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桂
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队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黄玉桂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的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和组委会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目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和排球比赛开展的现状,探讨高校排球运动队和排球比赛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结果对目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和排球比赛的发展提出建议。
普通高校;排球队;排球联赛;分析;现状
2019年5月5日-20日,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在中山大学隆重举行,本次比赛共有全省64所高校的109支队伍参加,赛事规模、参赛人数均为历届之最。经过16天的激烈角逐,分别决出了男子和女子甲、乙、丙组前八名。本文通过对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组委会成员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访谈,调研目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和排球比赛开展的现状,分析目前各高校排球运动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排球比赛发展的问题,为更好地提高高校排球运动队水平和推动大学生排球比赛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广东省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的参与人员。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万方数据库查阅有关高校排球运动队、排球比赛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参与本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组委会成员发放调查问卷,获取本研究所需的数据信息。
1.2.3现场访谈法
通过与本赛事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组委会成员进行现场访谈,获取排球比赛的相关信息。
1.2.4数理统计与分析法
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1.1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规模
目前,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有每年一届的大学生排球联赛和四年一届的大运会排球比赛,这两项赛事是水平最高、参赛规模最大的排球赛事,并且都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赛事。第十届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共设男子、女子的甲、乙、丙组,共六个组别,其中甲组为普通本科组,乙组为高水平组和体育院校组,丙组为高职院校组,经过16天168场的比赛,分别决出了六个组别的前八名。
2.1.2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水平
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也举办了九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广东省排球传统高校也已基本呈现。以甲组为例,男子组的中山大学,已经连续多年称霸甲组,另外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也是传统强队。女子组的广州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近年来称霸前三。参加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CUVA)男子阳光组的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女子阳光组的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几支队伍在全国比赛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乙组是高水平运动队,男子组的传统强队中山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基本包揽了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和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的前三名。女子组也是中山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三强独大。2019年的CUVA南方赛区上,中山大学男排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冠军,但在总决赛上发挥不太稳定,没能进入前八强。另外,中山大学女排也是近年来CUVA的新生力量,以前国家队教练为首的教练团队,带领中大女排连斩强队进入了CUVA的年度总决赛,但在决赛中不敌霸主北京体育大学女排获得亚军,这也创造了广东高校排球队在全国赛上的最好成绩。
丙组是高职院校组,名次变化较大,水平也参差不齐。男子组的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都是传统队伍,每年比赛名次都在前五名。女子组的水平变动较大,像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都是每年排名靠前的队伍。今年CUVA新增了高职组比赛,丙组参加全国赛的队伍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但成绩均不理想,整体水平与全国其他高职院校存在差距。
总的来说,广东省高校排球联赛的水平参差不齐。甲组水平较为平均,排球传统强校往往占据前三名,其他队伍差距不明显;乙组水平较高,中山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传统三强实力较突出;丙组水平参差不齐,每年的排名变动较大。
2.1.3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的不足之处
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和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都是由省教育厅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比赛,比赛时间基本定于5月底或6月初。根据现场调查得知,大学生排球比赛的赞助商较少,基本上由省教育厅和中山大学拨款举办,参赛队伍均不用交参赛费,所以存在比赛经费不足的情况。另外,由于经费与时间的限制,小组赛均采用三局两胜制,交叉赛才采用五局三胜制,因此有些组别的参赛场次较少,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在赛事宣传方面,排球比赛的宣传明显不足,大多数在校生都不知道有这项赛事,赛场观众较少,现场极为冷清。在推广方面,2019年新增了新媒体直播,虽然能在微信公众号上收看直播,但在线观看的人数不多,推广效果不明显,影响力不够。
2.2.1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动机
目前,广东高校基本上都有排球运动队或者排球协会,但每年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排球联赛的高校却只有64所,相对于篮球和足球来说,参赛的高校数量较少。排球作为在高校中相对冷门的项目,在高校中的开展不如篮球火爆。通过对排球运动员训练动机的调查可知目前高校排球运动队的现状,调查结果见表1。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动机有6个,分别是个人爱好、获得名次为校争光、使自身才能得到发挥、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获得加分和奖学金、被教练强逼训练。其中,82.67%的男队员和85.71%的女队员认为个人爱好是训练的主要动机;63.33%的男队员和68.25%的女队员认为训练能使自身才能得到发挥是排名第二的动机;43.33%的男队员和59.52%的女队员认为获得名次为校争光是排名第三的动机。高校排球运动队比赛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比赛因素影响外,平时训练的因素占较大比重:一是队员训练的积极性。只有热爱这项运动,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当中。二是训练的氛围。主要指队员间的默契度和融洽度,训练场上要做到团结一致,切忌搞小团队,影响整体的和谐。三是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的效果差异较显著。总的来说,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动机是个人爱好。作为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进行合理引导,只有充分热爱这项运动,才能在训练中练好技术,在比赛中展现实力。
表1 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动机(男=150,女=126)
训练动机男生女生 n占比(%)排名n占比(%)排名 个人爱好12482.67110885.711 获得名次为校争光6543.3337559.523 使自身才能得到发挥9563.3328668.252 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3825.3354434.924 获得加分和奖学金5436.0043225.405 被教练强逼训练128.00697.146
2.2.2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频度、训练强度与训练时间调查分析
