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天宁 孙江志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少林禅弓的概念诞生于2017年首届“少林无遮大会”期间,自2017年起至今,已举办三次全国性竞赛、两次培训、一次段位考评;先后出版了一本专著、两册内部培训资料。由此看出,少林禅弓在技术、理论、制度等多个层次正在进行更为规范的发展。从其发展动力来看,少林禅弓主要依靠少林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民间企业资助、爱好者的踊跃参与这三者协同推动。
少林禅弓是少林寺建寺以来首次举办的传统射箭比赛,该比赛从2017年到2019年已成功举办三届。2017年,少林禅弓作为无遮大会的压轴项目,获得多方关注。赛前,少林寺邀请了新中国射箭运动的泰斗徐开才、李淑兰夫妇,著名历史学家、武学大家马明达教授,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研究权威卢元镇教授、中国传统射箭研究权威谢素方先生等专家学者担任此次比赛的顾问。在徐开才老师指导下,2017年的比赛创新性的首次将现代传统层压弓、竹木层压弓、筋角弓三个弓种单独列项比赛,这种全新的赛制不但为传统射箭的多元化提供了制度基础,也为后续少林禅弓竞赛规则的确立和禅弓段位考评提供了经验基础。在充分吸收2017年比赛经验基础之上,2018年的少林禅弓比赛进一步增设“少林禅弓竞射”作为全部比赛的最终决赛,以释永信大和尚与徐开才先生为首的少林禅弓组委会经多次沟通与研究后,设计提出一整套极具少林文化内涵的赛制,将佛教文化与射箭文化相结合,对箭支数量、赛道距离、服装配饰等均作出相应要求,在保证客观竞赛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引弓入禅 以射悟道”的少林禅宗文化内涵,这是“少林禅弓”首次在理论与实践上结合。禅弓组委会在这次比赛结束后还进行了禅弓论坛,就国内传统弓发展形势以及如何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进行研讨。2019年的少林禅弓比赛完全以201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林禅弓》教材为准,这次的比赛删减了前面三个弓种单独竞赛的部分,仅保留了最后统一采用竹木弓的禅弓竞赛,这是将禅弓规则修改完善后正式推行的第一场比赛,此次比赛的成功也是传统射箭比赛在规则调整上踏出的坚实一步。
2017-2019年,少林禅弓比赛在规则和理论上不断地改进和调整,但并没有将比赛的竞技性削弱,而是在理论上辅以曾经失落的传统射箭文化,在技术上适当的加入了符合身体构造以及于身心有益的传统规则,保证了比赛的基础条件,这是传统射箭文化向前跨进的一大步。少林禅弓比赛的成功举办不是另一个传统射箭比赛的崛起,也不是另一个以传统射箭为名实际不知所云的“秀台”,而是一个凝聚了几代人努力,寄托了他们将复兴中国传统射箭和中国传统文化于此的项目。
少林禅弓是在传统射箭技艺中汲取的养分,技法有十二个步骤:静立、执弓、搭箭、扣线、审的、举弓、引弓、固势、瞄准、撒放、势留、收势,每一个动作的从起始到结束都需要身体各部分肌肉协调配合。王德民[1]和何艳梅[2]对传统射箭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进行了研究,前者从解剖学的角度对运动员训练时在每一阶段需要运用到的肌肉群进行了分析,后者从训练学的角度将射箭运动力量素质的构成力量分为力量储备、肌肉耐力、平衡用力,两者都认为射箭运动既需要最大力量训练,也需要耐力训练。邢萌萌[3]在《传统射箭运动对青少年上肢发展的重要性研究》中提到射箭可以有效增强青少年上肢耐力以及协调性。因此,少林禅弓作为静力性运动,习练时仍需要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参与。除了肢体的肌肉力量之外,禅弓习练过程中,眼睛在聚焦远处的靶子时,眼部肌肉也能够得到拉伸,从而缓解眼部压力;“引弓”动作要求的“五平三靠”(“五平”指持弓的前手腕、肘、肩,与控弦的肩、肘处于一线,“三靠”要求弓把靠虎口,下弦靠左胸,上弦靠右耳)就需要习练者做到正体扩背、挺拔身形;举弓到势留这一过程中,习练者需要通过胸式呼吸来稳定动作,长期的习练能够提升心肺功能。
