的研究,掌握了《大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理论支撑。
以在校大学生为例,他们对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必要性有较高的认知,但对教材内容、教学课时和目前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具体反馈,这也是目前《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急需着手解决的问题。
以航空职业院校为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专业的特色,依托不同国家、时代、地域的文化特色,挖掘不同国家时代、地域的作品的不同内涵,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握各种不同类型特点的文化,还能够以职业为依托,做好文化宣传的窗口;也可将语言的实际运用紧密结合航空服务的特点,加强语言训练,更好的为职业服务。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将课堂这个阵地视作收获知识、练就本领、提升认知的有效场所之一。在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课堂的几个要点:
(1)课堂目标 :大学+职业的双标设置。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言论中,我们需要明白:大学应该是一个道之所存、明德至善的地方,我们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也要以此为宗旨;作为应用型人才,需要将职业精神和大学之义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互相衬托,这才是一个应用型人才拥有的技能和特质。
(2)教学方法:过程+方法的双向思维。作为航空服务业的学生,以航空服务作为主要职业发展,这个职业特点也需要学生在过程和方法中灵活运用。教学中必须有“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是在高质量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应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学习”,即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又能运用合理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价值情感:共性+个性的双重教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的情感价值目标:培养怎样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共性与个性共同关注,和谐处理,是一项需要改进的教学技艺。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我们的教学活动也需要与时俱进,共性可以普遍呈现,个性更需要用心发现,课堂的共性与个性、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学科的共性与个性等等,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和心血去研究,从而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样的课堂效果才能大放光彩,也会学有所获,也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建立大学语文老师长效培训计划,选拔专业的老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一直以来,针对大学语文教师而进行的培训很少,需要教师主动寻找培训机会,也需要学校搭建学习的平台,使其在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科研的路上越走越精,越走越深,只有的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促进教学和职业特点的完美融合,才能促进课堂与学生之间亲密度、才能提高课堂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匹配度。
教学的整体评价,关乎活动的进程和实效,把评价体系作为标杆,在规则之下合理开展教学,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全面落实教学,全员参与教学,全体尊重教学,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提升大学语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优化大学语文课程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兼顾知识与技能的双标课堂,培养德才兼备,技能卓越的应用型人才是大学语文老师的责任和目标,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需要不断总结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