排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与平时训练的频度、强度和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除了先天的身体因素外,后天的刻苦训练也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从排球运动员的训练频度来看,大部分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一周的训练次数集中在3-4次。其中,43.33%的男队员和42.86%的女队员一周集训3次;27.33%的男队员和20.63%的女队员一周集训4次;13.33%的男队员和15.08%的女队员一周集训2次(见表2)。一周集中训练3-4次对普通大学生运动员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他们不是专业运动员。另外,通过现场访谈得知,乙组高水平运动员基本每周训练5次,甲组和丙组的运动员大都集中在周末训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平时课程多,无法集中训练;另一方面,周末方便跨校区的队员集中系统训练和进行教学交流赛。
从排球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表来看,45.33%男队员认为每次训练均达到了大强度,感觉到筋疲力尽;37.33%的男队员认为每次训练均达到了中等强度,虽有出汗但仍有余力。44.44%的女队员认为每次训练均达到了大强度;35.71%的女队员认为每次训练均达到了中等强度(见表3)。而训练强度又与训练时间有极大的关系。
从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来看,33.33%的男队员和29.37%的女队员每次的训练时间≥90分钟,25.33%的男队员和19.05%的女队员每次的训练时间≥120分钟(见表4)。
从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来看,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整体的训练强度够大,训练时间够长。从另一角度来看,系统训练持续时间越长,训练强度也会越大;反之,系统训练持续时间越短,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从调查得知,乙组排球运动员平时训练主要以技战术和体能为主,毕竟是排球科班出身,有一定的技术水平。而甲组和丙组排球运动员平时训练主要以提高技术为主,辅助身体素质训练。由于甲组和丙组排球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技术相对粗糙,所以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另外在弹跳、力量和耐力上也是要勤加练习。
总的来说,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训练频度、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排球运动队的成绩有必然的联系。勤于练习、多打交流比赛、提高实战水平是高校排球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表2 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频度(男=150,女=126)
训练频度(次/周)1234≥5 男(n)-(%)12-8.00%20-13.33%65-43.33%41-27.33%12-8.00% 女(n)-(%)9-7.14%19-15.08%54-42.86%26-20.63%18-14.29%
表3 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强度(男=150,女=126)
训练强度大强度中等强度低强度 男(n)-(%)68-45.33%56-37.33%26-17.33% 女(n)-(%)56-44.44%45-35.71%25-19.84%
表4 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时间(男=150,女=126)
训练时间(分钟/次)≥30≥60≥90≥120≥150 男(n)-(%)8-5.33%32-21.33%50-33.33%38-25.34%22-14.67% 女(n)-(%)7-5.55%38-30.16%37-29.37%24-19.05%20-15.87%
2.2.3影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的因素
表5 影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的因素(男=150,女=126)
影响训练的因素男生女生 n占比(%)排名n占比(%)排名 影响文化课学习4530.0045644.442 训练时间太长6543.3324233.335 训练太辛苦3825.3354535.714 比赛奖励少3523.3363023.816 教练员水平问题2416.0071814.297 场地与器材问题5234.6736249.211 训练经费不足6744.6714737.303
据调查,排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由表5可知,男队员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训练经费不足、训练时间太长、场地与器材问题和影响文化课学习等;而女队员认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场地与器材问题、影响文化课学习、训练经费不足和训练太辛苦等。通过现场访谈得知,大部分高校对排球运动队投入的经费有限,特别是服装费、训练补贴和比赛补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另外,场地与器材的因素也占了较大比重,原因是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室内排球场,大热天或者下雨天训练受到影响,特别是女生对大晒天进行训练比较抗拒,所以缺乏场地是大学生不愿选择排球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在客观上阻碍了排球运动在高校的深入发展。此外,比赛奖励少和教练员水平问题也是影响排球运动员课余训练的因素。
3.1.1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竞赛模式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赛会制模式,竞赛规模相对较大,参赛的高校达到60多所,队伍达到100多支。从历届比赛来看,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参赛队伍也会越来越多。
3.1.2广东省大学生排球比赛的传统强队实力较突出,甲组和乙组的种子队往往占据着每年比赛的前三名,而丙组的水平参差不齐,每年的排名波动较大。另外,在CUVA中,广东省高校的比赛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山大学女排打进了总决赛,创造了最佳战绩。
3.1.3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动机是个人爱好,其次是使自身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教练团队的投入度是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
3.1.4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频度、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排球运动队的成绩有必然的联系。
3.1.5影响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运动员训练的主要因素是经费问题、训练时间和场地问题。
3.2.1建立和完善广东省高校排球比赛的竞赛制度,大力推广排球运动和排球文化,扩大排球人口。另外,要加大排球比赛的宣传力度,多渠道推广排球比赛,吸引更多的赞助商来赞助比赛,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直播排球比赛。
3.2.2在完善广东省排球比赛的同时,要鼓励更多的高校排球运动队参加全国比赛,积极提升排球运动的知名度,提高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队在全国比赛中的水平,从而促进广东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3.2.3各高校要加大场馆设施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完善排球场馆的建设,为开展排球教学、训练与比赛提供场地保障,解决大晒天、下雨天训练难题。
3.2.4建立激励机制,保障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权益,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全身心投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与比赛中,解决好学习与训练、比赛的冲突问题,积极推动排球运动的发展。
[1]于红民.广东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茂名学院学报,2008,4(18):79-82.
[2]黄世光.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及培养途径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7):63-66.
[3]唐文慧.高校排球业余训练现状分析与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08-609.
[4]梁健辉.广东省普通高校排球队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32):65-68.
Investigation to the Status Quo of Volleyball Teams in Comm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HUANG Yugui
(Guangzhou Civil Aviation College ,Guangzhou 510403, Guangdong, China)
黄玉桂(1967—),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