禅宗的高僧大德们,特别强调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十分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出“重人”“贵生”的思想。[4]201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林禅弓》教材的序言“禅弓与禅修”当中就提到习练少林禅弓在个人追求自我升华上有五个作用:消除负面情绪,保持精神专注,调试身心状态,关注当下自我,坚持追求正念。首先,少林禅弓习练之前,要求“禅坐静心”,禅坐前要摒弃周身杂物、杂念,自然呼吸,静心敛神,通过外在的强制性规定,让习练者逐渐消除负面情绪,调试自身的身心状态,回归内心的宁静,达到在习练时能够保持精神专注,保持一种沉静肃穆的精神,以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其次,少林禅弓是在传统射箭技艺中汲取的养分,技法分为十二个步骤,习练者要在学习禅弓的过程中学会将每一个动作内化为仪式,并将其作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静立时,静立便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执弓时,执弓便成为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关注每个时刻的当下自我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后,修习禅弓始于静心,终于静心,习练者要对当下的事实保持头脑清醒,保持醒觉,在放箭的过程中随时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正确清醒的看待中的与否,追求禅修正念。在这样的习练过程中不断强化个人平复心情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能够将其贯彻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既是真正在禅弓修习中获得进益。
弓箭从生产工具到战场武器再到教育工具的转变体现了人们在思想层面的进步。西周的学校,所谓庠、序、学、校等,其实都是习射的地方,是通过学习射礼来提高人文修养的地方。[5]少林禅弓是一种“内练”的技艺,它通过器具来展示一种“术”,再由后天的努力与对弓箭的执着,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由无形至有形,再回归无形——这本就是一种教化的过程,这是经验积累的结晶和反思后的升华。教化这一过程体现在少林禅弓的“礼”当中,未曾习射先学礼,是少林禅弓教学中的一大价值取向。少林禅弓的礼,例如习射前“衣冠不整不射”“器具不备不射”等,习射中要保持“习射无言”,习射后保持“射以观德”,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外在的仪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的礼仪情调,展示了和睦与融洽的情怀。少林禅弓的“礼”柔化了弓箭本身的杀伐之气,并且通过“礼”的约束与弓箭的杀伐相融合,进一步提升习练者坚定、毅力、刚强等良好品德,同时,使习练者保持思想高尚、为人自律、处事严谨的品质与风格。
2014年,湖南常德举办的“全国传统射箭精英赛”设立了全国传统射箭比赛记录,这次比赛的规则对规范传统射箭赛事设立了一个竞赛规程标准。但是这次标准的设立并未规避后续出现的状况。佘丽容[6]在“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提到狭隘的民族主义阻碍了传统射箭复兴的统一趋势,主要表现为服化道的争议、器材的不规范、技术动作存在差异等问题;吕红芳[7]在“我国传统射箭运动复兴的文化反思中”剖析当前传统射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赛事举办地域特征明显,竞赛规程散乱、比赛方法散乱,赛事趋于“娱乐化”、“庸俗化”等。少林禅弓作为第一个制度化的中国当代传统射箭体系,首次将角弓、竹木弓、层压弓三个弓种单独立项比赛;首次联合媒体全程进行网络直播,初次直播就创造了100万次以上的播放量,成为中国传统射箭复兴20年来关注度最高、传播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传统射箭赛事;首次推出禅弓赛制,每场比赛最高奖金88000元,提高射箭爱好者的参与度;首次将所有传统弓类型集合到一场比赛,促进各弓种的相互交流;合理运用网络媒体,提高民众熟知度。
少林禅弓对传统射箭的影响是从外在不断深入的,在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的同时,也推动了少林禅弓在制度和规则上的改变。少林禅弓从2017年采用“全国传统射箭精英赛”的规则到2018年试行“禅弓竞射”再到2019年出台《少林禅弓》教程,规则上的不断完善为少林禅弓的规范化提供了标准。2019年10月22日,少林寺发起了首期少林禅弓段位制考核,考核包括理论与技术以及面试,内设九级三段,等级越高,对习练者在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礼仪规范、射艺成绩等方面的要求越高。至此,少林禅弓作为中国当代第一个传统射箭体系,在教学科研、竞赛训练、精神传播等方面均完成初步系统化建设。徐开才老师在首届少林禅弓段位制考核的发言中就提到:“少林文化,以及少林所倡导的禅宗文化恰恰可以填补我所提及的‘道’的问题”“‘精于术者才能悟于道,悟于道者方可驾驭术’,这是中国传统射箭的哲学”。少林禅弓在传统射箭的传承与发展上通过对技术、器材、礼仪、规则等方面的规范,重新构建其内在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文化内涵,将传统射箭回归文化而非单纯竞技。
3.1.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是少林禅弓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是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同时,还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要条件。2017年,在少林禅弓的媒体报道中,马明达先生说到:中国传统射箭是武文化的主体……少林禅弓邀请赛的举行是中国传统弓箭、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复兴。少林禅弓作为少林禅宗文化和传统射箭的创新性结合,是少林功夫、少林禅修的丰富与补充,是少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禅弓的推广贯彻了少林寺禅武合一宗旨的创新途径,保护了少林寺文化价值和传统射箭的新发展,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尊崇与认同的号召。
3.1.2 少林禅文化为少林禅弓发展提供平台
少林禅宗文化与传统射箭的结合是对传统射箭核心思想理念的重建,将传统射箭传递的传统美德以及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这是传统射箭逐渐实现“术道并重”的体现。众所周知,日本弓道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融入到本民族传统射箭文化中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日本弓道核心价值——“真、善、 美”。[8]弓道不仅是通过规范技术动作来射中箭靶,在这些动作中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日本传统礼仪文化。“逐奥”这几十年,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为了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和更好的发展,不断进行自身改造力求符合奥运会的竞赛规则,在技术上实行一刀切,文化理论亦步亦趋随着技术的需求更新,但在现阶段,部分学者已经意识到武术缺乏核心理念,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徐开才先生在少林禅弓段位制的考核发言中提到:少林寺开展中国传统射箭,这是一大际遇;传统射箭是技术和文化二合一的项目,如何将“术”和“道”在实际训练中合二为一,这是最大的问题,而少林禅弓院的建立恰逢其时,正好为传统射箭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与技术相融的这样一个平台;少林文化,以及少林所倡导的禅宗文化恰恰可以填补“术道并重”中“道”的问题。
3.1.3 少林功夫为少林禅弓的发展提供经验
众所周知,少林功夫近三十年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发展,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都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少林禅弓作为少林功夫的丰富与补充,是禅武合一的新发展,也是习练者参禅悟道、追求自我的新手段。少林禅弓目前处于新生阶段,如何让大众认可、接受少林禅弓从而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以适当借鉴少林功夫的发展经验。
3.2.1 少林禅弓存在的争议
目前,关于少林禅弓的争议主要在文化定位、技术要求和社会接受度这三个方面。首先,在文化定位上,《少林禅弓》教材中将其定义为:少林禅弓是将禅宗文化融入中国传统射箭,使用以弓入禅、以射求法的身心练习的一项运动、一种文化。中国传统射箭自2014年湖南首次举行中国传统弓比赛以来,一直是通过比赛的形式和数额不等的奖金来吸引传统射箭爱好者,赛事规格、内容、和目的不一。与此同时,衍生了“汉服射箭”“传统礼射”等各种名目的比赛,传统射箭在这些比赛中成为了一种毫无意义的附属品。当下,少林禅弓将传统射箭与禅文化结合,在比赛规则、器材、动作上等各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外在的改变将文化内核融入运动项目当中,等于重新定义传统射箭,这与其他的一些传统射箭集体存在文化内涵和理念追求上的隔阂。其次,在技术要求上,仅仅是单纯的一个“拉距”(现代射箭技术的勾弦手在嘴角或侧脸,俗称“小拉距”;“五平三靠”式的大拉距,勾弦手在耳后。)问题,就已经上升到是传统射箭与否的高度。少林禅弓教材中对开弓后的动作要求是“五平三靠,形端志正”,一部分传统射箭爱好者采用了现代射箭技术动作“小拉距”与传统“五平三靠”的“大拉距”形成冲突,前者追求精准度,后者追求情怀和文化含义,而少林禅弓对于采用“大拉距”的规定对大多数采用“小拉距”人群来说是有挑战性的。第三,关于社会接受度。主要是两个方面,组织传统射箭的机构或公司以及传统射箭的爱好者对早期传统射箭规则已适应多年,无论是文化定位还是技术动作的硬性要求,在前期的推行中必然会有不一样的声音,因为这打破了大部分传统射箭爱好者日益积累的习惯和一些机构已经实行多年的射箭规则,这是利益与本心的对抗,也是传统文化与竞技项目的必然冲突。
3.2.2 少林禅弓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
传统射箭自2000年开始呈现规模发展至今,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来说,受众较少,不仅面临着东西方射箭文化的差别与思维碰撞,还有传统射箭文化与当下训练方法和技术系统的碰撞。在西周,弓箭是男人的性别标志,贵族家的男子必须从小接受严格的射箭训练,通过“讲德习射”以提升贵族精神,掌握射艺技能;[9]古人所谓:“王畿之内,乡党之间,皆有习射之地。岁时因民聚会而教之,则民无道路之苦,国家无烦扰之政,而民皆精练矣。”即是围绕“习射”开展的射箭活动;还有从商承接下来,发展为大射、宾射、燕射以及乡射等一系列的“礼射”活动。射箭在当时不仅是个人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手段,也是统治者用于规训民众的礼仪器具。因次,弓箭本身和习射的过程就承载着教化和正德的作用,并且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印记。如何使用当下人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系统来合理传承传统的射箭文化理念,需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的积累。
3.2.3 少林禅弓中“禅”宗思维的落实
禅,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数千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民的思维意识,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其蕴含的价值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禅宗云:“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弓是人们习练的手段,禅定是人们所追求的境界,这个境界不可说,无法说,只能通过自己去感悟。禅与传统射箭的结合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希望人们通过习练禅弓能够消除负面情绪、保持精神专注、调试身心状态、关注当下自我,最后坚持追求正念。少林禅弓的参禅方式与少林禅武的参禅方式又有区别,前者以“静”参禅,注重修心养德,后者以“动”参禅,讲究在闪转腾挪之间领悟人生真谛。所以,少林禅弓的推广是贯彻少林禅武合一的创新途径,也是少林禅武的丰富与补充。然而,最重要的是,少林禅宗中的“禅”如何体现在少林禅弓日常习练的细节当中,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今后少林禅弓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3.2.4 少林禅弓如何走向世界
2019年10月22日,经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起,徐开才、李淑兰、马明达、孟繁爱等诸位专家学者倡议,在中国嵩山少林寺召开首届少林禅功委员会筹备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少林禅弓的规范化、制度化、国际化,以及有序储备梯队人才,不断完善少林禅弓的文化特质与自身特点。徐开才老师也在“首届少林禅弓段位制考核”发言中提到:此次考核非同一般,希望我们把少林禅弓院办成中国传统射箭的基地,成为全国传统射箭的最高学府。这就意味着今后的传统射箭无论在赛事开展或者文化宣传方面都将以少林禅弓作为样板。但少林禅弓的开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传统射箭的受众相对其他运动项目来说较少,在这个基础上,仍然存在诸多争议,而少林禅弓从管理、开发、规范等方面对传统射箭实行一刀切,必然对原有的射箭人群以及赛事存在一定影响。少林禅弓要如何从上至下进行对自身文化和技术的推广,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从而获得走向世界的动力还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经验积累。